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鸿蒙2.0发布会有感
天啊,这个帖子的标题实在选的太土了,小学作文的选题水平,但一时想不到更好的题目了!各位看官见谅吧!


老土很少会等着看什么发布会,但昨天华为鸿蒙的发布会算是个例外。早在华为公布了发布会的具体时间之后,老土就在日历上设置了提醒。昨天也的确是早早的点开了直播页面,但看完发布会之后,觉得跟自己的预期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昨天还想着今天要做一期视频说说,但一天忙下来,竟然完全没有时间,因为有些想法还是要马上记录下来,所以改为发文字稿吧!
感想一:这次还是没有讲明白什么是鸿蒙!
网上关于“鸿蒙”的讨论中,最常见的疑问就是关于鸿蒙和安卓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老土之前也发了一系列的视频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解读。但如果华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和易于理解的官方解答,会有很多好处!实际上,最初老土是非常期待在这次发布会华为能对这个关系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澄清,但现在看来这次发布会更像是华为在推介他们的一系列新的硬件产品,而不是针对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布会。也许老土有些苛求了,因为这种发布会毕竟还主要是给华为的用户和潜在用户看的,与其花时间解释难于理解的技术概念,还不如推广一下产品,更能为华为创造更大的价值。既然华为没有给出官方的解答,老土还是觉得自己在之前的视频中给出的解释算是比较准确的,推荐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鸿蒙什么样?》这一系列视频共分为4段,分别是:
“鸿蒙与安卓”篇(鸿蒙什么样?“鸿蒙与安卓”篇)
“微内核”篇(鸿蒙什么样?“微内核”篇)
“兼容安卓应用”篇(鸿蒙什么样?“兼容安卓应用”篇)
“应用开发者”篇(鸿蒙什么样?“应用开发者”篇)
感想二:华为不易
这次发布会中有两个片段让老土感触颇深:
第一个片段是华为发布的Matepad系列中竟然提到了有一款基于高通的骁龙870处理器;

而第二个片段则是余承东在发布会的最后阶段给大家放了非常短的一小段P50的宣传片,而在放了宣传片之后,有些落寞的说,P50的上市时间仍然没有最终确定!

关于第一个片段,老土要稍微展开一下。实际上在去年年底高通就已经向美国政府申请了向华为销售4G芯片的许可,所以这次华为Matepad中所使用的芯片是4G版本的,而不是5G版本的。而华为之所以选择在Pad产品线上使用骁龙4G芯片,主要还是因为Pad更多的是在WiFi场景中使用,仅支持4G而不支持5G,对于Pad的产品体验的影响相对较小。然而在这里如果要进一步的深挖为什么华为会使用高通的芯片,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因就是因为企业要生存!因为缺少芯片而停产,因为停产导致的亏损,对任何一家商业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可怕的,即便是华为这种体量的企业。因此老土对华为采用高通芯片并不奇怪,因为一家成熟和理智的商业企业不应该为所谓的“坚持(使用自研芯片)”而放弃“生存”,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但“卑微”无法让企业走出困境,于是到了第二个片段。因为5G芯片被封杀(不论是自研生产,还是采购),导致本应上半年发布的P50到了6月份还是无法给出具体的上市时间。当老土将这两个点联系在一起之后,直接将老土从看到一系列很有特点的新产品的“兴奋”中拉到了一种近乎“憋闷”的状态中。而在这种状态中的老土竟然马上想到了另外两个问题:
+ 当其他厂商看到了华为今天的窘境的时候,究竟是在沾沾自喜,还是在触景生情?
+ 也许“鸿蒙”对华为来说是“救命稻草”,但中国的手机厂商真的可以一直没有“鸿蒙”吗?
感想三:这场发布会缺了什么?或是华为鸿蒙后面的挑战是什么?
昨天的发布会结束的有些突然,当最后的宣传片出来之后,老土还觉得也许余承东还会返场。当然最终没有任何人返场,没有One more thing。老土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于是反思了一下,才注意到这次发布会没有任何其他手机厂商(友商)出面站台(背书)。如果这发布会是华为手机的发布会,没有其他厂商站台(背书)绝对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是“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布会呀,是“生态高于一切”的操作系统发布会呀,怎么一家友商都没有呢?想想几天前Google IO大会中给出的第一批参与Android 12应用的手机厂商的名单,老土都替华为觉得落寞!

再想想某手机厂商的公关经理的微博言论!当然那个哥们的言论有偏颇之处,但是全都是偏颇么?老土觉得那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很大手机厂商的担心。从很多手机厂商的角度看,“鸿蒙”是华为的鸿蒙,而华为则是他们的最大的竞争对手,试问有哪家厂商敢基于自己的竞争对手的操作系统做手机呢?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谷歌也有自己的手机呀!是的,但是自研自产的手机对谷歌来说主要是用来给整个产业链做示范,而不是指望通过手机获得多大的利润。如果安卓操作系统不是谷歌的,而是三星的,那整个安卓的发展态势必然会完全不同。

从这个角度讲,其他手机厂商在这个阶段保持观望,甚至是稍稍偏向一些谷歌绝对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华为对此事也不是没有考虑的,所以华为也明确地做了声明,华为把鸿蒙项目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https://www.openatom.org/),这种方式与安卓最初的运作方式非常类似。但一方面今时不如往日,在安卓之前并无安卓,而鸿蒙之前已有安卓,另一方面一个开源项目的成功运作,也就是其被更广泛的产业链认可的过程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而问题是当前的产业环境给华为留了这么长的时间么?

最后本来还想写点儿什么,突然发现距离6月3日的24点还有3分钟,赶紧提交,这样也算是在发布会的第二天发出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