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运史连载(六)马克思恩格斯反对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的斗争

节选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讲义(初稿)》上册,华中师范学院政治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研室编,1974年5月。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讲义(初稿)》上册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国际时期反对蒲鲁东、巴枯宁等机会主义流派的斗争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在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作斗争中发展起来,而且只有在斗争中才能发展起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第219页。】在第一·国际内部,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都企图把自己的教条强加于第一国际,因此马克思主义同各种机会主义流派之间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斗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斗争,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同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是维护无产阶级国际团结和坚持宗派主义、分裂主义的斗争。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国际的历史就是总委员会对那些力图在国际内部巩固起来以抗拒真正工人阶级运动的各个宗派和各种浅薄尝试所进行的不断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仅在历次代表大会上进行,而且更多的是在总委员会同个别支部的非正式的商谈中进行。”【马克思:《致弗·波尔特》(1871年11月23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94—395页。】从国际建立到1868年布鲁塞尔代表大会的国际活动的第一时期,主要是反对蒲鲁东主义,同时也批判了工联主义和拉萨尔主义。从1869年巴塞尔代表大会起到1872年海牙代表大会止的国际活动的第二时期,主要是反对巴枯宁主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
从19世纪40年代起,马克思、恩格斯就对蒲鲁东主义进行过严肃的批判,但蒲鲁东继续坚持其错误观点。第一国际建立后,蒲鲁东虽然在1865年1月死去,可是蒲鲁东主义仍在法国及西欧其他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广为流传,拥有信徒。法国的工人运动主要控制在蒲鲁东主义者手里。他们把持了国际的巴黎支部,不仅拒不执行国际的正确路线,而且还企图夺取国际的领导权,把他们的机会主义的理论、纲领、路线强加给国际。因此,蒲鲁东主义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中遇到的第一个敌人。马克思、恩格斯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是围绕着工人运动的基本路线进行的。

在国际领导权问题上。1865年9月第一国际在伦敦召开代表会议。蒲鲁东主义者在会上提出不应该让脑力劳动者参加国际的宗派主义谬论。这个提议反映了他们的狭隘行会意识,也表明他们根本不懂得知识分子是从属于不同阶级的。这个提案包藏的祸心就是要把马克思、恩格斯排挤出国际,从而夺取国际领导权,推行他们的机会主义路线。会议大多数代表反对他们的荒谬主张,否决了他们的提案。1866年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在批准国际《共同章程》时,蒲鲁东主义者再一次提出只有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才能被接受为委员的问题,以反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他们的提案再次被否决,阴谋被挫败。
在国际的性质和任务的问题上。第一国际于1866年9月3—8日在日内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国际的《共同章程》和制定国际活动的一系列具体方针。出席大会的有22个支部和11个工人组织的代表共60人。
马克思因忙于写作《资本论》,没有出席日内瓦大会。他预见到会上的激烈斗争,在会前代表总委员会起草了《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这个文件作为总委员会的正式报告,在大会宣读,成为大会议程和决议的基础。这次大会是马克思主义同蒲鲁东主义的一次大搏斗。蒲鲁东主义者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他们提出了一个备忘录同马克思的《指示》相对抗。他们反对工人参加政治斗争,反对罢工,反对组织工会,甚至反对八小时工作日制和妇女参加生产。他们从合作社是解放无产阶级的唯一途径的荒谬理论出发,主张由国际协助组织交换银行,建立合作社,妄图把国际变成一个世界合作协会,把国际的任务改变成研究如何和平地经过合作制度,即经济改良方法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公开反对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代表大会驳斥了蒲鲁东主义的机会主义谬论。批准了马克思起草的《共同章程》,并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决议规定工人必须参加政治斗争。指出工会必须“把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伟大任务。工会应当支持这方面的任何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马克思:《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21页。】大多数代表支持马克思关于合作社问题的意见,认为生产合作社是改造社会的手段之一,但它本身并不能使工人阶级获得彻底解放,因为它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要使工人阶级获得解放,“只有把社会的有组织的力量即国家政权从资本家和大地主手中转移到生产者本人的手中才能实现。”【马克思:《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19页。】只有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合作社制度才能真正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者在日内瓦代表大会上粉碎了蒲鲁东主义的进攻,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取得了胜利。
日内瓦大会后,欧洲爆发了1866—1867年的经济危机。1866年的普奥战争也造成动荡局势。欧洲各国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工人运动进一步高涨。总委员会发动各国支部,有力地支援了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国际和各国工运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国际在无产阶级群众中的威望也进一步提高。
在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问题上。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问题。1867年9月2—11日,在瑞士洛桑举行了国际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71名。马克思没有参加大会。蒲鲁东主义者在大会上占了多数。这次大会是蒲鲁东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疯狂反扑,马克思主义者坚持斗争的大会。大会通过的《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的决议指出:“工人的社会解放同他们的政治解放是不可分割的;取得政治自由是首要的和绝对必要的事情。”从而有力地批判了蒲鲁东主义者反对工人进行政治斗争的谬论。大会虽然在一些次要问题如建立交换银行上通过了蒲鲁东主义的决议,但在一些根本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路线仍然取得了胜利。
在土地所有制问题上。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关于工人运动的最终目的的问题,是工人运动的根本方向问题。蒲鲁东主义者从小生产者的立场出发,主张未来社会是以小生产为单位的私有经济的社会,因此,他们极力主张土地私有制。在洛桑大会上,法国代表蒲鲁东主义者托伦就说:“我的公式是:土地归农民,贷款给产业工人,”洛桑大会对此进行了激烈争论,没有作出结论,决定交下次代表大会讨论。
1868年9月6—13日第一国际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有99名,是第一国际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马克思虽然没有出席大会,但为总委员会起草了向大会作的总结报告。大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土地所有制问题。蒲鲁东主义者顽固坚持维护土地私有制的主张,把土地个人所有说成是“幸福和进步的主要前提”。大会批判了蒲鲁东主义者的谬论,并作出了正确的决议,指出生产资料和土地公有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工业生产资料、农业土地以及一切交通手段等,都应当成为公有财产,应当归全社会所有。这个决议是对蒲鲁东主义的一个毁灭性打击,它标志着蒲鲁东主义者企图保存小私有制的整个机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破产。
布鲁塞尔代表大会标志着国际活动第一时期的结束。从此,蒲鲁东主义虽然在国际内部还有一定影响,但已不是一种严重危险了。从此,法国的蒲鲁东主义者内部发生分裂,以瓦尔兰为代表的它的左翼,逐渐向马克思主义靠拢,赞成生产资料公有制,积极参加政治斗争。它的右翼日益孤立,最后丧失其在国际中的影响。在国际活动的第一时期中,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些根本问题上战胜了蒲鲁东主义,扩大了科学共产主义的思想阵地。
二、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工联主义的斗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反对蒲鲁东主义的同时,还对英国工联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工联主义是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形成的一个机会主义派别,是英国工会联合会(简称工联)领袖们所推行的机会主义路线和政策的总称。英国的第一个全国性工会联合会是1851年建立的混合机器工会,这个工会在组织上有一个高度集中的全国领导机构,随之也就有了一批终身任职的工会官僚;它的主要活动目的是谋取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它的斗争手段主要是同资本家谈判;而它的日常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工人互助。后来其他工会也都效法这一套。1860年伦敦各业工人为支援建筑工人罢工成立了伦敦各业理事会,就成为全国性的领导机构。由此伦敦各工会的最有影响的领导人就渐渐成为一个集团,成为英国工运的决策者。奥哲尔是工联的代表人物之一。
工联是英国熟练工人组织的职工会,它不是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组织,而是少数上层工人的经济互助团体。在19世纪60年代工联会员不超过英国全部产业工人的10%,但由于其余工人还没有组织起来,所以工联控制着英国的工人运动,给英国工运带来极大危害。
工联主义者把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经济生活作为无产阶级的唯一要求,宣传阶级合作,反对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他们主张工会高于一切,反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第一国际建立时,工联是英国工人的唯一组织,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积极争取工联组织加入国际,以便通过对工联主义的批判,团结教育工人群众,使之摆脱工联主义的羁绊,走上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革命轨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工联主义的斗争主要是在总委员会内部围绕英国工人运动问题进行的。
在对参加国际的工联组织的领导权问题上:工联主义者为了保持和巩固他们的阵地,借口反对“外国人”领导英国工人运动,反对总委员会实际上是反对马克思对英国工联的领导,多次要求建立英国总分会委员会领导参加第一国际的英国各工联组织。马克思坚持主张应由设在伦敦的总委员会直接领导参加国际的各工联组织,反对成立英国总分会委员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是促进英国工人运动革命化,帮助它摆脱工联主义影响的关键问题。总委员会多次否决工联主义者的提案,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
在对待工会运动的态度问题上:1865年5月间,国际总委员会委员、英国工联主义者韦斯敦在总委员会讨论职工运动的会议上,宣扬工联主义思想,硬说工人工资的普遍提高只会引起物价的普遍上涨,因此工人为争取提高工资而举行罢工斗争是没有意义的,甚至组织工会也是有害的。他荒谬地提出了“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的改良主义口号。马克思在1865年6月在总委员会的两次会议上作了报告,批判了工联主义的谬论。报告指出:工人阶级应该进行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如果工人在和资本的日常冲突中
“ 表示畏缩让步,他们就决不能开展任何规模较大的运动。当然也不应夸大争取提高工资斗争的意义,因为它“只是在用止痛剂,而不是在除病根。”马克思痛斥工联主义者的错误,在于他们“不运用自己有组织的力量作为杠杆来最终解放工人阶级,也就是最终消灭雇用劳动制度。”马克思号召:“工人应当摒弃“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这种保守的格言,而要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03、204页。】马克思这篇通俗扼要地叙述他的经济学说原理的报告,在他逝世后发表,这就是《工资、价格和利润》一书。
在对待爱尔兰民族运动态度问题上:爱尔兰是英国的第一个殖民地,1801年正式并入英国。爱尔兰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英勇的争取独立的斗争。19世纪60年代爱尔兰争取民族独立运动又蓬勃开展起来,他们把爱尔兰历史上一个英勇部落的名字芬尼亚作为自己革命组织的名称,因此称作芬尼亚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必须大力支持芬尼亚运动,但是英国工联领导人在爱尔兰问题上追随资产阶级,采取沙文主义立场,反对支援爱尔兰的民族解放斗争,反对爱尔兰独立。他们不但不谴责英国统治者屠杀芬尼亚人的暴行,反而攻击爱尔兰人民的武装斗争,指责芬尼亚党人没有采取和平的合法的斗争手段。他们替英国资产阶级格莱斯顿政府实行反革命两手策略涂脂抹粉,说它是“诚心诚意地关心”爱尔兰。
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支持爱尔兰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批判了工联主义者的民族沙文主义立场,指出芬尼亚运动反映了爱尔兰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压迫,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英国工人阶级应该积极支持芬尼亚党人领导的人民起义。因为爱尔兰人民的斗争不仅符合爱尔兰人民的利益,同时也符合英国工人阶级的利益。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出发,论证了爱尔兰独立对于英国无产阶级革命,直至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意义,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教育工人群众,动员他们支持爱尔兰民族的斗争。马克思指出:“如果说英国是大地主所有制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堡垒,那末唯一能使官方英国受严重打击的地方就是爱尔兰。”【马克思:《机密通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11页。】而“爱尔兰是英国土地贵族的堡垒。”“是英国贵族用来维持他们在英国本土的统治的最重要的工具。”所以“爱尔兰的民族解放”是英国工人阶级“自己的社会解放的首要条件”。【马克思:《致齐·迈耶尔和奥·福格特》(1870年4月9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79、381页。】马克思和思格斯斥责工联领袖充当殖民主义辩护士的罪恶行径,指出吹捧格莱斯顿是十分愚蠢、十分无耻、完全庇护资产阶级的行为。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爱尔兰问题的观点,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运用于民族问题上的光辉典范。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爱尔兰问题上的政策提供了各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应当怎样对待民族运动的伟大范例。这种范例至今还具有巨大的实际意义”。【列宁:《论民族自决权》。《列宁选集》第2卷,第553页。】
国际总委员会在1869年11月30日通过了马克思起草的坚决支持爱尔兰民族解放斗争的决议。工联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也遭到惨败。
马克思恩格斯在反对工联主义斗争中,深刻揭露英国工联的阶级实质,指出英国“工联是少数工人贵族的组织。”【马克思:《关于工联的发言记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694页。】工联主义是英国资产阶级对工人贵族收买政策的产物。工人贵族是工人运动中出现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社会基础和阶级根源。工联领导人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在工人运动内部的代理人。
1867年洛桑大会后,根据马克思的建议,第一国际撤销了工联头子奥哲尔所担任的总委员会主席的职务。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奥哲尔等人恶毒攻击总委员会和巴黎公注,反对马克思起草的《法兰西内战》,并声明退出总委员会和第一国际,终于走上公开背叛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耻道路。
三、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拉萨尔主义的斗争
拉萨尔主义是19世纪60年代初在德国出现的一个机会主义派别。60年代初,随着德国国内阶级矛盾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无产阶级迫切要求建立独立的工人政治组织。在这种形势下全德工人联合会于1863年建立,拉萨尔窃据了联合会主席职务,拉萨尔主义成为这个组织的指导思想。

斐迪南·拉萨尔(1825—1864)是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始祖。是一个反革命两面派,是混入革命队伍的内奸和工贼。他出身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富商家庭。1848年革命时,曾与《新莱茵报》建立联系,认识了马克思。从此常自称是马克思的学生,以信守《共产党宣言》原则为幌子,到处自我吹嘘,招摇撞骗。60年代初,他发表《工人纲领》和《就莱比锡全德工人代表大会的召开给中央委员会的公开答复》等小册子,提出一套机会主义的理论、纲领、策略。
马克思在揭露拉萨尔的反革命两面派面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在给我的信(从1848年到1863年)中像同我会面时一样,老说他是拥护我所代表的党的。但是,一当他在伦教(1862年底)确信他对我不能施展他的伎俩,他就立即决定以“工人独裁者”的身分来反对我和旧的党。”【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5年2月23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52页。】恩格斯也指出:“拉萨尔本人在和我们接触时总是自认为是马克思的学生,而他作为马克思的学生是站在《宣言》的立场上的。但是他在1862—1864年间进行的公开鼓动中,却始终没有超出靠国家贷款建立生产合作社的要求。”【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共产党宣言》,单行本,第9页脚注。】
拉萨尔从国家是“教育和推动人类社会走向自由的工具”这种超阶级的国家观出发,鼓吹无产阶级只要通过议会斗争,“争取普遍、平等、直接的选举权”,就可以把普鲁士贵族—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变成“自由的人民国家”,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他恶毒攻击工人阶级以外的劳动群众都是“反动的一帮”,反对工农联盟,破坏革命事业。拉萨尔鼓吹所谓“铁的工资规律”,认为工人的平均工资始终是维持生活和生育所必需的最低标准数额,既不会长久高于它,也不会长期低于它,以此来掩盖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所造成的工人贫困,反对工人进行经济斗争,反对罢工斗争和否定工会。拉萨尔认为由国家资助的工人生产合作社,也就是依靠普鲁士国家进行“直接的社会主义干涉”,是无产阶级获得经济解放的“最合法、最和平又最简单的方法”,反对剥夺地主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和财富。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拉萨尔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862年拉萨尔到伦敦会见马克思时,马克思就尖锐地指出:“认为“普鲁士国家'会实行直接的社会主义干涉,那是荒谬的。”【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5年2月23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52页。】1863年马克思看到《公开答复》后,给恩格斯写信说:拉萨尔“摆出一副了不起的神气,大谈其从我们这里剽窃去的词句,俨然就是一个未来的工人独裁者。他“象玩游戏一样轻而易举地'(这是原话)解决工资和资本之间的问题。就是说,工人必须进行争取普选权的运动,然后把象他那样“带着科学这种闪闪发光的武器”的人送到议会中去。然后他们就创办由国家预付资本的工人工厂,而且这样的设施会逐渐遍布全国。这无论如何是令人吃惊的新鲜事!”【马克思:《致恩格斯》(1963年4月9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47—348页。】恩格斯指出:“拉萨尔的全部社会主义在于辱骂资本家,而向落后的普鲁士容克献媚”,“拉萨尔脑中充满了幻想,以为俾斯麦能承担实行社会主义千年王国的任务”。【恩格斯:《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为“观察家报”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55、256页。】恩格斯根据当时德国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实际,指出:“直接的普选权对无产阶级来说不是武器,而是陷阱。”【恩格斯:《普鲁士军事问题和德国工人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83页。】
拉萨尔为推行他的反动纲领,执行依靠普鲁士王朝的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路线,他公开颂扬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支持其通过王朝战争“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道路。从1863年5月起,直接投靠俾斯麦,多次写信,多次密谈,出谋划策,效劳卖命。7月8日他在给俾斯麦的信中无耻地表白说:“劳动阶级本能地倾向独裁统治”,“他们都愿意拥戴国王为社会统治的天然工具”,乞求俾斯麦实行普选制,资助建立合作社。拉萨尔完完全全成为可耻的内奸和工贼。恩格斯当时就指出:“这家伙的工作现在纯粹为俾斯麦服务”。【恩格斯:《致马克思》(1863年6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3卷,第163页。】马克思在信中说:“拉萨尔事实上背叛了党。”【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5年2月23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53页。】只是由于他在1864年骤然死亡,才免于他生前被公开揭发。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反对拉萨尔主义的斗争,关键在于争取和教育群众。全德工人联合会在拉萨尔死后,还控制在他的信徒手里,但它毕竟是德国无产阶级唯一的全国性的独立组织,所以在第一国际建立后,马克思恩格斯就极力争取它参加国际。但拉萨尔的“继承人”施韦泽等借口普鲁士政府禁止参加国外组织的法令,千方百计阻挠“联合会”参加第一国际。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威廉·李卜克内西、奥古斯特·倍倍尔等与自己接近的人,在德国工人和全德工人联合会中宣传自己的观点,揭露拉萨尔机会主义行径,进行反对拉萨尔主义的斗争。这样,1867年全德工人联合会中拥护马克思主义的人退出该会。1869年在威廉·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领导下,在爱森纳赫城召开全德先进工人组织的代表大会,正式建立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通称爱森纳赫派。它在纲领中宣布自己是第一国际的一个分支,这是马克思主义反对拉萨尔主义的重大胜利。但是拉萨尔主义的影响还未彻底清除,到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还继续同它进行斗争。
提议及文件:星梅
整理:罗攸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