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瑞安隆山寺参访记

2022-01-22 09:14 作者:功德宝官方  | 我要投稿

本文为作者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温州旅游体验师陈国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教授,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温州市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温州市三农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主要著作有“新农人三部曲”——《创意农业的道与术》、《创意民宿的道与术》、《农业品牌的道与术》等。

只要远远地望见了隆山塔,就知道瑞安城到了。隆山塔高耸隆山之巅,是瑞安城的标志性建筑。

隆山塔从前有一个传说,未曾建塔前,有一个人在隆山顶上挖黄泥,挖出一个大镬来。他还以为镬里埋着金银财宝,就拿来铁锹将镬撬起。只撬开一角,就听到“呼”的一声,钻出两条大蟒蛇来。那人被吓了一大跳,转身就逃跑。跑不了多远,回头一看,这两条蛇竟然变得有稻桶那么大,十来丈长。一蛇头上还长着两只角,呼地一声向他扑来。那人被吓得叫了一句“皇天,菩萨!”谁知这么一喊,两条大蟒蛇就缩小了身子,转头又钻进大镬里,又被镬紧紧盖住了。后来恐怕这两条大蟒蛇又会出来伤害人,就在这镬上边造了一座塔,镇住这两条蛇精。因为这两条蛇头上有角,人们就猜它是“龙”,所以这座山又叫“龙山”。 

每次看到隆山塔,就想去参访隆山寺。  隆山禅寺的前身为隆山塔院,据《瑞安民国县志》记载:“隆山塔院,建于北宋开宝八年(975年),隆山塔建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塔比寺院迟建整整132年。寺院和塔建造的规律,一般是先有寺后才有塔,隆山禅寺和隆山塔的建造也是如此”。“隆山禅寺自北宋开宝八年初建后,曾经多次毁坏。明嘉靖戊午年(1558年),隆山禅寺毁于倭寇入侵的兵火战乱之中。此后200年左右的时间里,关于隆山禅寺的历史记载一片空白。直到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开始重建。

隆山禅寺乃清末佛教名宿晓柔法师的驻锡道场,民国初年为天台泰斗静修法师修学处所。静修少年出家,驻锡隆山禅寺,撰著《教观纲宗科释》,太虚大师誉他为当代天台宗泰斗。天台教观三十四世祖师谛闲法师也曾在瑞安隆山禅寺亲近晓柔法师。

明代诗人胡褒《裕庵存稿》曰:“不须更觅蓬莱境,此地行观即是仙。”描写的就是当时隆山寺的景致。寺因山得名,山有寺闻名。

来隆山寺,肯定要参访说法堂。说法堂是清朝黄宅古居,九四年上隆山重建用的木材是苦槠树,是温州古民居建筑精品。“说法堂“三个字乃茗山法师所题,茗山法师(1914—2001),相继担任定慧寺、栖霞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等职;茗山佛学造诣高深,精诗文、擅书法,著有《茗山文集》行世。

此联为广州连登居士联。连登擅长书法、国画和诗词,尤以行草、花鸟和五律著称,国画大师陆俨少评论:“书画兼擅,尤精吟咏,三绝之誉,至可钦佩。”连登现任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在大雄宝殿,有这样一幅对联:“自开宝而创法乳长流教演天台静修为泰斗,依文峰而筑骚人雅集缘交玉海诒让乃宗师”。这幅对联是纪念儒学大师孙诒让与佛教天台宗静修法师的。

寺院以隆山塔与飞云江圣菜池山主峰构成中轴直线,倾山势逐渐升高,兴建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等主体建筑,依山伴水,坐北朝南,左右建造钟鼓楼、地藏殿、伽蓝殿、僧寮、斋堂、客堂、方丈楼,均为仿古建筑。前竖九龙石碑,后造藏经宝阁,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这棵无忧树是佛教传说的一种异树,叶柄非常柔软无法支撑叶片,因而嫩叶呈垂状,细看宛如一件被雨打湿了的紫色袈裟。每年3-5月间开花,盛花时,状如火炬般的金色花序覆盖了整个树冠,远眺仿佛一座金色的宝塔。无忧树种子秋季成熟。目前护国寺也有种植。

寺内种有菩提树。传说在20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在印度,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耆那教都将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

始于1994年隆山寺的重建倾注了释了证法师的心血,如今,晨钟暮鼓,般若声喧 ,七百多年前的古刹重现新韵。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宋代诗人李思衍的《隆山塔院》吧:

峰顶浮图第几重,四天尘界尽虚空;

县居岛屿萦回处,海在烟霞叆叇中。 

浴水垂盘晒谷日,轰雷鼙鼓怒涛风;

蓬莱咫尺兰干底,平步长桥跨玉虹。 

文章转自温州旅游体验师

作者其它游记链接

《五朵金花漫景山》《踏遍景山千年地》《从温州武术博物馆中轴线三块匾额说起》《水口的夜,蓝蓝的梦》《洞头中普陀寺参访记》


瑞安隆山寺参访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