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等不回来的人
“呸!”
赵老汉朝着地主与地主家仆离去的方向狠狠的吐了一口唾沫,在确定四下无人后他随手捡起一块石子朝那个方向扔去。那个方向在多走一段路就是地主家的院子。然后赵老汉朝那个方向凶狠的骂着。
好像这样就能让那地主一家遭到报应似的。
很窝囊,对吧?可是他这样的穷农民要怎么办呢?难道还能去跟地主去讲公平与正义不成?
赵老汉骂的累了便坐在门槛上等着他的小孙子从私塾里回来。他点燃了那杆老烟枪,烟枪口冒出的白烟也许能上升至天空白云的高度,然后它们就能跟着风随着流云一去不回,再也不用驻留在这片充满苦难的土地上。赵老汉很不想在这片土地上呆着,他认为在这里呆着就是活受罪。现在兵荒马乱的,世道全都反转过来了。做人也许是没有做牲口快乐的……赵老汉对着天空的流云想着,因为那形状像极了家养的猪,白胖白胖的,总是他这样的农民一看了就会有精神的类型。
赵老汉不喜欢那个对待还乡团和地址点头哈腰的自己,像极了清朝的老太监一样,没个人样了。可是在乱世中不这样活着又能怎样活着呢?赵老汉狠狠的吸一口烟,好像这样就能让他过的稍微舒坦点似的。草木大将大总统曾经强调过不要吸烟,要做个文明新时代的人,可是坐在南京金銮殿的大总统永远不会理解活在这里的人为什么会吸烟,他当然可以鄙视这些吸烟的老农民,因为这是他自己的权利。但是他永远不会理解为什么这些老农民要靠烟酒才能挺下去。也许当公平与正义都失去了的时候,烟酒是唯一可靠的了吧……
有些灾祸,今天看来不是他一手缔造的吗?
赵老汉比较惨,但是他很少和乡亲们提起那段往事。他曾是属于闯关东的那一批,但是半路粮食不够就又往回返了。沿路便遇上了鬼子,二儿子就这么轻描淡写的叫鬼子给拿刺刀给挑了。没原因,赵老汉也想知道原因,但是实际情况就是没有原因。就因为他们想这么干,于是赵老汉就这么失去了二儿子。他没让自己的老婆子看,他现在都能记起来他二儿子的样子,就那么被刺刀挑起来摔在了岩石上晒着,就像他曾经过年时晒过的猪肉那样难看,只不过上面晒着的不是猪肉,是他的二儿子。他的眼眶里挤不出来泪水,他能怎么办?谁来给他做主?他自己给自己做主后他这一家还能不能继续存在?他也只能给老婆子擦擦眼泪然后继续挺着已经弯腰习惯了的背领着他们往回走,因为他是个当家的,他还要领着这一家子活下去。只不过大儿子气不过,找鬼子去理论,道理哪里能比得了刺刀?他也被挑死了。老婆子就这么疯了,然后迎面叫鬼子的汽车给碾死了。这一家子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散了。没有小说中写的那么壮烈,没有那么惊心动魄,就是那么轻描淡写的全家都死光了。他往返途中看见了个饿的发呆的小孩,他拿着一把狗尾巴草逗着他,让他喊声爷,他就给饭吃。也许是那小孩真的饿急了,竟真的一把手抢过来那捧狗尾巴草,拼命的往嘴里塞。后面已经不在动了的是他的家人,他往后看了看,嘴唇好像压着千斤的石头一样,对于赵老汉来讲,当他真的喊了句“爷”的时候好像过了几个朝代那样久远……
于是因为这一声“爷”这里就又有了这么一家……
赵老汉的地还算多,只是很多的粮食要分别交给还乡团,地主,与国民党的人。因此他一家总是挨饿。但是对于他这样的被欺负惯了的农民来讲他又没有办法。人们都因为私藏红军要砍头所以对红军都离的远远的,但是赵老汉曾经私自藏过红军,他确实真真在在的见过这样一支替他们穷人说话的队伍,他也很想这支叫红军的队伍能留在这里。只是国民党人又来了。他很希望他们可以留在这里给他伸张正义。
赵老汉狠狠的吸了了一口烟:“这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
他以为没了清朝日子会好点,可是现在并没有比清朝那会好多少。他咔哒烟枪的声音劈啪作响,就像明日的枪声一样。他还得等,还得等自己的小孙子回来,然后给他做饭。虽然粮食不多,但是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总算是够的。
但是每天自己的小孙子围着自己唱儿歌时他自己也能有那么一丝籍慰。因为这个,他还能撑起这个家。
只不过他不知道,自己等不到红军回来给他伸张正义了,自己也没等到自己的小孙子从私塾回到家中,同时他也要离开这片土地了,他的苦日子看样子要走向终点了。
因为明天是九月十八日,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日子。他和他的小孙子都没能挺过明天的炮火与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