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些“不过脑子”的“走心”瞬间

2022-05-06 02:28 作者:迷糊小萌新  | 我要投稿

题外话:本文中的动图是笔者的“老婆大人”亲情(古尔丹~代价呢?作为一家之主,我是不会为了区区几张动图发红包的... ...)提供的,为了不让老婆大人太辛苦(已经嫌弃我要求多,威胁不弄了),笔者不敢求多,能搞到几张有代表性的说明一下就好,篇幅方面就大家就别苛求了,主要还是之前完全没有动图配合的专栏,写起来总感觉有些东西不上图,分析起来不太顺畅。


第六季开播前,笔者内心也曾经有些“怀疑”过在之前那一场“风波”之后,在向往这样的镜头密布的生活类综艺里,PP与MM的关系仍然能给笔者带来那种发乎于心,自然而然的亲密感觉吗。

虽然在早前的路透中能够看到二人的熟悉依旧,可是在镜头前呢?两人到底会不会因为“镜头下”有所保留而产生一些对于二人来说“曾经完全不必要的客气与礼貌”,从而表现出一些“莫名的距离感”,直到第一期播出后,笔者明显能感觉到节目组在对于二人的“镜头选择”上确实变得比以往几季要“谨慎与克制”了许多。

不过幸运的是,节目组将所有的“收敛与克制”全部都用在节目组自己的“后期镜头选择”这方面,对于PP与MM的实际相处互动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因此即使二人的互动镜头确实比之之前几季“有所控制”,但在一个个不经意的瞬间,在当事人“走心,不过脑子”的时刻,那些发自内心,自然迸发出来的互相关心、在意与信赖却总是“无需隐藏,从心所欲”的流露而出。

正文开始之前,首先感谢一下本期中的主要“对照组”的参照对象,节目组设定三兄妹关系中的大哥,ZYX先生,吃瓜辛苦了~!


一:如何把“1-1-1”走成“2-0-1”

门口位置

我们先看一下,第一期里从进入海滩“许愿”部分开始,兄妹三人基本都保持着“1-1-1”的镜头站位分布,直到海滩许愿结束,三人回到蘑菇屋门口的时候依然都保持上述“集体站位”的活动方式。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当初次进蘑菇屋开始“聊天闲逛模式”之后,当三个人的“集中力感知下降”,当“”习惯性与潜意识”开始逐渐接管身体控制权之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

习惯性“抱团”

当入门后的镜头切换到这一幕的时候,笔者有一种“哭笑不得”的“真实”感,此处与“大海许愿”部分不同,那一段的三个人内心是明确清楚站在沙滩上对着大海许愿是一个“具体的拍摄任务”的点位,所以那一段中三个人的“思想集中力”会相对更集中,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在综艺节目里的“任务设定”。所以在整个许愿阶段的镜头,三人整体位置都非常的“稳定”,保持着集体行动。

可是进入蘑菇屋之后实际上存在一个“任务的间歇期”,这个时候因为没有什么具体的拍摄任务,这个时间内三个人第一次进入本季的蘑菇屋,开始闲逛聊天的观察模式,这个时候几个人的精神集中力自然而然的放松下来。

当集中力下降,人往往就会自然而然的“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活动,这个时候人与人之间内心的真实表达会让自己在一个“陌生的新环境”中“不自觉”的就会趋向于让人获得足够“安全感”的人结伴一起活动。

笔者需要再次强调,大家不要把所谓的“安全感”想象成一种很复杂的东西,其实“安全感”的构成本质上很简单,首先就是没有“明确的界限感”,即彼此之间互动舒适自在,不需要刻意的保持“目视警戒距离”(这里指将双方的交流保持在自己的视线关注之下)与集中力,再简单一点就是彼此之间随意、放松、自在,心情愉悦没有拘束。

接下来回到动图本身,该处镜头与前一处镜头的明显差别在于“站位”从原先三人一直保持着相对集中活动的“1-1-1”,变成了“2-0-1”。

原因很简单,首先因为PP与MM习惯了一起,二人之间的“感情”在“潜意识”为两人提供了对于彼此足够的信任与默契,而相对ZYX与二人之间的感情熟悉程度不足,在“任务目标不明确的陌生环境”中,ZYX会潜意识的选择“独立行动”。

其次现场的三人之中,如果有二人出现明显的“抱团行动”,正常情况下如果剩下的一个人受到过“社交礼仪教育”对于现场环境“没有恐惧感”的情况下,大多会潜意识的“回避”主动拉开与“抱团二人”的距离,因为此时如果主动接近“抱团活动”的一方,有“窥视别人私聊的嫌疑”,而主动保持距离也有“礼貌尊重”的意思。

说白了对于ZYX来说,本质上与PP、MM之间并没有什么“共同的兴趣点或是聊不完的私房话”,在没有明确拍摄任务的情况下,自己自由活动,也乐得一个轻松自在,大家各得其所。

反正真有什么需要沟通的地方,招呼一声即可,实际现场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导演组”出现进场之后,三人均非常“职业的”在放下“私人活动”,重新“汇聚集合”开启集体行动,因为随着“导演组”进场,就意味着“明确具体的拍摄任务”开始了。



二:有时候一个动作、一句话,一处回应,往往就是“感情亲疏的分水岭”

接下来的场景中我们会看到,在某些场合下“礼貌得体”的互动在感情的世界里显得那样的“太见外”,那些看似“莽撞随意”的行动言语却反而彰显了“莫名的亲密”... ...

小螺号01

这里还是强烈建议大家去看原始视频,因为动态图的缺点是“没有声音”,上述图中MM与ZYX之间的互动除了双方“礼貌得体”的传递东西之外,两人互动时的表情、笑声都充满了“礼仪、客气”以及隐藏在“礼貌得体、客气有佳”之下的那一丝淡淡的“老成世故”与“四平八稳”的回应。

首先此处节目组为了给MM听海螺的动作做了一个“音乐特效”,对当时的环境声音做了消音处理,可以看到MM一开始是低头听海螺,之后眼睛忽然像是听到了什么才转向ZYX一侧,那么可以证明,应该是ZYX好奇MM的举动,示意MM让自己也感受一下,所以之后MM才将海螺递给ZYX,这里无论是MM递过去的动作还是ZYX接的动作,都显得非常的礼貌得体,无可挑剔。

可是如果你看原片就会发现,ZYX在听海螺之后给出的回应只有一个“哇~”,之后就没有其他的了,也就是说ZYX到底听到了什么或是没听到什么,又或是听到的东西是否是ZYX真正满足好奇心的声音,MM都无从得知,因为ZYX的回应实在是“太过于四平八稳”了。

也就是说ZYX的回应,即保证了“节目效果”的延续性,又回避了“具体内容”。稳则稳矣,却实在有些“飘忽”。

而MM这边如果看原片就会发现,不但递东西的时候笑容有些像是“皮笑肉不笑的职业微笑”配上“那种客套的笑声”... ...

那种MM“老成世故”对上ZYX“四平八稳”,实在让人觉得有些“太客气”了。

如果说听海螺的事情就此打住,那么二人之间的“客套互动”倒也还算是“不得不失”的“标准社交礼仪表现”。可是偏偏事情还没有结束... ...

小螺号02

依然建议看原片,听声音。

如果说ZYX是好奇想听主动示意MM传递螺号,那么PP就属于... ...“MM需要PP听,并且不能拒绝”。

只听见MM直接喊了一声“哥~”,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啪”的一声(原片这一声清晰可闻),先把海螺直接啪在PP眼前,这一下直接就把PP吓了一跳。

看到PP被吓到之后,MM的那个笑容,大家可以自己对比之前的笑容,笔者在这里并不是想去对比笑容的好坏,但是仅就笑容的情感投入而言,后者实在比之前者丰富太多了。

笑过之后,面对刚刚才被自己吓到的PP,MM可“丝毫没有任何歉意”,直接再次指着PP手里的海螺要求PP“听,你听一下”,迫切之言语没有任何修饰。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PP听海螺的时候MM的表情,没有笑容,但是那种“期待的表情”却溢于言表,毫无掩饰。

不过最精彩的部分现在才开始... ...

拿起海螺听了之后PP的回复直截了当“没有声音,这里面”,听到之后MM的反应同样毫无做作的急忙一把接过海螺号立刻就放到自己耳朵上第二次听起来。

“难道是我的错觉吗?”... ...MM的反应也是有够离谱的,面对PP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答案,MM非但没有丝毫不满,反而在“不服气”的再听一遍之后开始质疑自己之前的“判断”。

请注意严格的说就听海螺这件事情本身,PP的手中海螺距离PP耳朵的位置来看,PP能听到什么声音才怪了。但是理论上MM两次听海螺的时候那种海螺完全贴着耳朵的时候是可以听到一些空气从缝隙中穿过海螺时发出声响,以及一些周遭的环境声音通过海螺传递到耳朵时候所产生的的“异响”,至于内容是否“悦耳”,这完全就是与当事人的心态与当时的环境声音与海螺本身的构造,三者综合影响的结果。这里对于海螺号是否“悦耳”,就不做什么无异议的分析了。

笔者真正在意的是,同一件事物下,MM与ZYX、PP三人之间进行沟通互动的时候所展现出来“明显差别”。

MM与ZYX的交流互动,虽然两人的表现均是礼貌周全、客气得体,但是偏偏就缺乏了MM与PP交流互动时那种自然毫无掩饰的“自在、从心所欲”的亲密感。

有的时候过于周全的“社交礼仪”并不一定总会是一个“亮点”,有的时候越是礼貌客气,就越是显得双方之间“真实的陌生感”。

而那种从于内心,轻松自在的情绪表达往往才是“互不掩饰,亲密自然”的情感体现。



三:有一种“亲密”叫做“不经过脑子,只遵从于心”

有的时候闯了祸第一时间跟你分享,不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而手足无措,只是对你无需隐瞒,期待回应。

有的时候不假思索,毫不犹豫的行动,不是因为莽撞无知,而是因为对你的信任毫无保留,无需掩饰。

有的时候“不走脑子”不是因为没脑子或是懒得动,仅仅只是因为“还没轮到脑子思考,心里已经做了决定”。

完蛋咯~

蜂蜜盖子掉进茶壶里的一瞬间MM真的连一秒钟的迟疑犹豫都没有,一转身已经看向PP,张口就是一句话

MM:“完蛋咯~哥”

听到MM的呼唤,PP条件反射似的站起身,看到MM好端端的站在那里,只好一脸懵圈的问了一句

PP:“怎么说?”

估计是看到PP一副搞不清状况,满脸疑惑的“囧”脸,MM觉得有些自己刚刚发生的行为也有一丝好笑,边笑边形容到

MM:“它进去了”

在“消化”了大约一秒钟之后,PP终于明白了状况,立刻安慰了两句

PP:“没事,没事”

并没有给出如何取出盖子的方案,却又补充了一句话

PP:“把它搅拌搅拌应该就行了”

而MM则小心的取出茶壶里的蜂蜜盖子,嘴里还“毫无诚意”向着一个与事情发生毫无关系的“对象”进行道歉,那语气说是道歉,不如说更像一种“欢乐”的打趣

MM:“蜜蜂们,对不起”

这一段视频中的两人充满了的淘气、依靠、关心与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密感。

MM在捅了娄子之后,完全不带一丝犹豫迟疑的就第一时间去找PP,其实并非是MM自己不知道如何处理面前发生的问题,而是在MM的潜意识里早已有了一个“固定的概念”,只要有PP在身边,她就习惯性的去“寻求依靠”。

这种概念与MM能否解决眼前的问题没有关系,仅仅只是一种“收获安全感的附赠礼物”罢了,就如同第五季时,当MM搞不定井水压水阀正在思考原因的时候,PP随意的一句玩笑话,让MM放弃思考的时候,MM那脱口而出的回应“这不是有你咩”。

这不是因为MM一定要依赖PP来做决定才能解决问题,而是对于MM而言,既然在PP身边那么对于PP的依赖根本就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情。

所以MM这里主动把犯了错误告知PP,不是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不想对PP隐瞒自己的错误,对于MM而言在乎的时候PP在知道事情之后的“回应”。

其实这就像“听海螺”一个道理,重要的不是PP听到了什么,而是MM想让PP听听小海螺,并做出回应,最重要的是“回应本身”,而不是回应的内容。

“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有多在乎,就看看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是否回应自己有多重视,就可以窥见一二。”

至于事情的回应的重点,你猜是那一句“没事。没事”重要?还是“搅拌搅拌就行”重要... ...亦或是“有分享,有回应”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那句不着四六的“道歉”... ...额,反正那一刻MM没走脑子,就别太计较逻辑了。

很简单~盐

情况嘛其实挺简单的就是找盐,这个地方倒不是ZYX耍小聪明,不愿意“尝味道”,行动上来说ZYX另一边手是抓过“生肉”的,确实“不卫生”,只不过如果PP一开始就要尝的话,完全可以在勺子里沾一点就好了,实际上ZYX一开始也是打算自己这样做的,只是一瞬间想起来自己的手抓过生冷的肉类才犹豫一下后放弃了。

可是ZYX在给PP闻了一下味道不明所以之后就把这个不明粉末倒在MM的手里,实际上这个做这个动作的前提是ZYX对于MM与PP之间那种“无所顾忌的信赖”实在是太了解了,毕竟严格的说MM之前手也是东抓西抓东西,要说“卫生程度”比之ZYX那个“明确抓过生肉”的手也就“五十步与百步”的差别,也没好到哪去。

不过一切就像意料之中,PP对于MM手里的粉末没有丝毫介怀,直截了当用手指沾了一口就往嘴里放。

你如果觉得PP不在乎卫生细节,他却并没有直接从勺子里沾粉末,说到底粉末从勺子到手的转移,还是一种“习惯性”的信任在起作用。

有的时候仅仅只是目标对象转换了一下,似乎就不需要太过“讲究了”。毕竟对方的剩饭都吃过了,小手的卫生问题也就不需要去计较了。确认粉末的味道变成唯一需要在乎的事情。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的事情看起来似乎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却暗含着深深的依赖与信任,因为相信所以才会放心依赖,因为习惯所以会不计较的去信任。当这些东西点滴汇集,聚沙成塔的时候,这些聚合体就会变成一种叫做“亲密”的情感。

这种情感看似悄无声息,却又在一言一行之中无所不在的体现着。



与本文无关:图就那么多了,拿着手机一直码到半夜... ...封印在酒店的日子,赶快结束吧,想家了... ...

那些“不过脑子”的“走心”瞬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