是“猫”还是“兔”?傻傻分不清楚


日常生活中,想见大熊猫可以去成都熊猫基地或是去各地有大熊猫的动物园。
但有一个呆萌的小家伙,却不是去动物园就能见到的。
他就是兔狲。

由于兔狲自身的免疫系统不健全,兔狲的人工繁育极其艰难。在我国,西宁野生动物园是唯一能看到圈养兔狲的地方,且在全球,人工圈养的兔狲也不过100多只。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兔狲这个神秘的小家伙吧~


兔狲是一种生存在中亚的猫科动物,为猫科兔狲属的唯一物种。
外表非常可爱,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看着胖乎乎的,但它实际上并不胖,体重只有2.3-4.5千克,看着胖只是因为它的毛又多又长。
兔狲拥有着猫科动物中最长、最柔软密集的毛,每平方厘米皮肤就有9000根左右的毛发,且能达到十几厘米长,保暖相当给力。

兔狲和大熊猫一样属于独居动物,主要栖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区,能适应寒冷、贫瘠的环境,常单独栖居于岩石缝里或利用旱獭的洞穴。

兔狲还是一个夜猫子。
他喜欢在黄昏时开始活动和猎食,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野兔、鼠兔、沙鸡等。冬季食物缺乏时,小家伙也会在白天出来觅食,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可以帮助其长时间地伏卧在冻土地或雪地上而不寒冷。


如果不了解兔狲,听到兔狲二字,你是不是会潜意识的认为这是一种兔子的名称?当你了解兔狲为猫科属后,你又是否和小pia一样有这样的疑问:既是猫,为何名中带“兔”呢?

图源:Tierpark Berlin Facebook
“兔狲”这个名字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大家比较认同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说法是,古代游牧民族在放牧、游猎时看到兔狲,会朝着兔狲大喊“吐逊(dursun)”,突厥语中“站住”的意思。而兔狲这小家伙听到之后不仅不跑,还会跟傻狍子一样停下来看看热闹,久而久之,“兔狲”就成了这种动物的名字。

第二种说法是,兔狲以鼠兔为食,且长得像猞猁狲,故拆之重组成兔狲。第三种说法是以捕食对象取名,兔狲捕食鼠兔,故而取名为兔狲,这种起名方式就像“鱼鹰”“蛇鹫”一样。

另外兔狲还有一个英文名:Pallas's Cat,来自德国的博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他于1776年首次向世界介绍这种猫科动物,因此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兔狲,不得不说也是非常的好记:帕拉斯的猫。

图源:B站 @圆掌

看着兔狲可爱呆萌的外表,可一定不要被它的表象所迷惑了,身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它,可是一个深藏不露的荒野高手,拥有着狂野的脾气和娴熟的捕猎本领。

前面说到兔狲的毛发非常浓密且长,御寒保暖能力相当给力。但其实兔狲的毛发不仅可以御寒,还有一个强大的功能——帮助兔狲隐身。
兔狲的毛发会随着季节而发生变化,冬天时会变得比较灰且单一。小家伙只需将自己摊平在地上一动不动,就能很好的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以此来隐匿自己的行踪,这对兔狲抓捕猎物、躲避天敌简直是神技能加持。

谁说好的捕猎者一定拥有着敏捷的身手,聪明的头脑也是可以的,兔狲这家伙就深谙此道。
虽然他跑起来就跟播放视频时网络卡顿一样,一帧一帧的,但这小家伙却十分的聪明,他们跑不快,就在地面匍匐前进,加上他厚厚的肉垫能减少身体和地面的摩擦,抓捕猎物时不会发出声音,能悄无声息间靠近猎物,一举拿下。

因为蛇也是捕鼠的猎手,所以兔狲和蛇常常为了争夺食物而大打出手,尽管许多动物都对蛇感到害怕,避之不及,但兔狲这小家伙,不仅不害怕,还毫不畏惧,誓死不放弃猎物,他们会凭借其丰富的捕食技巧与蛇周旋,赢得最后的胜利。

除此之外,兔狲的听觉和视觉也十分发达,可以敏锐地分辨出周围环境的变动,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猎物收入囊中。

看了以上这些,让人不由得惊叹,兔狲真是个深藏不露的荒野高手。
如今,兔狲仍属于濒危动物,关于兔狲的研究也十分有限,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关注和保护这群呆萌可爱的小家伙。



复制本段到【淘宝】打开https://m.tb.cn/h.U4uXfLS?sm=8d3357?tk=NO7odayelAl CZ0001 「pandapia熊猫周历2023年台历」



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
B站|抖音|今日头条
西瓜视频|微信视频号|小红书
商务合作:pandapia@sina.com

本账号的原创内容(包括图片、文字、视频、产品形象等),著作权均归品牌“pandapia熊猫乌托邦”所有,仅供阅读传播,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其他目的。非原创内容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