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节社会对跨性别身份的接纳与排斥

2023-08-13 11:37 作者:bili_3537111896558040  | 我要投稿

在当前的社交网络上、甚至一些女性主义社群中,对于跨性别女性存在着很多恶意、苛刻和不理解。有时候,跨性别女性会被顺性别男性和顺性别女性一起排斥。

 

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增进各位对于跨性别人士以及其他少数性别群体的关心。无论是怎样的性别认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尊重身边的每个人。

 

人们对于跨性别女性的恶意,比较显著地体现在“刻板印象威胁”中。在当下的女性主义哲学讨论中,对刻板印象威胁的讨论越来越多,但是对于跨性别群体的刻板印象威胁却鲜有讨论。本文将首先讨论刻板印象威胁的一些问题和原因,再讨论跨性别女性面临的一些独特的刻板印象威胁。本文的主要观点是,跨性别女性经常面临着双重的刻板印象威胁。

 


刻板印象是对群体的错误或误导性的概括,刻板印象强有力地塑造了人们对被刻板印象的群体的看法。对于跨性别女性来说,有三种典型的对于跨性别女性的刻板印象。

 

第一种:“骗子”。骗子的刻板印象将跨性别女性描绘成占主导地位的、有权势的,并且充满“男性”气息。骗子成功地冒充女性,在她们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没人能轻易地确定她们的跨性别身份。这些跨性别女性总是偷偷摸摸的,隐藏她们的跨性别身份。在媒体的描绘中,骗子们是有性吸引力的,因此是强势的。这些描绘的角色总是在揭露的时刻,通常是通过暴露她们的男性生殖器来揭露跨性别女性的跨性别身份。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哭泣的游戏》中的Dil。对跨性别女性的一种常见的攻击形式是掀起她们的裙子或衣服,然后“发现”她们两腿之间的东西。另外,跨性别女性作为骗子,想要做的是侵入女性的场所,比如说浴室或更衣室,并实施性犯罪。跨性别女性被认为享受着男性的特权,但又想要通过跨性别的身份欺骗女性,这一点对于跨性别的女同性恋更加显著。对于她们而言,社会普遍会以极为苛刻的目光审视她们,男性视她们为“叛徒”,而女性则认为她们在“骗炮”。

 

第二种:“可怜”。可怜的刻板印象将跨性格女性描绘成柔弱、温顺并且对如何做女人一无所知。或者至少,她们对于如何“扮演”女人知之甚少。这和骗子的刻板印象形成鲜明对比,在骗子的刻板印象中,由于她们有能力勾引“直男”和其他人,所以她们是十分危险的。但跨性别女性的可怜一面表现在她们极力想表现出女性化的特征,但却很难抑制自己的男性特征。她们可能是有着拙劣的化妆技巧,或艰难地踩着高跟鞋行走。总之,我们或许会尊重她们,但是出于她们是一个人,而非女人。并且,最关键的是,她们从未被描绘成具有性吸引力的。

 

第三种:“刻意”。刻意的刻板印象认为跨性别女性并不能真正成为女性,她们需要各种技术和医疗干预来“成为”女性,因此她们是被建构出的女性。比如说各种手术和训练都是她们试图成为女性的方式。这种刻板印象和性别本质主义相一致,认为男性或者女性有一些基本的特征,这是一个人出生时就被指定的,因此,跨性别女性仍然是,并将永远是男性,无论她们与顺性别女性有多大区别。

 

刻板印象通常是对一个人的行为或经历的解释,如果一个人是这个刻板印象的对象,那么她就会根据这个刻板印象而被评判或对待,或这个人会无意间做一些印证这个刻板印象的事情。仅仅是基于刻板印象的歧视和贬低的威胁就足以引发刻板印象威胁效应。此外,即使此人知道刻板印象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但仍然会受到刻板印象威胁影响。一个人对于某一领域或活动的认同感越强,她就越可能受到刻板印象威胁。

 


举例而言,在一种刻板印象中,女性数学比男性差,所以当女性有了性别的想法时,就可能在数学工作中表现得比预期的差。而在没有刻板印象威胁的领域,更准确地说,没有这种会有基于性别的表现差异的领域中,每个性别的表现都一样好。许多社会身份都有刻板印象威胁影响,如年龄、种族、性别等等。

 

以上的这种是导致在某些领域表现不佳的刻板印象效应,除了这一种,刻板印象威胁还会导致一种“情境回避”的效应,即人们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刻板印象威胁而采取行动。例如,女性可能会避免理工科,因为在刻板印象中她们的数学能力不如男性。

 

在女权主义哲学界,近些年来对于刻板印象威胁的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但是,对于跨性别女性的遭遇却很少研究。跨性别女性和顺性别女性遭遇的刻板印象威胁有明显不同,顺性别女性和跨性别女性的相同行为会受到不同的糟糕对待,跨性别女性经历着双重威胁。

 

对于跨性别女性来说,刻板印象威胁体现在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度提高的时候。例如,一个跨性别女性知道她是群体中唯一的跨性格人士,当人们知道她是跨性别人士时,她会变得焦虑,并且使得刻板印象威胁对她影响更大。即使是在群体中其他成员不知道她的跨性别身份时,刻板印象威胁也会存在,例如,她可能已经持续且敏锐地意识到了刻板印象,使得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跨性别女性可能会避免任何被认为是“男性”的特征或行为,以免她有可能引起人们对她性别的注意,从而被揭露为跨性别人士,而有随之而来的代价和伤害。

 

跨性别女性面临的刻板印象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跨性别女性对于刻板印象中的女性性别表达和表达方式感到焦虑。在刻板印象中,跨性别女性被认为不具备真正的女性性别,她们需要通过各种技术和医疗手段来“成为”女性,因此被视为“刻意”地扮演女性。跨性别女性可能面临社会对她们性别表达和表现的质疑和批评,无论她们采用何种性别表达方式,都有可能受到刻板印象的负面评价。这种压力使得跨性别女性不得不努力避免被人怀疑她们的性别认同,甚至可能迎合过时的、二元的、性别歧视的性别表达方式和刻板印象。

 

其次,跨性别女性的双重束缚。跨性别女性可能面临到她们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被质疑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如果她们追求更女性化的性别表达,她们可能会被质疑是刻意扮演女性而不是真实的女性。另一方面,如果她们不采用传统的女性化性别表达方式,她们可能会被视为男性或被认为没有真正成为女性。无论她们如何选择,都有可能受到刻板印象威胁的负面影响。

 

最后,跨性别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都面临刻板印象的威胁。无论是在工作场所、学校、社交场合还是公共空间,跨性别女性都可能受到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例如,在使用公共浴室时,跨性别女性经常受到骚扰、歧视甚至暴力,仅仅因为她们想和其他人一样使用厕所。对于那些pass的跨性别女性来说,她们可能隐藏了自己的跨性别身份,但仍然面临被发现的风险和焦虑。这种压力和刻板印象威胁导致一些跨性别女性选择回避某些社会领域,以减少可能遭受的歧视和伤害。

 

根据我的经验和与许多跨性别者的交往,我认为有必要将跨性别者分为两种类型,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

 

首先,有一种是文化上的跨性别者,他们对性征和社会性别并没有强烈或持续的焦虑或不满。这些跨性别者主要追求的是性身份的自由,他们自愿接受跨性别标签并将其作为个人选择。这种类型的跨性别者在媒体上比较常见,比如一些留胡子的自称为跨性别女性的人。他们的跨性别倾向可以被理解为对自由性身份的向往。

 

另一种类型是持续受性别焦虑困扰或对指派性别身份难以适应的跨性别者。这种跨性别者可以被视为病理性的,但是需要将这种病理性解释为生理性的残疾,而不是精神疾病。人类存在思想和文化的多样性,而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男女之别,因此,对于完全无法适应特定性别身份的跨性别者来说,社会常常忽视个体差异,仅根据刻板印象来判断性别,这是不公平的。历史上一些精神病院对跨性别者进行过非人道的扭转治疗,但几乎没有任何收获。相比之下,通过激素治疗和变性手术来改变生理缺陷被证明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然而,跨性别者在接受有效治疗之前面临着家庭情况、经济水平和医疗资源匮乏等多重阻碍,这使得他们很难在性征发育成熟之前改变与心理性别明显相反的性征,从而导致严重的生理缺陷。即使在进行变性手术后,如果不改变身份证上的性别,跨性别者将面临就业歧视问题,因为他们的外表与身份证不符。而如果改变身份证上的性别,可能会面临学历无法改变的政策缺陷。这些问题与跨性别者的工作能力无关,对于那些要求不高的职位而拒绝跨性别者,属于社会性歧视。这种情况才是跨性别者真实的写照。

 

与前一种跨性别者相比,后一种跨性别者更加迫切需要社会的接纳,他们更容易受到歧视,并且自杀率远高于常人。他们属于典型的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

 

因此,社会应该接纳后一种跨性别者的心理性别,但是作为有生理缺陷的个体,他们不应该被简单地当作普通男性或女性对待。这种生理缺陷也使得跨性别者难以适应许多以二元性别为基础建立的社会规范。

 

特殊问题需要特殊对待,比如厕所问题。如果跨性别女性选择使用心理性别所对应的厕所,可能会受到被普通男性冒充或者性侵其他女性的质疑。这种情况类似于残疾人坐轮椅如厕容易堵塞厕所过道或如厕时间过长而受到质疑。因此,针对跨性别者这种特殊情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外表呈现男性化的跨性别女性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使用男厕,但如果不愿意,也可以选择憋着、使用残障厕所或第三卫生间。而在外表呈现女性化的情况下,即使已经进行了激素治疗并且没有性侵他人的条件,选择使用男厕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可以在不引起他人注意的前提下酌情选择使用女厕或第三卫生间。

 

为了使社会更好地接纳跨性别者,我们应该将明确诊断为易性症患者的人的"残障认定"纳入日程。社会应该适当地将跨性别者归类为残障人士,以更明确地认识并更人道地对待他们的心理状态。无论是涉及政治正确方面的国外报道还是对后一种跨性别者的关注度,都应该有相应的关注度。而不是将本来已经受到歧视和迫害的跨性别者推入更深的舆论深渊。

 

跨性别者也应当进行相关的请愿活动,或者想方设法让那些沉浸于片面信息的普通人更客观地了解这个群体,了解激素治疗和变性手术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必要性。

 

尽管后一种跨性别者在人群中所占比例极小,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构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由于家长的抛弃甚至扭转治疗以及社会的排斥,涌现出了许多未成年人卖淫、自行切除生殖器官、自杀等事件。如果大众能加强对跨性别者的正确理解,就能够缓解这些问题,家长也会减少对吃药短寿、变性短寿等偏见的持有。

 

总之,跨性别者属于特殊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了实现一个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会,我们需要加强对跨性别者的正确认知,推动相关政策的改革,以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护,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总结来说,了解和关心跨性别人士以及其他少数性别群体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理解并尊重每个人的性别认同,避免对他们产生刻板印象的偏见和歧视。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和研究刻板印象威胁对于跨性别女性的影响,以便为她们创造一个更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社会对跨性别身份的接纳与排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