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龙王的二三事——观阿萨先生《走进玄学》系列视频有感其之一


阿萨先生选用的定场诗节选自唐代无名诗人的五排诗《骊龙》,五排诗即是五言排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骊龙就是纯黑色的龙,最早的出典是《庄子·列御寇》。说句题外话,阿萨先生节选的内容最后一句“矫首浪还冲”阿萨先生念成了浪hai冲,其实翻翻《说文解字》就能看到“还”这个字是互关切,也就是说古音里“还”这个字只念huan。如果你得这个论据不足,还可以翻翻历代韵书;假若如此也觉得论据不足或者说手头没有韵书,那《康熙字典》也行,里边一样只有互关切;抑或者也可以翻翻《汉语大字典》,里边明确写着huan是旧读,hai是新近才有的读法;又或者可以再省事点,不用找书了,找找17年央视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制作的电视节目《还看今朝》,你去听听央视主持人念的huan看今朝还是hai看今朝。另外,阿萨先生的杂谈不是给人一种说书的感觉么,您看看说书的和说相声的,哪个说还则罢了是说的hai则罢了。
阿萨先生说自己并不是专业的研究者,这一点的确看得出来,因为即使是我这样的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也不会搬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硕士李天飞先生来给自己站台。如果是我,我会搬出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季老先生当虎皮,不过季老不喜欢别人扯他当虎皮,也不希望别人叫他国学大师。这事略过不提,季老在《<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一文中说到:“《西游记》里也讲到东海龙王,同孙悟空只是文斗,没有武斗。龙王这东西本身就不是国货,叶公好龙的‘龙’,同以后神话传说中的龙、龙女或者龙王,完全是两码事。后者来源于印度,梵文Naga,意思就是‘蛇’,所说龙王者实际上就是蛇王。”除了某些可能是不太正常,又或者出于某些奇怪的目的人以外,季老的观点在学界基本上已经是个公论了,所以正儿八经做学术的以及相关方向的爱好者也大多数都是接受这一说法的。
阿萨先生在自己的视频里说到,我们本土神话中的龙是一种神兽,并不像舶来品的龙王那样具有人的情感,单纯只是呼风唤雨、象征祥瑞的神兽。为了证明这一观点,阿萨先生举了汉代著名学者刘向所写的“叶公好龙”的故事作为依据,这个故事出自《新序·杂事五》。阿萨先生认为之所以龙没有像后世那样化身为人,而是本体下凡一下子就把叶公吓跑了,这说明在汉代人的心目中,龙是不会变身的,它就是一种动物,根本不会考虑到人会害怕的问题。恕我对阿萨先生的观点不能苟同,因为我们只需要再拿起另外一本书,这同样是刘向的作品——《说苑·正谏》。在这其中有个“白龙鱼服”的故事,说的是天帝的宠物,一条白龙变成一条鱼下界,被宋国一个奴隶射瞎了眼睛,故而向天帝控诉。这里的龙不仅能变身(虽然它不是变成人)而且在受伤之后还知道去找天帝告状,如果说这都叫做没有人的情感或者说没有人格的话,我这种逆来顺受、一天憋不出来三个字的三无估计就更不算人了。
此外,阿萨先生还提到到了唐代,大量印度佛经、传说流入中国,龙才被赋予了人格,而龙王的说法也出自印度的佛典。在这里阿萨先生举的例子是《华严经》,虽然不知道是实叉难陀三藏法师的译本还是般若三藏法师的译本,但肯定不是东晋觉贤禅师的译本,不然阿萨先生不会说唐代。另外和觉贤法师同时代的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法师亦曾翻译《法华经》,其中也提到了龙王,更不用提《阿育王经》、《佛说海龙王经》等诸多经典了。所谓“龙王”这一概念是在唐代才通过翻译过来的佛经流入中国,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在这之后,阿萨先生说龙从一种神兽变成龙王,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里阿萨先生以《山海经》中的四海神和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中的四海神为例,这说的没错。但阿萨先生认为,龙王变成海神是从占领非常小的水系开始的,并以宋代《太平广记》中的所提到的井龙王为例,但是阿萨先生似乎忘记了《太平广记》中也记载了海龙王,而其中几则有关东海龙王的记载更是援引自唐代的传奇小说《梁四公记》,同样被《太平广记》收录在内的时代稍晚一些的唐传奇《柳毅传》则讲到了钱塘君和洞庭君,反而是稍早一些的唐传奇小说集《玄怪录》提到了海上龙王,从时间来看,反而并不是先从小水系占领海洋,而是从海洋逐步向下进入河流、湖泊,最后连山洞和水井都不放过了。这是民间百姓或者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龙王,而宗教方面呢?来,让我们翻开《道藏》,现在我们要看的是《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一三·制三·龙王品——“如有国土、城邑、村乡,频遭天火烧失者,但家家先书四海龙王名字,安着住宅四角,然后焚香受持,水龙来护。东方东海龙王,南方南海龙王,西方西海龙王,北方北海龙王。各各浮空而来,神通变现,须臾之间,吐水万石,火精见之,入地千尺。”《太上洞渊神咒经》作为灵宝经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历来为中外学者所关注,学界普遍认为,此经绝大部分成书于西晋末至东晋末,而其全书则成书于南北朝或唐代前。
抛去专业知识不谈,我必须承认阿萨先生的故事讲得不错,我自愧不如,能看出阿萨先生良好的台风和功底,除了夹杂了洪荒流设定的私货以外可以说非常棒。不过阿萨先生志不在此,本来也就没想做严肃的学问,要的就是下里巴人,所以加进去这样喜闻乐见的设定也不是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