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重铸君主武将第一期(刘备)

个人介绍: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大树楼桑村)[128]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作者评价:在现在这个颠倒黑白的网络时代,刘备和宋江作为新时代的厚黑学始祖。而高俅和曹操却变成了忠君为国的圣人(我挺喜欢曹操的,但是他也不至于成为圣人,当然刘备也不至于当圣人)。刘备的仁义成为了这个时代所唾弃的东西,对一个人好必须要有理由,做一件好事必须要有理由。做好事绝对是功名利禄,升官发财。所以这些人都是伪君子。
某些喜欢研究三国历史的小伙伴,一开始看到了三国演义的刘备,觉得他太爱哭了,太虚伪了。尤其是看了新三国,好像刘备就是一个无能狂怒的伪君子,诸葛亮就是一个受关于张飞气的娘炮。反而看到曹操谋刺董卓,横槊赋诗是真的帅,再加上他救出了汉献帝,仿佛曹操就是他们心目中完美的人。有些人看到课本的孙权劝学去了解孙权,这个人觉得孙权也挺牛逼的,知人善任,拒绝张昭的投降建议,加上苏轼那句诗“亲射虎看孙郎”,勇武非凡。当然,我个人感觉这两个君主也很好,我也挺喜欢的,但是你们不要踩一捧一。
在历史上,刘备是一个喜欢意气用事的人,鞭打督邮其实是他干的。刘备的仁义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当时的各位英雄觉得刘备是这样子的。为什么孔融不请别人非要请刘备来救援呢?因为孔融就是怕请其他人都是引狼入室。当时听到刘备来,袁绍,陶谦,刘表,刘璋当时闻名一时的诸侯都是亲自出来迎接的,甚至当时曹操也说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可能有人想,刘备不就是天天吃败仗的废物吗?那这你就大错特错了,确实。刘备前期中期曹操亲自打刘备的时候,刘备都是吃败仗的。但是如果曹操没有亲自带虎豹骑来,夏侯敦于禁这些人也是吃了博望坡之火的败仗。像蔡阳车胄这种曹操也比较信任,虽然没有太大能力的,也是被刘备轻松解决。说真的,前期中期刘备除了没打过曹操率领的虎豹骑,吕布手下高顺所率领的陷阵营之外,他就没基本上没吃过什么败仗。
我觉得刘备道德也是有缺陷的,比如跟刘璋说来对抗张鲁却没有打,反而是在当地收买人心,让刘璋不爽,再加上勾结人家谋士张松。虽然后面证明张松不当内应,刘璋的亲朋好友还是投靠刘备。但是确实这个是不太道德的,居然借着宗室之名来偷袭自家的人。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杀了怀孕的董贵妃、废皇后毒皇子,屠徐州百姓,迁徒人口,让多数百姓死于路上和孙权追封孙策为长沙恒王,给孙策儿子封吴侯然后又收回来,而且在晚年因为二宫之争任用奸臣吕壹杀了很多忠臣还要不道德。毕竟他们只是为了政治稳定,或者有军事远见,而刘备是谋害亲人,虽然这个亲人算是远亲,但是也是亲人啊,比忠臣和百姓总是要亲的吧。所以我个人认为刘备不是完人,他也不是什么圣人。虽然他不道德是在三国时期君主里面垫底的,但是也比现在某些键盘侠要好。
他的谥号是昭烈,昭代表正义,烈代表个性。刘备这一辈子作恶多端,放过了刘琮,却没放过刘璋。但是他有自知之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接下来转载一篇文章:
天下英雄刘使君(转载)
其实历史上的刘备,那真的是一位响当当的英雄人物,若非生在群雄并起的时代,一定可以扫平寰宇,一统山河。阮步兵有句话“时无英雄,遂教竖子成名”,“竖子”说的是汉高祖刘邦。但刘备的时代,“英雄”却似乎走俏得很
在那个乱石穿空的年代,最终能够壁立千仞无非曹刘与孙仲谋三人。说起来,孙权其实是个后辈,而曹刘并称,事实上也确实有相通之处,黄巾寇起,曹刘俱能乘势而起;平吕布后,这两人惺惺相惜,同乘同座;以及后来的火烧赤壁与火烧连营,失败的命运都如此相似。但是,刘备比之曹操以及最终战胜自己的孙权,毕竟更胜一筹:曹操父亲曹嵩为宦官养子,早已进入东汉外戚.宦官的顶级权利阶层,因此曹操与袁绍一样,出身公卿,少时便能彼此交好,引为援就;孙权则世为江东世家,虽然算不得什么豪族,但是也不是衣不果腹的家族,父亲孙坚以勇御众,饶有郡产,史书明言孙权是“承父兄之基业”;而刘备不然,他虽托名汉室宗亲,实则渺远难追,祖父和父亲虽做过县官之类小官,到刘备时却跌落到了最惨淡处,所以只能和母亲织席贩履来糊口。事实上当时人对刘备的“汉室宗亲”是嗤之以鼻的,难保历史上就没有人如江东陆绩那般诘难诸葛亮,说“汉室宗亲”云云谁知道是真是假!但刘备竟能以如此卑微的出身,取得与曹孙抗鼎的局面,实在不简单。而刘备的成功,足以被万世景仰,因此虽然由于晋朝因承魏而兴,故陈寿等奉魏为正朔,后代很多史家却表达了不同观念,如习凿齿、朱熹、肃常、郝经等人,均以蜀汉为正统;《三国演义》等文学著作,更是拼命抑曹尊刘,虽然在客观上“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但刘备的人格魅力实在是胜过了曹操,怪不得曹操如此看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