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脑神经科学家:刷社交媒体对多巴胺的影响
2023-07-20 04:10 作者:河马老鼠傻傻分不清楚 | 我要投稿

脑神经科学家:刷社交媒体对多巴胺的影响 — 安德鲁.休伯曼
- 多巴胺:人类对外在事物追求的动力源泉。
- 理解痛苦和快乐的平衡。
- 痛苦和最终体验到的快乐的量成正比,要明白痛苦越多最终获取的快乐越多。案例见下:
- 不断地增加电击到一定的痛苦程度,然后使用较小的电击,会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不仁道的实验)
- 几分钟痛苦的冰水浴刺激,会使多巴胺的释放量在2.5小时内达到基线值的250%。痛苦的结束引发了多巴胺的释放。(布拉格大学的一项研究)
- 没有过程,却想要一直地快乐,会导致多巴胺回路中断(个人理解,回路是:多巴胺从基准水平到较高水平的来回波动)。
- 比如一直刷短视频,沉溺于快感中,会导致一种极度缺乏动力的感觉。
- 没有经过追逐就达到的快乐是糟糕的。没有动力,就是过度消费多巴胺。滥用药物或者完全没有动力的人可能会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实际上只是过度消费了多巴胺。
- 多巴胺是奖励的先导,而不是奖励的本身。
- 关键在于“追求奖励”,明白追求本身就是奖励。如果你想持续胜利,庆祝必须少于追求。
- 避免庆祝时处于高潮状态。让多巴胺缓慢释放,直到你追求其他的事情。庆祝时,如何减少多巴胺的分泌呢?可以通过其他的神经递质系统,参考行为如下:1.反思结果。2.获得结果后感激。
个人总结:
- 多巴胺虽好,但不要轻易获得。
- 不要轻易获得,所以过程是痛苦的。暗示自己,追求的过程也是奖励,这样也会有高于基线的多巴胺被分泌出来。(个人理解,多巴胺的分泌是可以自己调节的,待验证)
- 多巴胺虽好,但不要高潮。
- 获得奖励时,不要使得多巴胺处于高位水平。通过反思、感激过程中自己做的努力,弱化多巴胺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