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碧学习实验Ep29】50天学习挑战day29:学习打卡+三周大计划:21天制胜拖延症(二)

学酥老碧的日常打卡,周五开始正式进入与拖延症的拉锯战中,所以所有内容发出与打卡时间,都给出具体的时刻ddl(deadline)。
首先学习打卡——
日程打卡
进度
《微积分学教程》:阅读参考资料;
《法理学》:126~130页;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复习;
《普通心理学》:141~146页。
遇到的问题
最近一周因为各种无关琐事,浪费时间,导致每天最后一篇的经济学相关的文章质量都很糟糕,短且凌乱。
老碧很羞愧,且因此,老碧的拖延症反而好了不少,果然,自尊心是个好东西!
反思
解决拖延症,然后文章质量便会上去,因为有时间写与思考;
积极面对因为自己拖延症而带来的掉粉现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经济学相关内容,会在之后详细重学,在这个实验结束后,调慢进度,发一些质量比现在要高一点的文章,当然毕竟初学,也不会太高——高鸿业和曼昆的书,绝对是要补的,题目之类的慢慢做就好,第一遍就是捋一遍关键词即可——很感激没有取关的朋友,老碧会继续努力学习的!
周五计划
《微积分学教程》:阅读参考资料;
《法理学》:130~134页;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复习;
《普通心理学》:149~154页。
发文章时间——
1.下午四点之前发《打卡》,《心理学》,《法理学》的文章;
2.晚上九点前发《菲书精读》;
3.最后一篇《经济》在十二点之前搞定,参考高和曼的书;
4.公众号文章最好在下午六点发,看书,看书,再不看书,写不出来东西了;
5.固定时间,开始干活!

昨天聊到在一个全新任务的初期会遇到拖延症的,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1.虽然每天做的事情不多但是出奇地累,可能没做半小时脑壳儿就疼得不行;
2.常常伴随着极其大压力感和焦虑感,纠结于“今天写什么好”、“先写哪一篇比较好”、“写多少字比较好”、‘今天能不能写完“这几个问题中;
3.十分消极悲观,自我怀疑,觉得这才刚刚开始,自己却已经很累了,还毫无起色,不知道要不要继续下去;
4.每天的生活状态大概是早7点到凌晨2点,都耗在电脑前,结果也只能勉力完成任务;
5.……

我们上次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主要成因和解决方法,今天解决第二个,依然是按照“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方面来考虑这件事——
学习初期拖延症问题集锦之——
问题二:常常伴随着极其大压力感和焦虑感,纠结于“今天写什么好”、“先写哪一篇比较好”、“写多少字比较好”、‘今天能不能写完“这几个问题中。
症状:压力感、焦虑感、纠结、疑惑多。
分析:
a.在这四个症状中存在内隐的因果关系,但是,不能一概而论——最具有可操作性的“疑惑多”,是会造成纠结,焦虑感,继而因之浪费时间以及影响效率水平,而后产生压力感;
b.心理问题的成因,上期分析过,算是“精力管理”的范畴;
c.“疑惑多”则是因为缺乏自主做任务经验造成的,这些经验由几部分组成——
自身能力水平;
任务实际难度;
实际可利用时间;
无关因素的不可控性;
……
可能成因:
a.由上期我们知道,任何全新的事物必然伴随焦虑感,这一方面是潜意识作祟,但是新鲜事物本身因为不了解而可能带来的附加问题,也会造成焦虑感,如果问题积压,导致预期效果一再无法达成,并且影响到自己的主体生活,那么就会成为压力感;
b.如果说,整个过程一开始算是顺利却依然伴随这相关情绪问题,并且不会随着时间流逝,效率进步等等而消散,转入心理能量调节部分,大概率是内源性心理能量耗竭,检省自己是不是处于生病、低水平饮食、睡眠剥夺、或者人周期的荷尔蒙起落等等导致的内分泌不适症;
c.学习过程往往遵循“马太效应”,学得越好学得越快,学得越差学得越慢,学习质量对速度有提升促进的作用,原因就在于,如果缺乏对某方面知识或思维的经验,或是更简单,直接缺乏自己给自己设目标,定计划,安排任务的经验,又没有可以获取良性经验的途径,如一个具有组织力自律性的同伴师长,或者,真正科学有效地经验获得,便很容易陷入对细节问题的纠结中,浪费时间,引发焦虑;
同时,我们指出一个重要的点,就是“间接经验”无法代替“直接经验”,即使你查了许多论文、计划、理论,请教了许多大牛、达人、前辈,不去自己做一做,你的实际自律能力、时间组织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依然不可能得到任何实质性的进步;
埋头去做没有方法的人,往往点一点就可以进步飞速,因为他积累到了,只是差临门一脚,而方法一堆,却不屑于低头做事的人,往往很久都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所以,纠结啥子,干就好!
解决方案——
a——对于几个不良症状存在内隐关系时,我们首选最具有可操作性的那个,或者,即使表面上看不出来关系,我们也选择最具有可操作性的那个,毕竟,问题是无尽的,解决一个是一个,因为心理生理的相关性,往往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同步解决好几个你意识到或者没意识到的问题,所以,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来说,先把简单的问题迅速搞定,再留足够的时间给难的问题;
b——上期说过,可以通过增加休息、补充营养、增加运动、注意放松、冥想、正能量暗示等方法解决;
c——就是不断行动不断记录,以起始点为参考点,结合实际执行的情况,不断调整时间,规划次序,以及每件任务应达成的指标,那么起始点怎么选?——一句话,想做哪个做哪个,能做多少做多少,只要当天能完成即可。
应急措施——
a——如果因为自身经验的局限性,觉得所有问题都没有什么解决办法,那就不要想太多,保证自己每天都做一点就好了,我老碧向你保证,一开始再难熬,也经不住你每天去重复,总会搞定的,压力太大,就每天少做点,坚持久一点就好;
b——同上期,补剂、零食、轻量的散步能够维持状态的短时间调整即可;
c——完不成就减任务,如果在最想做哪个上面有疑惑,那就不要纠结,比如老碧总结知识点,老碧可以闭着眼睛抓到哪本书做哪本,总之,别在选择与纠结上浪费太多时间就好——有能力才有所谓的选择,没有能力作为基石,都是臆想而已。
p.s:对于那些一写考研经验就说,考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校的诸位大牛,有没有想过,大多数人,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能力范围实际上一无所知呢?
——方法就是一定要在报名之前开始学习,模考,到时候就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哪里,该报哪里了——
whatever,一切考试同理,拿着个举例子罢了,大家不必认真!哎,咱们一起加油吧!
今天聊到这里,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