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史图馆】代魏立晋 第十一节 交接

2019-04-27 20:32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期作者:锦帆游侠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之前因为西线的战事,司马师趁机宣召司马昭的许昌军进京,废掉了曹芳。随着徐质斩杀汉将张嶷(yí),迫使汉军退兵,西线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然而,这并不代表着魏室内部的安宁。

荀顗(yǐ)建议司马师向各州派遣敕使宣示新皇帝登基的消息,一方面是安抚地方的军政大员,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机试探出他们站队的方向。犹为让司马师所担忧的,是镇东将军兼扬州都督毌(guàn)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

毌丘俭是李丰和夏侯玄的好友,李丰与夏侯玄相继被司马师解决后,毌丘俭的危机感也一天比一天深。曹芳被废,毌丘俭感到:这个天下,逐渐朝着改姓司马的方向去了。毌丘俭年轻时和曹叡(ruì)关系非常好,作为魏室的忠臣,毌丘俭很想为魏室做点什么,而他所能倚仗的盟友,就是扬州刺史文钦。

文钦是曹爽的老乡,多次立有战功。不过,他也拥有一个大部分普通将领会有的问题:冒功。一千人的战果吹成三千人送上去,三千人吹成五千人送上去。

游戏中文钦的形象

按说冒功不是大问题,只要不是过分吹嘘,一般上面的人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可惜,文钦面对的是司马师。本来文钦就是曹爽提拔的,司马师一直对文钦防着一手。更何况司马师一直在打造自己严正无私,克己奉公的形象。东关大败,连自己的亲弟弟司马昭都被削了爵位,文钦的这个举动,无异于在司马师眼里揉沙子。司马师当然不认可文钦夸大的战果。一次次的虚报都给司马师打了回来,文钦当然对此不满。这也被毌丘俭看在了眼里,毌丘俭趁机拉拢文钦,两个人就这么走到了一起。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的正月,一条数十丈的彗星从东南的吴楚之地开始,直划过西北。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毌丘俭和文钦看见这颗彗星,他们认为:这是上天的预示,起兵的时刻来到了。

以彗星作为起兵的兆头有点无厘头,真正让毌丘俭下定决心的,是他在京城做官的儿子——毌丘甸。曹芳被废后,在京城做官的毌丘甸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您身居一方重任,在这个国家即将倾覆的时候只想着自守,难道不怕受到天下人的谴责吗?”

儿子的指责触动了毌丘俭的内心。连身在京城的儿子都能不顾自身的安危劝说自己起兵,一直忠于魏室的他还有什么可以值得犹豫的呢?

经过三个月的筹备,借着彗星的征兆,毌丘俭和文钦决定伪造郭太后的诏书起事。不同于王凌的仓促无备,他们二人征集了淮南的六万兵马渡过淮河,直奔项城。其中毌丘俭带领主力坚守项城,文钦作为偏师担当游军,寻找作战机会。

毌丘俭起兵却采取守势的做法一直被后世所打上一个问号:“起兵又不速战,到底是想干嘛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兵力不够。毌丘俭只有六万人,对面的司马师兵力至少是毌丘俭的两倍以上,孤军深入除了死亡,没有别的结果。毌丘俭只能选择坚守,一方面扩大自己的力量,一方面等待新的变化。

为了尽可能团结大多数,在起兵的文书中,毌丘俭大大夸赞了司马懿的忠诚,对司马孚、司马昭和司马孚的儿子司马望也大为推崇,只将打击面对准了司马师。同时文钦也给各州郡的地方要员们写信,冀求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两封信,一封给了雍凉都督郭淮,一封给了镇南将军诸葛诞。以及,在给方面大员送信的同时,有一个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力的人,也入了文钦的法眼,得到他的帮助的话,胜算就更大了。

文钦不知道的是,此时郭淮已经病逝,他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这封信。而最耐人寻味的是诸葛诞,他同样是曹爽所提拔的人,和夏侯玄、邓飏的关系非常好,也因为有这样的背景,诸葛诞始终没能得到司马师的信任。不过,在诸葛诞担任扬州都督的时候,诸葛诞和文钦的关系也闹得很不愉快,究竟做什么样的选择?诸葛诞犹疑了。

此时,朝堂上的司马师也得知了毌丘俭起事的消息。愤怒的司马师立即下令缉拿毌丘甸,却发现毌丘甸和毌丘俭在京城的家人全都已经消失不见,想来已经事先得到了消息,逃跑了。

司马师忍着眼睛的剧痛,和大臣们商讨应对淮南的办法,长期繁重而冗杂的事务已经拖垮了他的身体,原本他的眼睛就生有瘤疾,未能完全根除。最近他的眼睛甚至有进一步恶化的迹象,可能导致眼珠掉出来。但他仍然要强撑着病体站在众人面前,为自己的家族撑起独一无二的荣耀。著名哲学家,河南尹王肃率先发言:“当初关羽在汉水俘虏于禁,有北上争天下的志向。结果孙权袭击关羽的后方,将他的将士们的家属虏获,关羽的士卒就土崩瓦解,现如今淮南将士们的家属都在中原,只要隔绝叛军,不使其前进,他们就会获得当初关羽一样的下场。”

“那么,谁率军去迎击叛军呢?”

大臣们看着半边脸鲜血淋漓的大将军,不约而同劝说:“大将军的身体恐怕支撑不住,不如让太尉(司马孚)领军前往。”

司马师刚要答应,一边的傅嘏突然发言:“这一战不容有失,还望大将军亲自带兵前往。”

看司马师有些犹豫,傅嘏继续劝说:“淮南兵势浩大,毌丘俭又是锐气正盛,如果派别的人前往,一旦有失,一定会影响大将军的权势。”一边的王肃和钟会也支持傅嘏的意见。

司马师明白了,这一战决定着司马家族的权势,只有他亲自出征,才有最大的把握。他一跃而起:“我亲自带兵出征!”

虽然如此,但在司马师离开京城的时间,皇帝必须有人看着,而且他所最信任的人,这无疑就是自己的亲弟弟司马昭了。司马昭当即被任命为中领军,掌控禁军,方便监视曹髦。而他所率领的许昌军,司马师交给了一个人——荆州刺史王基。

在率军出发的当天,百官们在东门送大将军司马师出征。司马师环视一周,发现光禄勋郑袤没有来。司马师转身跟身边的王肃说:“郑袤没来,实在是太遗憾了。”王肃马上对身边的侍从说:“赶紧去叫郑大人过来。”

没多久,郑袤的车就风一样跑了过来。司马师笑了笑:“我就知道我的侯生一定会来。”于是拉着郑袤的手上了自己的车,问:“我马上就要出发了,您有什么好的计谋吗?”

“我当初跟毌丘俭一起共事过。这个人喜欢谋略但不明事理,从当初在幽州建功立业开始,志向一直超越了他的能力;而文钦勇而无谋,这两个人都不能成大事。叛军希望速战速决,我们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深沟高垒,贼兵必破!”

其实郑袤的主意和王肃的类似,都建议缓战、防守。不过司马师要的并不是郑袤出主意,他所需要的,是郑袤的名望。作为荥阳郑氏的著名人物,著名经学家郑众的玄孙,郑袤的立场对司马师来说十分重要。

真正的主意,还得让专业的来,在前往淮南的途中,司马师经过许昌,遇见了新任的许昌军的统领王基。

和文钦一样,王基也是曹爽提拔的人才。但不同的是,王基对独揽大权的曹爽的所作所为并不认同,还写过《时要论》来针砭时事。看曹爽并没有改观的意向,王基干脆称病辞职回家,就此和曹爽划清了界限。也鉴于此,在之后曹爽倒台后,王基并没有受到太大牵连,还因此被司马家看上,逐渐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司马师问计于王基:“我准备带许昌军前往讨伐叛逆,你认为应该怎么对付毌丘俭?”

“其实,淮南的问题不是因为那里的人想作乱,只是他们被毌丘俭所胁迫,所以才聚集在一起。只要大军来临,必然土崩瓦解,毌丘俭和文钦的人头很快就会悬挂在军门。”

“说的很对,你就担当先锋的重任吧。不过……”司马师欲言又止。

“大将军是因为朝中的公卿认为毌丘俭和文钦气势正盛,应当避其锋芒,利于缓战吗?”

司马师点了点头。

“依在下看来,诸位大人的建议不无道理。只是,拖延的时间长了,恐怕会出现新的问题。”王基一语击中了司马师的要害,司马师最担忧的就是拖延日久出现新的意外,毕竟司马师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倘若离开洛阳太久,留在京城的弟弟司马昭是否能稳定局势,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继续说。”

“毌丘俭这些人能够孤军深入却久久迟疑不进,是因为他们的将士内心还对自己行动的正义性存疑。现在如果不急速进军展示我军的威势,顺应民望,却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毌丘俭就可以利用当地的人口充实自己的军队,地方上的军队因为家人在毌丘俭手里,也慢慢会失去战意。而拖延的越久,毌丘俭的军队更会因为自觉罪孽深重而对他死心塌地。再加上这些因素如果被吴国所利用,则我国将永久失去淮南,让谯郡、小沛、汝南、豫州这些地方都暴露在敌军的打击面下,局势可就不好办了。”王基顿了顿:“我军应当立即尽快占据南顿,南顿粮草充足,足够供给大军四十天的粮草。坚守南顿,伺机发起进攻,才是最好的办法。”

司马师没有立即同意:公卿大臣们都主张缓战,司马师无法完全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请大将军同意我的意见,我一定会拿下这场胜利!”王基的请求非常恳切。

“好吧,那就先占据濦水,再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王基的军队很快抵达了南顿前的濦水,和公卿们所预料的一样,毌丘俭的一些部将因为家属都掌控在司马师手里,前来投降。

看来,诸位大臣的意见不无道理。在大臣们和幕僚们的力争下,司马师下令让王基停止行军,转向固守。

接到司马师的诏令,王基并没有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所谓兵家要地,双方谁拿下谁就有优势,现在这个兵家要地就是南顿。传令下去,大军立即占据南顿!”

王基的军队很快占据了南顿,此时,毌丘俭的军队也从项城出发准备占据南顿,得到南顿已被拿下的消息,行军十余里的毌丘俭军只得怏怏返回了项城。

看来,只能等待能够团结的力量了。

此时,在豫州的诸葛诞也等来了廷尉钟毓。钟毓带来的是司马师的敕令:只要不和叛军勾连,就不会受到牵连。面对钟毓和文钦的拉拢,诸葛诞选择了和司马师站在一起:在这场赌局中,选择毌丘俭的风险太大,作为一方拥兵自重的要员,诸葛诞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诸葛诞斩杀了文钦派来的使者,听从司马师的命令,率领豫州军渡过安丰津直逼寿春,去抄毌丘俭和文钦的后路。除开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也率领青州和徐州的军队进击谯郡和宋城,彻底切断了毌丘俭的退路。毌丘俭和文钦前进找不到战机,后退则退路被断,进入了进退失据的地步。淮南军将士们人人自危,毫无战意。

那位颇有能力的人也接到了文钦的书信,拉拢他加入起事的行列。只是文钦失算了,这个人年轻时就被司马懿所提拔,考虑到他出身的低微,他对司马懿自然是感恩戴德,不会干出对不出司马家族的事情。他打开了书信,看了抬头:扬州刺史前将军钦致兖州刺史艾。“将信使推出去,斩了。传令,火速进军乐嘉城,将淮南军北上的要地死死掐住!”这支军队高高飘扬着“邓”字旗,很快便开拔了。

司马师的大军屯驻在汝阳,看着图上的敌我态势图,司马师十分庆幸:幸好王基坚持占据了南顿,局势十分有利。现在,首先要解决文钦的游军,为了达到目的,司马师命令在乐嘉城的邓艾架设浮桥,等待司马师主力的到来。司马师相信,文钦必定不会坐视邓艾架桥,一定会前来交战,到时候,就是合围文钦的最好时机!

果然,文钦上钩了。等司马师的大军突然出现在文钦面前时,文钦大吃一惊,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还好,文钦手上有一张王牌:他年仅十八岁的儿子文俶,小名阿鸯,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文鸯。年轻的文鸯向父亲提出了建议:夜袭。面对数倍乃至十数倍的敌人,文鸯的底气,就是他一身的勇力。

父子两人决定分成两队,趁夜夹击敌军。当晚,文鸯的军队首先到达了战场。

“司马师何在!文次骞在此!”文鸯带着壮士在司马师的大营外不停地擂鼓,向司马师发起挑战。此时司马师根本没想到文钦的军队居然还敢发起挑战,毫无准备的他急火攻心,眼病更加严重,眼球已经快要掉出来了,疼痛难忍的司马师快要叫了出来。

不能扰乱军心。这是司马师脑海浮现的唯一想法。他死死咬住了被子,不让自己叫出来,

文鸯在营外擂了三次鼓,父亲文钦的军队仍然没有赶到,也许是迷路了。此时司马师的大营仍然严整有序,没有惊乱。拂晓即将来临,文鸯选择了撤退。

司马师下令追击文鸯的军队,诸将很迟疑:“文钦父子骁勇,还没有遭到失败,这撤退也许是诱敌之策,真的要追吗?”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文鸯鸣鼓三次都没有等到接应,不撤退还等什么!追!”司马师一定会后悔这个决定。

等到诸将走后,疼痛难忍的司马师发现被子已经被咬得支离破碎,他这才感受到一阵钻心的疼。此时一个人注意到了司马师的异样,上前对司马师说:“文钦本来是明公的心腹,只是被毌丘俭所误。文钦和我一样都是天子的老乡,他很信任我,现在我尹大目愿意追上文钦,为明公说降他。”说话的,正是在高平陵之变中出面说降曹爽的尹大目。

“好吧,你去吧。”看着尹大目远去的背影,司马师晕了过去。

我不会再信任你们司马家任何一句话了。尹大目的内心十分坚定。

此时文鸯也和迷路的父亲所率领的军队会合。此时追兵已经接近,看了眼身后的追兵,文鸯的眼神十分坚毅:“不先折损他们的锐气的话,我们是撤退不了的。”转马头带着十余名骑士反身杀入了敌阵。只见文鸯如入无人之境,没有任何人能挡住。

此时司马师的骁将,左长史司马班带着八千轻骑也追了上来。文鸯的应对是:匹马冲了进去,杀死一百多人,出来,接着再冲进去。

就这么冲了六七次,司马班绝望了:这是哪来的魔王,根本没人干的掉,一起上也没用,再追下去估计这八千人也就交代在这了。算了,传令下去,别追了!

司马班没想到,还是有几名骑兵追了出去。看着那名骑兵的背影,司马班摇摇头:这几个傻蛋又交代了。

尹大目就在这几名骑兵之中。

“文刺史留步!”

“你来干什么!”

“文刺史,为什么您就不能忍几天呢?”尹大目没有说出的话是:司马师已经病重,再忍几天,就会有转机。

文钦并没有理解尹大目的意思,对着他破口大骂:“你是先帝的老乡,不想着报恩,反而和司马师一起作逆,老天不会放过你的!”转身搭箭就射。

尹大目躲过箭矢,无奈之下他只能撤退。望着逐渐远去的文钦,泪流满面的尹大目大喊一声:“世道衰败!文刺史保重啊!”

得知文钦已经撤退,毌丘俭大惊,连夜放弃了项城撤退,撤退到项城的文钦发现毌丘俭军已经四下逃散,身为孤军的文钦再占据项城也毫无意义,而且返回寿春的路已经被切断,他只有逃入吴国一条路。正好,在退往淮南的路上,文钦遇上了吴国丞相孙峻率领的军队,这支军队本打算袭击寿春,然而寿春已经被诸葛诞占据,这支军队和文钦的军队遇上,接应文钦回到了吴国。

毌丘俭撤退到了慎县,此时他的左右亲信已经四下逃散,士兵们也都不见踪影。毌丘俭带着最小的弟弟毌丘秀和孙子毌丘重藏在水草中,希望能找到一艘船逃到吴国去。

一支利箭射来,终结了毌丘俭的性命。射中毌丘俭的是安丰津的士兵张属,靠着毌丘俭的人头,张属得到了封侯的封赏。而毌丘秀顾不得收拾毌丘俭的尸身,拖着毌丘重仓皇而逃,总算逃入了吴国。逃往深山的毌丘甸也被搜了出来,被杀身亡。

毌丘俭的起事,一个月就被平息,毌丘俭本人被夷三族,而寿春城的十余万人口害怕被屠杀,一部分逃进了山泽,一部分逃入了吴国,司马师任命诸葛诞接替毌丘俭的职务,好不容易才安定下了淮南的局势。

但,司马师的生命也即将走到了尽头,谁能接替他的事业呢?

淮南的旗帜倒了,很快又树立了起来,这面旗帜,还能飘扬多久呢?

 

参考资料:

1.《三国志》,(晋)陈寿,(南朝宋)裴松之注

2.《晋书》,(唐)房玄龄等

3.《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4.《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仇鹿鸣

5.地图素材来自于发现中国网站

 



【史图馆】代魏立晋 第十一节 交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