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东郊唐苏思勗墓清理简报
西安东郊唐苏思勗墓清理简报
陕西考古所唐墓工作组
1952年2月,我所为配合基建工程,在西安东郊经五路淸理了1座唐墓,编号为59M1O此墓位在纬十路南侧的一个坡地上,距唐兴庆宫遗址东南约0.5公里,参加淸理的除我所的6.位同志外,还有西北大学考古班2位同学参加实习。在发掘工作中,着重淸理了墓室和甬道.部分,墓道前半部在探知长度后,未进行发掘。
一、墓葬形制与酱枸
此墓分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墓道斜坡形,在墓室之南,正南北向,长13.7,宽1.36,深6.8米。墓道东西壁各有土载2个,东壁小笼宽0.94,高0.96,深1.38米;西壁小彘宽1米,高度与深度已被破坏。甬道南连墓道,北建墓室,砖•-券顶,长6.78,宽1.26,高1.88米。甬道南口有人字形封门砖,上部被一座东西向的明墓打破,残高约1米。墓室平面近于正方形,边长为4.1米,用方砖砌成,地面平铺方砖,顶为穹窿状,顶至底高5.8米。棺床在墓室的西边,用砖砌成,高0.42,宽1.92米,南北长度与墓室西壁等同(图一)。葬具腐朽无存。墓室内积有淤土,深0.47米。淤土内有人骨碎块、彩绘陶罐残片、墓志、石墓门等,皆凌乱散置,应系被盗后又经雨水浸入所致。在墓室和甬道周壁均保存有壁画,墓道北端亦有壁画痕迹。在墓室顶的砌砖丄面发现字砖两块,一块文为“六百盼十口”,平置在东南方,一块文为“五百十口”,平置西北方。
二 随葬品
此墓的殉葬品,大部分为陶俑,放置在墓道两鹭的小盘内,另外还有铜簪、鉄锁等放置在墓室内,共199件。现分述如下:
(一)陶器
(1)俑
立俑:完整的共88件,衣着红、黄、白灰三色,头戴帷帽,身披翻领长外衣。上身着白灰色的俑,形体短胖,通高19厘米(图二,9)。衣着红、黄二色的俑,.形体瘦长,通高21.5厘米(图二,8)。
骑俑:共24件,通高30厘米(图二,6)。
骆驼:完整的共20件,身涂黄、白两色,'昂首劲立,通高15,长12厘米(图二,7)。
马:20件,一般马头都向右下方垂,身肥。通高12厘米(图二,10)。
牛:14件,有立、卧两种,身粗肥,高8厘来(图二,4)。
鸭:16件,表面刻印的羽毛尙能看出。高8.5厘米(图二,1)。
狗:3件,均为坐状,高9厘米(图二,3)。羊:3件,作卧伏状,高5厘米(图二,2)。
猪:2件,均为卧状,嘴向下垂,高3厘米(图二,5)。
鸡:4件,头部均残,现高6.5厘米。
(2)彩陶罐:2件,均巳残破,白地上绘以黑、红彩。另有罐盖1个,为圆锥螺旋形。
(二)金属类:
(1)铜簪:1件,已残,长11.3厘米。
(2)开元通室:1枚。
(3)鉄锁:1件,长22,高4.5厘米,幷带有鉄链。
(三)石类
墓志:1合。高19.5,宽76厘米。盖四周为斜坡形,中间划''大唐故苏府看墓志铭"9字。志文行书与正楷相间,直书36行,每行30字(图五、六)。
三、墓门雕刻
此墓原设有石门,淸理时发现于墓室淤土内,墓门由石门、门楣、门额、门坎、门框等7件构成,其上都有精美的线雕画,细线阴刻,刻工细致,图象生动。分述于下:
(一)石门:2篇,髙99.5,宽46厘米。门上有线刻人物,每扇1人,右为戴冠执笏文臣,左为手握长剑的武士,人高均为75厘米(图九、十)。
(二)门框一对,框宽16厘米,上刻有花鸟纹饰(图八)。
(三)门楣:1件。半圆形,高43,宽108厘米。其上刻双凤卷草花纹(图七)。
(四)门额:1件,长1丸,宽18厘米,上刻双龙花纹。
(五)门坎:1件,长87,宽15厘米,上刻相对的纯虎花纹(图版肆,2)。
四、壁画
在墓室和甬道的砖壁上涂有一层草泥上,其表面又搪抹石灰,然后绘上壁画。计有24幅,除靠近甬道口几幅人物面部被破坏外(可能为盗墓者所毁),其余都保存较完整。绘画皆以红线打底,后用黑线构图,再塡施各种不同的颜色。现分述如下:
(一) 墓室东壁为一幅舞乐图,中间为一舞蹈者,两边分为伎乐。中闻舞蹈者是个深目高算满脸胡须的胡人,头包白巾,身着长袖衫,腰系黑带,穿黄饿,立于黄绿相间的程上起舞,形象生动。右面置一黄毯,上为一组由5人组成的乐队,分前后两排,前排3人跪坐,分持竪笛、七弦琴、箜篠等乐器;后排立2人,1人吹排箫,1人以右手平伸向前,未执乐器。左面亦设黄毯,毯上乐队由6人组成,亦分前后两排,前排3人跪坐,分持琵琶、笙和钺;后排立3人,一横笛,一市拍板,另一人以左手平伸向前。乐队皆男性,均戴圆顶黑楼头,衣着圆领窄袖四楼衫,腰间系有黑带,额骨涂有淡红色(图版肆,1)。
(二) 墓室西壁为6长幅人物画,每幅各画一人一树。画中人高0.7米,形象一致,身着蓝领黄袍,腰间系带,戴方形帽,仅人物手势和进行的方向上有所不同,其中1人作单足跪势,双手捧钵(图版伍,1)。
(三) 墓室南壁绘朱雀图。立于一朵盛开的莲花上,展翅翘尾作待飞状。四角各缀一云朵。全画用黄、绿2色涂染,长宽各约2米(图版伍,3)。
(四) 墓室北壁壁画分两部分,1幅为玄武图,蛇身紧缠龟身,在画面上成一圆圈。右上角缀一云朵,全画略施黄色,长、宽各约2米,与南室朱雀图相对(图版伍,4)。另1幅绘一男一女,均面向棺床,男象两手抱放胸前,左手执一“如意”靠于左肩,高1.2米。女象高髻袖手,体形丰满,具有盛唐女俑的一般特点,披巾略施黄绿色,高1.3米(图版伍,2)。
(五) 墓室顶部壁画象征天空,东边用红黄色绘太阳,西边白色绘月亮,中间布满星辰。
(六) 甬道壁画共13幅,东壁6幅;西壁7幅。西壁除南头1幅外,其余均和东壁者对称,内容相同(图二、四)。以东壁为例,第1幅为男象,袖手,着黑朴头,长衫,乌靴,面部被破坏,髙0.81米。第2幅为一女象,头梳髻,作赭色衣裙,淡黄色披巾,高0.92米。第3幅为一男象,高0.78米。第4幅为一男象,高0.83米。第5幅为两人抬一黑箱,长0.67米。第6幅为一男象,长0.89米。我们发现封门的两端壁面上都有画,但巳剥落不可辨识,墓道两边亦有璧画痕迹。看来西壁单出的第1幅画在东壁亦应有与、它相对的壁画,可能是由于当时绘画人将位置没着对好,而为封门砖所遮靖了。
五、结束语
根据墓中出土的墓志,知死者为苏思勗,官至银靑光禄大夫行内侍省内侍员外,天宝四年(745年)卒,同年11月25日葬于万年县长乐原。此人唐书无传,撰写墓志的国孑进士崔睡唐书也无传。由墓志确知此墓年代,以之与近年来西安附近发现的盛唐时期墓葬比较,出土遗物如陶俑等大致相同,但这一墓中特别値得重视的是丰富多采的壁画,尤其是墓室东壁的舞乐图,宅比敦煌画和陶俑更眞实地表达了当时舞乐的实灰,为硏究唐代舞乐的绝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