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中的世界终将逝去——浅谈“意识流”在游戏以及动漫的使用

前言
写这篇文章其实也没什么缘由,恰好最近的我在补番物语系列。其实“意识流”这个词汇大家或许都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如果要是真正要你去阐述到底什么是意识流,意识流文学或者说意识流作品中意识流究竟能够起到什么样的特点。大家可能都并不能很好的说明,甚至连我也是懵懵懂懂的。所以我就想来写这么一篇文章,一是为了帮我自己来探索一下究竟什么是意识流,如何理解意识流这个文字才能让他更通俗一点,二呢也是想结合着我自己的游戏和动漫经历来分享一下我所知道的意识流在游戏与动漫中的应用。


究竟什么是意识流?
如果你去查询各大搜索网站或者百科上,他们会告诉你。意识流本意是反映一种下意识、潜意识甚至是无意识,创作出来的作品则是为了将视点从外转向内,从内部来反映一切。看起来很有逼格的一句话,但是其实蛮晦涩难懂的。因为你很难真正的来解释出究竟什么是视点,从外到内又是什么意思,意识流的意识两个字究竟体现在哪?对于我们并不深究这些东西的人来说,我们与意识流之间唯一的连接架构那就是我们通过观赏含有部分意识流风格作品与我们之间的直接联系。

通过我查阅一些资料,我来解释一下我所理解的意识流(如果有理解偏差的话,欢迎理性讨论。这个仅代表我个人的理解,不具有权威性):
人的意识是具有流动性的,意识流派作品是将意识具象化。就跟我们平常看不见声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声波来将声音具象化一样。意识同理,但是意识与声音相比更具有主观判断性。所以意识流作品通常具有较为抽象化的特点。
游戏与动漫中意识流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故事的前后因果、主角心中所思所想相关联。并且由于人物的五感与我们不同,所以意识流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极力把自己代入主角之后,自己心中的想法通过画面来表现出来。举个比较通俗的例子,我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战争中的一名士兵。我们就会想到有着飞机飞过,自己的面前是战壕。这样与所想相关联的事情。意识流就是把自己作为士兵的第一视角,面前是漆黑的战壕这一幕通过画面来展现给观众。但是观众看到只能看到一片泥土的漆黑墙壁和耳边能够听到飞机飞过的声音。这大概就是意识流为什么相对而言比起传统游戏来讲稍显晦涩难懂的理由,因为他的表达方式并不是很直观的。


游戏与动漫的意识流
其实作为这种具有艺术性质的作品来讲,意识流已经很早就融入进来了。最早甚至能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作家在小说中大量使用意识流的手法。但是就今天而言,意识流已经普遍存在很多作品中,他已经在一步步朝着通俗易懂而发展。甚至让我们并不觉得他是意识流的手法,意识流比起曾经能够成为一种流派再到如今的意识流更多变成体现艺术作品内涵核心的小手法。我认为这反倒是一种小进步,就像曾经年轻的我看到新房昭之的动漫都敬而远之一样,现在的我反倒能够接受这种笔法,这也是一种变化。

既然提到了新房昭之,那么就来谈谈他吧。其实新房这个人有很多梗,无论是新房四十五度,又或是下海做里的“南海十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作品我曾经一度不敢恭维,因为实在是有些无法适从。习惯了平铺直叙的我,在接受这种并不能直观体现人物行为和表情的番剧时候,实在是稍显劝退。从化物语(顺带一提恋爱循环也是出自物语系列的)的大量意识流的场景,再到魔法少女小圆的斑斓色彩的光影乱序世界,再到后来的三狮。其实我们能看出新房的改变,也能看出他的坚守。

我对于新房,是从小圆入坑的。正如我上文所言的,新房不变的是他的意识流风格,改变的就是意识流风格的色彩是否浓重(这里的色彩并不是通俗意义上的直观色彩,而是对于一部作品的比重),在保证叙事的流畅同时,将关键节点使用意识流处理。这也许就是他交出的一份答卷。
此外,今敏和庵野秀明也是意识流的好手。无论是封神的EVA,还是今敏桑的红辣椒和未麻的部屋。都打开了我对于动画欣赏的一个新世界。

游戏相较于动漫来讲反倒是更为分散,并没有如此浓重个人主义色彩的意识流体现。从近了讲,风来之国中其实也有部分意识流体现。通过展现约翰的不同梦境的想法,来反衬现实中的不同。

又如历历在目,同样也是意识流的一个体现。只不过这个游戏的叙事风格和游戏玩法,反倒让你感受不到意识流的存在。

还有Superliminal中通过事物的大小,你意识决定眼前物体存在与否,大小怎样。这种意识决定存在的游戏,更是意识流集中的一种体现。


结语
其实意识流或多或少已经广泛用于我们接触到的作品中,我们并不要抵触他,他的存在也只是想要让作品“活起来”,让作品能够拥有“意识”。一部优秀的作品在使用了多样化的手法之后,同样能够做到雅俗共赏。这才是我们作为一名玩家,作为一名观众所要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