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海昏侯国遗址
2011年4月15日至2015年10月31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南昌市、新建区文博单位组成的考古队,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解剖了以西汉海昏侯墓为核心的墓园。南昌海昏侯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从中出土的数件文物都打下了考古界的记录,对于复原西汉列侯葬制和园寝制度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从2014年起,自己一直生活在南昌却还未曾去实地游览,直到2023年2月18日(星期六),才和老婆一起去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参观。下述简要记录一下前往该地游玩的过程以及一些感想。
2023年2月18日上午吃过早餐,7点57分坐上2号线,之后转乘1号线,由长路地铁口1号口出,此时至多为8点30分。



出站之后,抬眼便可看见前方公交站(长江路地铁站),在此处等候666号公交(票价十元),可直达遗址公园。仅仅是普通的周六,也有不少人在等待公交前往遗址公园。然而,相关的交通配套,是着实不便利,大部分时间可以说都是在等待公交,还并不是等待公交运行到本站,而是等待公交从始发站发车,这段等待时间与在网上查询的666号班车发车时间完全不吻合,接近50分钟过去相关的APP上仍未查询到666号班车的发车信号,一直显示“等待发车”。这期间有不少出租车司机过来招揽顾客,拼车的话,是一个人30元,最后在出租车司机们的软磨硬泡,以及公交迟迟不来的情况下,有三辆出租车载满乘客出发了,直到这些出租车回来准备再接下一趟乘客的时候,公交车仍在赶来的路上。而当公交车逐渐出现在视线范围内时,人群中发出的声音,并不是在说车子终于来了,而是在担忧,车上是不是已经没有座位可以供本站乘客使用了,因为公交车驶进车站后,随之映入眼帘的就是车内“乌泱泱”的一群人,对于在此等候了许久的乘客,司机只是抛出一句“只能再坐6个人,后面还会有一趟车”,可谁知道这趟车最后什么时候才能发车,发车之后到达本站,是否还有空位,还是又是只能再坐五六个人而已。我们没有跟着人群一窝蜂挤上这趟车,最后和另一对情侣一起拼网约车出发,此时已经9点51分,到达目的地是10点33分,费用的话,两个人大概36元。

到达遗址公园后,从大门进入,朝左手边建筑物走便是售票处,因为已经在公众号上预约了门票,不用去售票处兑换纸质票,只是在里面的咨询台拿了一张园区地图。我们买的是60元的门票,不包含观光车,观光车是15元/人,说是说从售票处到博物馆以及后面的刘贺墓园路程很长,如果靠步行的话,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还会比较累,绝大部分游客还是选择搭乘观光车前行,但是这点路对于出去各种山地景点游玩,基本靠徒步,翻山越岭的我们来说,不算什么,从售票处走到博物馆也就15分钟左右,不过这一路上一辆接一辆的观光车经过我们身边,确实没看到还有其他人在步行。虽说园区看起来很大,但里面实际能够观赏的区域并不多,感觉整体的资源还是没有很好的加以开发利用,桥下的紫金湖景色也很一般,这一路上除了天上飞的一群鸟以外,没什么比较特别的景致,一群鸟排成人字形,先是在空中不断盘旋,之后朝着博物馆的方向飞去,像是在指路一样,这种鸟类排成人字形在空中盘旋的景象,好像只在电视剧里看过,跟那种萧瑟的墓园里群鸟盘旋的景象很吻合。





到了博物馆门口后,往右侧便是入口,本以为要跟其他地方的博物馆一样要安检,结果安检机器都是关闭状态,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在此处检查是否有违禁物品,感觉有点随意。刷身份证进入大厅后,最先见到的是一尊刘贺像,其后是一面墙的浮雕,往里走,便来到了第一个展厅“金色海昏”篇章

主要介绍了海昏侯国的历史,刘贺在西汉皇帝世系表中的位置,其在位时间处于汉昭帝刘弗陵和汉宣帝刘洵之间,但仅得到了27天的“皇帝体验卡”。这一篇章中,比较有意思的,一个是刘贺当时位于棺内的示图,展示了当时一些玉圭、玉璧、玉环等放置于刘贺遗体的位置,其中有一根玉管,位于其肛门处,也就是“肛塞”,对于身体上的一些“洞”,都是要堵住的,以防止精气外泄,其口中,也含有一个玉琀。

另一个便是刘贺的私印,其上刻有“刘贺”字样,也正是这枚小小的印章,最终确定了此墓墓主为刘贺,成为了确定墓主身份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决定性证据,很精致的一小枚玉印。

第二篇章是“丹漆海昏”

主要是展示一些漆器,对于漆器,兴趣不是很大,再者展品基本都是复制品,个人觉得没有第一篇章有意思,在第一展厅里,光那张皇帝世系表,我老婆这个平时对这些历史都不太感兴趣的,人物名可能都会搞混的小女孩,不光看了挺久,还要拍下来和旁边的刘贺的历程表作对比,还要跟我讨论。

最后一个展厅里,物件也不是特别多,其中也就是“孔子像”比较吸引人,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了,所描绘的孔子,比较清瘦,比较遗憾的是,没有画出五官,这与以前在课本上看见的画像,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一改了脑海中孔子的形象。

整体上,整个博物馆的展览物中,量最大的还是那些金饼和金钣,好像刘贺这一个墓里出土的金子总量已经超过目前已经发掘的西汉陵墓中出土金子的总和了。


离开博物馆后,就又开始继续徒步了,朝着刘贺墓园走去,这条水泥路明显也就是后面重新修建的,这里原本就是乡村了,要不是这里出土了刘贺的墓葬,也不会有现在这么多人来到此地,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比较好的马路修建于此。从地图上看,从博物馆到刘贺墓园看起来路程确实是比较远的,但实际上,最多也就20分钟的样子,就能走到墓园正门,一路上要说有什么比较特别的景象,也还有一处,就是道路旁边有一台正在工作的挖机,正在进行挖土作业,而一群鸟就在挖产旁边不到一米的土堆上,这个持续发出轰隆声的大家伙不断地在这里伸出其“铁爪”,在土里翻来倒去,却依然没有吓走这些鸟,它们倒是信步闲庭。进入刘贺墓园后,发现其实除了一些小土堆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可以参观的区域,这些小土堆,看旁边所立标牌的介绍,乃是一些附葬坑,整个墓园还都处于建设过程中,主墓也还没有开放,目前是在主墓上方修建展厅的外层结构,可以说是为刘贺又重新翻修了一下陵寝了。



刘贺墓园主要还没完全开放,所以也没有太多东西可看,没多久就走出来了。徒步返回景区大门,我们走的另外一条路线,是经观西路,走到园区外围,沿着园区外围走,经过联合村,到达大门口,大概也就半个小时的时间。联合村已经有些农户,开了有些饭店什么的,名字都起好了,类似“海昏侯饭店”之类的,打算等园区景点打造更完善一些,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后,搭上点旅游经济。来到景区大门处,在公交车站,继续等待666号公交返回市区,同样的问题又再次出现了,景区虽然目前还是开发的一般,但是还是有一定的人流量的,公交虽然从这里始发,但是在网上查询14点30分这班就是最后一班车,而且还不是在14点30分发车的,而是在13点30分左右,因为已经坐满,就直接发车走了(因为之前一起拼车的情侣,之前有打过电话,说他们已经到大门口,有一辆公交刚准备发车,他们坐上这一趟班车回去了),是根本没考虑到景区到底有多少游客有乘车需求,还是说完全不在意实际存在的乘车需求呢。后来还是有人打了市政热线,对面回复说,考虑到有较多乘客滞留景区这种情况,才又安排了一辆加班车。差不多又等了一个小时,大概15点半左右,才看到有公交过来,又是一阵人挤人,终于坐上了车子,不过这次里面的空位还是比较充裕的,只是大家都被搞怕了,生怕没赶上车。当时也有出租车司机揽客,回市区的话,一个人80元,因为比较偏远,即便叫网约车,也差不多要100元以上。所以真要来此地参观,其实最好等景区内部的景点再完善一些,至少刘贺主墓开放后,能看的东西还多一些,要是不是自驾行的话,还是要了解好公交的发车时间段,在APP上查询到的并不准确,不知道以后交通方面的配套能不能好一些,不过园区的工作人员都还比较热情有礼的,至少接触到的是这样。
不过,话说回来,确实也是,等以后有了小孩,南昌就有一座这样大的遗址公园,肯定还是会带来开阔下眼界,涨涨知识的,那个时候,园区总会更加完善,有更多东西能够公开展览了吧。站在遗址公园的这片土地上,感觉很奇妙,千年前的刘贺,也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这位虽然只有短暂的34年生命的历史人物,却有着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做过诸侯王,当过皇帝,又被废黜为庶人,最后又被封为列侯。如果不是汉宣帝将其封至豫章郡,刘贺也不会来到此处,千年前的决定,使得刘贺能与现在的南昌,以及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相遇”。细细想之,千年前的刘贺在此地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4年,在此地长眠千年后,刘贺的墓园被我们这代人发现,千年前的他,会预料到这个事情吗,再过千年后呢,刘贺依然在此地,而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呢,他虽然只活了34岁,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却是获得了“永生”。历代海昏侯及其封国,早已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曾经他们所经历过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仍在世间流传。
最后以一首蔡东藩的诗作结吧,“荒淫酒色太神昏,狂悖何能望久存,多少废王捐首去,得全腰领尚蒙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