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辟谣:六耳猕猴的综合能力是否与孙悟空平手?

2022-02-26 19:57 作者:龙驹归来  | 我要投稿

我想,六耳替换论(被打死的是真孙悟空,继续取经的是六耳猕猴)、六耳分身论(六耳是孙悟空拔一根毫毛变出的分身,一切都是孙悟空自导自演)、六耳心魔论(六耳由孙悟空的心魔幻化而成,并不真实存在)这些谣言我都没必要多说了。现在,是时候辟谣六耳弱鸡论了!六耳弱鸡论认为,六耳只有武艺没有战斗法术,且武艺远不及孙悟空,他们打遍三界十方,厮杀三天三夜纯属六耳被孙悟空撵着打。谛听所谓之“神通无二”纯属吹牛。之前西游记吧吧友观天之道以及小吧主玛雅天神已经写了辟谣文进行辟谣了,辟谣效果很不错,但还是有人喜欢钻空子来黑六耳!甚至还有人说谛听所谓之“神通无二”只代表孙悟空与六耳武艺无二,并不是综合能力无二,因为西游记里有神通单指武艺的情况。

先来辟谣那几个经常被用来抹黑六耳猕猴的战斗力的证据。


1、六耳一棒子没压死唐僧。

拿这个来黑就很没意思了。非要较真的话,孙悟空在乌鸡国一棒子也一样没打死唐僧,唐僧在宝象国被奎木狼变成老虎之后,一群士兵拿兵器打他都无法给他造成丝毫伤害!为什么?

【可怜!若不是唤那几位神来,这一下,就是二千个唐僧,也打为肉酱!多亏众神架住铁棒道:“大圣,那怪会腾云,先上殿去了。”行者赶上殿,他又跳将下来扯住唐僧,在人丛里又混了一混,依然难认。】

【有几个大胆的武将,领着将军校尉一拥上前,使各项兵器乱砍,这一番,不是唐僧该有命不死,就是二十个僧人,也打为肉酱。此时幸有丁甲、揭谛、功曹、护教诸神,暗在半空中护佑,所以那些人,兵器皆不能打伤。】

【行者在匣里默默的念咒,教道:“护法诸天、六丁六甲,我今设法降妖,这太子不能知识,将绳要捆我师父,汝等即早护持,若真捆了,汝等都该有罪!”】

【拘得那五方揭谛,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都在金铙之外道:“大圣,我等俱保护着师父,不教妖魔伤害,你又拘唤我等做甚?”】

因为原文写得很清楚,唐僧是有一群护法神保护的。如果没有他们,二千个唐僧也得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成肉酱!二十个唐僧也得被士兵们打成肉酱!所以唐僧没被六耳一棒子压死,就是护法神的功劳。


2、六耳拦不住沙僧。

如果这都能算黑点的话,那孙悟空拦不住虎先锋岂不也算黑点了?

【那虎怪撑持不住,回头就走。他原来在那洞主面前说了嘴,不敢回洞,径往山坡上逃生。行者那里肯放,执着棒,只情赶来,呼呼吼吼,喊声不绝,却赶到那藏风山凹之间。正抬头,见八戒在那里放马。八戒忽听见呼呼声喊,回头观看,乃是行者赶败的虎怪,就丢了马,举起钯,刺斜着头一筑。可怜那先锋,脱身要跳黄丝网,岂知又遇罩鱼人,却被八戒一钯,筑得九个窟窿鲜血冒,一头脑髓尽流干。】

再说了,原文写得很清楚,六耳根本没追上去。而且众猴围住沙僧之后,原文并没有写六耳来打沙僧了。更何况,原文对沙僧用的词是“逃生”,这根本算不上六耳的黑点。

【这沙僧见了大怒道:“我老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里又有一个沙和尚!不要无礼!吃我一杖!”好沙僧,双手举降妖杖,把一个假沙僧劈头一下打死,原来这是一个猴精。那行者恼了,轮金箍棒,帅众猴,把沙僧围了。沙僧东冲西撞,打出路口,纵云雾逃生道:“这泼猴如此惫懒,我告菩萨去来!”那行者见沙僧打死一个猴精,把沙和尚逼得走了,【他也不来追赶】,回洞教小的们把打死的妖尸拖在一边,剥了皮,取肉煎炒,将椰子酒、葡萄酒,同众猴都吃了。】


3、最后六耳现了本相就被孙悟空一棒子秒杀。

【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拿六耳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来抹黑六耳的,则是根本不了解西游记里的打斗的。因为现实中的格斗比赛中,拳脚打到对方身上是家常便饭,因此抗击打能力极其重要。所以就有人想当然地把格斗比赛带入西游记,想当然地认为西游记里的器械格斗中,兵器打到对方身上是家常便饭,防御能力极其重要,然后就拿六耳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来说明六耳猕猴防御力太弱,所以武艺不行。

而事实是,西游记里的打斗根本不存在分出胜负之前,兵器就打在对方身上的情况。孙悟空与黄风怪的打斗赞诗里就有一句“戳着的魂归冥府,打着的定见阎王。”哪吒和孙悟空原本正开着三头六臂放兵器雨对轰,但孙悟空拔一根毫毛变出一个分身吸引哪吒的火力,然后绕到哪吒身后给了哪吒的左臂一棒子,哪吒就直接失去了战斗力。要是这个时候孙悟空追上去,哪吒就彻底完了!奎木狼被孙悟空丢个破绽,快要被孙悟空一棒子打到身上的时候,就立刻选择了逃跑。狐阿七在被孙悟空三四回合打得力软的情况下,还能跟猪八戒打得不分胜负,说明狐阿七的武艺强于猪八戒。但即便如此,当沙僧加入战斗时,狐阿七见势不妙,选择了逃跑,结果猪八戒追上去,一样一招毙命。

【三太子与悟空各骋神威,斗了个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器,变做千千万万;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他拔下一根毫毛,叫声“变!”就变做他的本相,手挺着棒,演着哪吒;他的真身,却一纵,赶至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哪吒正使法间,听得棒头风响,急躲闪时,不能措手,被他着了一下,负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旧归身,败阵而回。】

【行者心中暗喜道:“这个泼怪,他那口刀,倒也抵得住老孙的这根棒。等老孙丢个破绽与他,看他可认得。”好猴王,双手举棍,使一个高探马的势子。那怪不识是计,见有空儿,舞着宝刀,径奔下三路砍,被行者急转个大中平,挑开他那口刀,又使个叶底偷桃势,望妖精头顶一棍,就打得他无影无踪,急收棍子看处,不见了妖精,行者大惊道:“我儿啊,不禁打,就打得不见了。果是打死,好道也有些脓血,如何没一毫踪影?想是走了。”】

【两个在山头一来一往,战经三四回合,那怪力软,败阵回走。行者赶来,却被老魔接住,又斗了三合,只见那狐阿七复转来攻。这壁厢八戒见了,急掣九齿钯挡住。一个抵一个,战经多时,不分胜败,那老魔喝了一声,众妖兵一齐围上。却说那三藏坐在莲花洞里,听得喊声振地,便叫:“沙和尚,你出去看你师兄胜负如何。”沙僧果举降妖杖出来,喝一声,撞将出去,打退群妖。阿七见事势不利,回头就走,被八戒赶上,照背后一钯,就筑得九点鲜红往外冒,可怜一灵真性赴前程。】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如果在打斗的过程中一旦被对方的兵器打到了,就直接输了!妥妥的技不如人!这与现实中的徒手格斗比赛完全就是两码事!搞得好像你让二郎神和牛魔王站着不动挨孙悟空一棒子就不会完犊子一样!六耳被如来一钵盂扣住之后现了本相,当孙悟空一棒子打下去之后,六耳可有任何防守动作?此时他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有什么丢人的?

不会吧不会吧?你还想说这是六耳速度太慢,孙悟空之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所以一直在放水打六耳,要把六撵到各处去辨真假,实际上六耳是被孙悟空一棒子秒杀的水平,所以现在孙悟空全力打下去,六耳根本反应不过来?既然如此,那话不多说!直接上原文!

【不多时,果见花果山,按下云头,二人洞外细看,果见一个行者,高坐石台之上,与群猴饮酒作乐。模样与大圣无异:也是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中也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下也踏一双麂皮靴;也是这等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獠牙向外生。【这大圣怒发】,一撒手,撇了沙和尚,掣铁棒上前骂道:“你是何等妖邪,敢变我的相貌,敢占我的儿孙,擅居吾仙洞,擅作这威福!”那行者见了,公然不答,也使铁棒来迎。】

咱先不说孙悟空有没有对六耳放水,孙悟空刚遇上六耳的时候,他是十分生气的。在生气且完全不了解对方是什么水平的情况下,孙悟空还有什么理由放水?既然一上来就轮着棒子认真打,那他咋没有一棒子秒杀六耳呢?

这个时候,我们就来讲讲逻辑。咱先假设孙悟空能一棒子秒杀六耳这个结论成立,如果六耳真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了,那不太好办了?首先观音已经证明了打唐僧这件事不是孙悟空干的,然后在双方开打之前,沙僧也知道他身边的就是孙悟空。这个时候,孙悟空一棒子打死六耳,沙僧也不可能认不出来谁真谁假。这个时候,他们再把六耳的尸体带到观音那里。这件事不就结了?还用得着把六耳撵来撵去,撵到各处辨真假吗?

而且很多人对现本相这个概念,怕不是有什么误解!他们看见牛魔王、青狮、九头虫这些妖王在打不过对方的情况下,通过现本相强化自己来反击,就想当然地认为六耳被如来一钵盂扣住六耳之后,就企图通过现本相强化自己来挣脱钵盂。然而这是一回事吗?之前我已经证明了,在打斗中被对方的兵器打到,就得失去战斗力。牛魔王、青狮、九头虫,他们在现本相之前,可有任何被孙悟空打到的情况?他们哪里失去战斗力了?而且这些靠本相吃饭的妖王也只是少数,大部分妖王靠的还不是自己人形的武艺?

现本相的情况真正与六耳猕猴一样的,是黄风怪被飞龙杖攻击后现本相,以及青牛精被芭蕉扇攻击后现本相这俩例子。

【战不数合,那怪吊回头,望巽地上才待要张口呼风,只见那半空里,灵吉菩萨将飞龙宝杖丢将下来,不知念了些甚么咒语,却是一条八爪金龙,拨喇的轮开两爪,一把抓住妖精,提着头,两三捽,捽在山石崖边,现了本相,却是一个黄毛貂鼠。行者赶上举棒就打,被菩萨拦住道:“大圣,莫伤他命,我还要带他去见如来。”】

【老君念个咒语,将扇子搧了一下,那怪将圈子丢来,被老君一把接住;又一,搧那怪物力软筋麻,现了本相,原来是一只青牛。老君将金钢琢吹口仙气,穿了那怪的鼻子,解下勒袍带,系于琢上,牵在手中。】

他们和六耳猕猴一样都是在被攻击之后现了本相,之后就没有任何反抗动作。这不很明显就是因为被攻击而失去战斗力,无法再靠法力维持自己的人形和变化,所以才现本相了?孙悟空在六耳彻底失去战斗力的情况下一棒子将其打死,怎么就能说明六耳是被孙悟空秒杀的水平了?

更何况,牛魔王的本相是头如峻岭,角似铁塔的大白牛,青狮的本相是狮子,九头虫的本相是纵大鹏无他力气的九头鸟,哪个不是猛兽?而六耳猕猴的本相是猕猴,黄风怪的本相是黄毛貂鼠,你能想象一个人形的妖怪在武艺打不过对方的情况下,现了自己那比自己的人形还弱小的本相来“强化”自己吗?


4、孙悟空去哪六耳就去哪辨真假,说明六耳是被孙悟空撵着打的,不然他干嘛要去辨真假?

可见,六耳弱鸡论和六耳替换论、六耳分身论一样,都觉得六耳跟孙悟空一起去辨真假这件事有问题。那么请问,六耳有什么理由不去辨真假呢?六耳的目的就是取代孙悟空,他对自己肯定有足够的自信。再说了,如果孙悟空要去某个地方辨真假,六耳说不去了,那谁真谁假不就一目了然了?这个时候,孙悟空去找如来,如来的慧眼直接就能找到六耳的藏身之处,直接将其降伏!所以六耳如果不去辨真假,就会直接露馅!更何况,如果孙悟空真是一直撵着六耳打,那在场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双方的差别。然而有谁觉得两只猴子有差别吗?没有吧!


5、孙悟空对六耳一直在拉拉扯扯,没有真刀真枪地干。

既然如此,那我就把他俩所有的打斗的原文都贴出来。

花果山初遇:

 【这大圣怒发,一撒手,撇了沙和尚,掣铁棒上前骂道:“你是何等妖邪,敢变我的相貌,敢占我的儿孙,擅居吾仙洞,擅作这威福!”那行者见了,公然不答,也使铁棒来迎。】

打到南海(他们从初遇一直到打到南海,双方一直都拿着棒子打,中途没停过。):

【你看那两个行者,且行且斗,直嚷到南海,径至落伽山,打打骂骂,喊声不绝。】

打入天庭:

【二人扯扯拉拉,口里不住的嚷斗,径至南天门外,慌得那广目天王帅马赵温关四大天将,及把门大小众神,各使兵器挡住道:“那里走!此间可是争斗之处?”】

打出天庭:

【这大圣呵呵冷笑,那行者也哈哈欢喜,揪头抹颈,复打出天门,坠落西方路上道:“我和你见师父去!我和你见师父去!”】

沙僧和他们自花果山一别,花了三天三夜才到唐僧身边:

【却说那沙僧自花果山辞他两个,又行了三昼夜,回至本庄,把前事对唐僧说了一遍。】

沙僧和唐僧八戒刚说几句话,孙悟空和六耳猕猴就打来了:

【正说间,只听半空中喧哗人嚷,慌得都出来看,却是两个行者打将来。】

打入地府:

【却说那两个行者又打嚷到阴山背后,唬得那满山鬼战战兢兢,藏藏躲躲。】

打出地府:

【看那两个行者,飞云奔雾,打上西天。】

打入灵山:

【他两个在那半空里,扯扯拉拉,抓抓挜挜,且行且斗,直嚷至大西天灵鹫仙山雷音宝刹之外。】

我寻思他们拉拉扯扯打了三天三夜也一样是没分高下啊!并且他们虽然是拉拉扯扯,但原文对他们同样用了“打”和“斗”这两个字,这妨碍他们在认真打吗?再说了,孙悟空本身就很擅长徒手格斗,他与青牛精就徒手格斗过一场。并且孙悟空在平顶山使出身外身技能时,变出的小行者中有使棒的,也有抡拳的,甚至连抱着脚踝啃筋的都有!这妨碍这是一场认真的打斗吗?

【你看他长的使棒,短的轮拳,再小的没处下手,抱着孤拐啃筋,把那小妖都打得星落云散,齐声喊道:“大王啊,事不谐矣!难矣乎哉!满地盈山皆是孙行者了!”】

更何况,双方都在拉扯,又不是只有孙悟空在拉扯,双重标准玩不得!如果非要说拉扯就是放水,那我只能说六耳也在对孙悟空放水。这根本不可能是一些人所谓之六耳被孙悟空压制得死死的,掏不出棒子。毕竟空手的青牛精被孙悟空变出的三五十个分身压制,他也一样能掏圈子!

【那两个雷公与哪吒太子,帅众神跳到跟前,都要来相助;这壁厢群妖摇旗擂鼓,舞剑轮刀一齐护。孙大圣见事不谐,将毫毛拔下一把,望空撒起,叫“变!”即变做三五十个小猴,一拥上前,把那妖缠住,抱腿的抱腿,扯腰的扯腰,抓眼的抓眼,挦毛的挦毛。那怪物慌了,急把圈子拿将出来。大圣与天王等见他弄出圈套,拨转云头,走上高峰逃阵。那妖把圈子往上抛起,唿喇的一声,把那三五十个毫毛变的小猴收为本相,套入洞中,得了胜,领兵闭门,贺喜而去。】

退一万步讲,如果真是孙悟空把六耳压得死死的,让六耳根本没机会掏棒子,那在场的人都能看出二者的不同。然而有这回事吗?所以说,对于双方拉拉扯扯这件事,要么就承认六耳也在对孙悟空放水,要么就老老实实地承认他们在通过徒手格斗决胜负!根本不可能存在孙悟空单方面对六耳放水的情况!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双方一直在拉扯,反倒更加说明了六耳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不丢人?之前双方一直在拉扯,没用棒子,而六耳被如来一钵盂扣住,现本相之后,孙悟空就对他用棒子了,这本来就不公平!


以上就是黑六耳的人常用的证据,之前西游记吧小吧主玛雅天神和吧友观天之道都写了辟谣文对该谣言进行了辟谣,效果很不错,但仍然有人喜欢钻空子来黑六耳,所以我才要做些更详细的补充。


然而近期又出现了一个新神论,即谛听所谓之“神通无二”是单指“武艺无二”,因为六耳不可能拥有金刚不坏身,且西游记里存在神通单指武艺的情况。

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要来明确一下神通的概念。之前我挂过的某个猴吹说过:“孙悟空的三头六臂、兵器雨、身外身、法天象地都叫神通,跟法力有什么关系?”还见过别人说:“西游记的战力体系分四个指标,分别是武艺、神通、法力、法宝。”这就相当于是把神通跟武艺、法力、法宝划清了界限!好家伙!看来还得分一个指标,叫手段,像镇元子的袖褪乾坤就应该叫手段了!既不是神通也不是法力了!

【大仙把玉塵左遮右挡,奈了他两三回合,使一个袖里乾坤的手段,在云端里把袍袖迎风轻轻的一展,刷地前来,把四僧连马一袖子笼住。】

【注:现在的通行本里镇元子的这招叫“袖里乾坤”,但百回本西游记最早的版本明代世德堂本里就是“袖褪乾坤”。】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原著里神通和手段这两个词出现的次数都超过了一百次,我就不全贴出来了,就贴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孙悟空和哪吒的打斗,就已经说明了神通和手段是一个意思!因为他们的三头六臂既被称为手段,又被称为神通!

【那哪吒奋怒,大喝一声,叫“变!”即变做三头六臂,恶狠狠,手持着六般兵器,乃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丫丫叉叉,扑面打来。悟空见了,心惊道:“这小哥倒也会弄些【手段】!莫无礼,看我【神通】!”好大圣,喝声“变”也变做三头六臂;把金箍棒幌一幌,也变作三条;六只手拿着三条棒架住。】

而百眼魔君的金光阵,既被称为神通,又被称为法力!孙悟空开锁的法术也被称为手段,你还敢说法力不算神通、手段?

【原来这道士剥了衣裳,把手一齐抬起,只见那两胁下有一千只眼,眼中迸放金光,十分利害:森森黄雾,艳艳金光,森森黄雾,两边胁下似喷云;艳艳金光,千只眼中如放火。左右却如金桶,东西犹似铜钟。此乃妖仙施【法力】,道士显【神通】,幌眼迷天遮日月,罩人爆燥气朦胧;把个齐天孙大圣,困在金光黄雾中。】

【行者道:“你看【手段】!”好行者,把金箍棒捻在手中,使一个【解锁法】,往门上一指,只听得突蹡的一声响,几层门双鐄俱落,唿喇的开了门扇。】

那么神通和手段这俩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看得出来,神通和手段这俩词一样,都是泛指本领,也就是说,武艺、法术、法宝都可以算是神通、手段。所以大家都应该看得出来,被称为神通的孙悟空的法天象地和被称为手段的镇元子的袖褪乾坤都是法术。

【他弄到欢喜处,跳上桥,走出洞外,将宝贝攥在手中,使一个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声“长!”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拜礼,战兢兢魄散魂飞。】

【大仙把玉塵左遮右挡,奈了他两三回合,使一个袖褪乾坤的【手段】,在云端里把袍袖迎风轻轻的一展,刷地前来,把四僧连马一袖子笼住。】

至于所谓的神通特指武艺,又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就贴几段原文出来:

孙悟空在龙宫里耍棍被旁白称为弄神通:

【你看他弄【神通】,丢开解数,打转水晶宫里。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

巨灵神被孙悟空靠武艺打败后评价孙悟空神通广大:

【巨灵神回至营门,径见托塔天王,忙哈哈下跪道:“弼马温果是【神通】广大!末将战他不得,败阵回来请罪。”】

黄眉怪面对孙悟空、小张太子、四大将的围攻时被赞诗评价为神通大:

【小太子,楮白枪,四柄锟鋘剑更强。悟空又使金箍棒,齐心围绕杀妖王。妖王其实神通大,不惧分毫左右搪。狼牙棒是佛中宝,剑砍枪轮莫可伤。】

孙悟空第一次与三犀牛打了百五十合不分胜负,最终因为被小妖群殴而败逃,第二次带上八戒沙僧与三犀牛打,最终八戒沙僧被小妖活捉,孙悟空评价三犀牛神通广大:

【行者道:“难救!难救!那妖精神通广大,我弟兄三个,与他三个斗了多时,被他呼小妖先捉了八戒,后捉了沙僧,老孙幸走脱了。”】

既然神通这个词是泛指本领,那正常情况下肯定不是只包括武艺。那这里为什么可以单指武艺呢?只要结合语境分析就知道了。如果大家不好理解,一时转不过弯来,那就换个词,把“神通”换成“本领”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弄神通”翻译过来就是“卖弄本领”,“神通广大”“神通大”翻译过来就是“本领大”。孙悟空耍棍,就是卖弄武艺,武艺算本领,所以孙悟空耍棍,就可以被称为“弄神通”。三犀牛能跟孙悟空打百五十合不分胜负,黄眉怪可以与孙悟空打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还多次一打多,他们的武艺都达到了顶尖水准。武艺算本领,所以他们不就已经满足了“本领大”这个条件了?因此才可以算是“神通大”。

但六耳这又是什么语境呢?

【谛听道:“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

谛听说的是“神通无二”,翻译过来就是“本领无二”,就是说六耳的本领与孙悟空相同。武艺和法术都算本领,如果六耳只是武艺与孙悟空相同,而法术不如孙悟空,那么请问,他还如何满足本领与孙悟空相同这个条件?既然是本领无二,那肯定是所有的本领都相同!所以“神通无二”只能是所有本领,不论武艺还是法术都无二!

至于一些人所谓之六耳会的本领与孙悟空相同,但掌握程度不如孙悟空,那就更令人无语了!请问原文哪里体现这一点了?前面那些常被用来黑六耳的证据,都是不成立的。我就举个例子,两个举重运动员,都知道举重的标准动作。但一个最高能举200千克的,一个最高能举300千克的,你敢说他俩本领无二?


那么金刚不坏身又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们要来明确一下金刚不坏身的概念。原著里并没有出现过“金刚不坏身”这个词,只在第一百回出现了一个“南无金刚不坏佛”。而之所以说孙悟空有金刚不坏,是因为这两段原文:

【大海之间水帘洞。自幼修成不坏身,玉皇封我齐天圣。只因大闹斗牛宫】

【运用三昧火,煅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

确切来说,孙悟空这个身体应该叫“金钢之躯”“不坏身”,“金刚不坏”是将这两段原文合起来说的,并且确切来说应该叫做“金钢不坏”。

当然,说“金刚不坏”也没问题,毕竟民间早就有把“金刚不坏”这个词与超强防御挂钩了。这就跟“小白龙”和“白骨精”一样,原文里没出现过这些叫法,这都是通俗的叫法。

六耳确实不可能有金刚不坏身,因为金钢之躯是补出来的,而不是悟出来的,而且形成条件极其苛刻。

【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煅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 以文武火煅炼。炼出我的丹来, 他身自为灰烬矣。”】

【行者道:“你是也不知。老孙因为闹天宫,偷了仙丹,盗了蟠桃,窃了御酒,被小圣二郎擒住,押在斗牛宫前,众天神把老孙斧剁锤敲,刀砍剑刺,火烧雷打,也不曾损动分毫。又被那太上老君拿了我去,放在八卦炉中,将神火锻炼,炼做个火眼金睛,铜头铁臂。不信,你再筑几下,看看疼与不疼?”】

【一条心又想着道:“没事!化不得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炉中炼了四十九日,炼成个金子心肝,银子肺腑,铜头铁背,火眼金睛,那里一时三刻就化得我?且跟他进去,看他怎的!”】

【绑见玉皇张大帝,曹官拷较罪该当。即差大力开刀斩,刀砍头皮火焰光。百计千方弄不死,将吾押赴老君堂。六丁神火炉中炼,炼得浑身硬似钢。】

首先,孙悟空啃光了九千年一个周期的大蟠桃,喝光了玉帝的御酒,吃光了老君的仙丹,无论生熟,相当于是把玉帝、王母、老君三人的库存清理干净了。然后再将他吃进去的东西在体内用三昧真火煅成一块,才“浑做金钢之躯”。这也注定了天庭诸神不可能通过这种方法加强自己的防御力,毕竟孙悟空一个人形成金钢之躯就得清空玉帝、王母、老君的库存,天庭的神仙那么多,怎么可能够呢?而且他们也不会三昧真火。“浑”这个字的意思有很多,其中只有“简直”这个意思放在“浑做金钢之躯”这句话里是通顺的,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意思是“简直形成了金钢之躯”。换句话说,就是还没有真正达到金钢之躯,所以孙悟空才会被二郎神等人用勾刀穿了琵琶骨。之后孙悟空每次提到自己的防御力时,都会强调八卦炉的功劳,也就是说,当孙悟空进入了八卦炉,才真正形成了金钢之躯。显然,六耳不可能具备形成金钢之躯的条件。

但这就能否认谛听所谓之六耳与孙悟空“神通无二”吗?首先,谛听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孙悟空与六耳的打斗如同美苏争霸,地府无人能插手。既然这样,还有必要刻意强调六耳没有金刚不坏吗?

再说了,孙悟空还没有真正形成金钢之躯,就上了斩妖台,并扛住了斩妖台的刀砍斧剁雷打火烧的洗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孙悟空在火焰山说了,他还有护身法,同时,这也说明了金钢之躯有不防火的局限性。

【行者道:“你这呆子,全不知事!那时节用心防备,故此不伤;今日只为搧息火光,不曾捻避火诀,又未使护身法,所以把两股毫毛烧了。”】

与金钢之躯不同,护身法是一种法术,是主动技能,两者都能让孙悟空拥有站着不动挨打的本事,且护身法更胜一筹。既然“神通”就是“本领”的意思,那即便六耳没有金钢之躯,只要他拥有护身法,那他一样符合与孙悟空“神通无二”。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看黑熊精,因为黑熊精与孙悟空打了两次都输了,于是有些人就喜欢说孙悟空所谓之黑熊精与他平手,以及观音所谓之黑熊精的神通不亚于孙悟空纯属吹牛:

【只斗到这早晚,不分上下。他见天晚,闪回洞去,紧闭石门。老孙无奈,也暂回来。”三藏道:“你手段比他何如?”行者道:“我也硬不多儿,只战个手平。”】

【菩萨道:“那怪物有许多神通,却也不亚于你。也罢,我看唐僧面上,和你去走一遭。”】

先来看看孙悟空与黑熊精的两次打斗都是怎么回事。

第一次战斗,孙悟空与黑熊精从早上打到中午,打了十几回合不分胜负,然后黑熊精就以吃饭为借口逃避战斗。

【那怪与行者斗了十数回合,不分胜负。渐渐红日当午,那黑汉举枪架住铁棒道:“孙行者,我两个且收兵,等我进了膳来,再与你赌斗。”行者道:“你这个孽畜,教做汉子?好汉子,半日儿就要吃饭?似老孙在山根下,整压了五百余年,也未曾尝些汤水,那里便饿哩?莫推故,休走!还我袈裟来,方让你去吃饭!”那怪虚幌一枪,撤身入洞,关了石门,收回小怪,且安排筵宴,书写请帖,邀请各山魔王庆会不题。】

第二次战斗,双方从中午打到日落不分胜负,然后黑熊精又以天黑为借口逃避战斗。

【他两个从洞口打上山头,自山头杀在云外,吐雾喷风,飞砂走石,只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败。那怪道:“姓孙的,你且住了手。今日天晚,不好相持。你去,你去!待明早来,与你定个死活。”行者叫道:“儿子莫走!要战便象个战的,不可以天晚相推。”看他没头没脸的,只情使棍子打来,这黑汉又化阵清风,转回本洞,紧闭石门不出。】

这说明黑熊精的力量和招式未必输给孙悟空,但体力是明确的不行,完全比不上与孙悟空大战三天三夜的六耳猕猴、与孙悟空打了半日,又与孙悟空、猪八戒、土地阴兵打了一夜的牛魔王、与孙悟空和诸神从早上打到晚上的黄眉怪及其小妖,以及与孙悟空从早上打到晚上的三犀牛。

虽然牛魔王与孙悟空打到天晚的时候力倦神疲了,说明他体力跟不上了,但之后孙悟空描述战况时,孙悟空却说这半日一夜,牛魔王不见半点劳困。这就说明了,如果对方招式未乱,也没有力软,只是体力不行的话,孙悟空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孙悟空说黑熊精与他打了个平手,是很符合他自己的视角的,因为他根本看不出来黑熊精体力跟不上。

【你看他没头没脸的使钉钯乱筑,那牛王一则是与行者斗了一日,力倦神疲;二则是见八戒的钉钯凶猛,遮架不住,败阵就走。】

【行者道:“这厮骁勇!自昨日申时前后,与老孙战起,直到今夜,未定输赢,却得你两个来接力。如此苦斗半日一夜,他更不见劳困。才这一伙小妖,却又莽壮。他将洞门紧闭不出,如之奈何?”】

而观音那句话表达的意思跟谛听表达的也完全不一样!

【菩萨道:“那怪物有许多神通,却也不亚于你。也罢,我看唐僧面上,和你去走一遭。”】

【谛听道:“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

观音这句话的意思是黑熊精有很多本领不亚于孙悟空,而不是黑熊精的本领不亚于孙悟空。换句话说,就是黑熊对他所会的本领的掌握程度不比孙悟空差,而不是孙悟空会的他都会。


这个时候,再来打击一种非常可笑的观点,即如来介绍六耳的能力时说了一句“知前后”,然后就断章取义,说这句“知前后”意味着六耳能预知过去未来,知道孙悟空下一招会出什么招,然后直接拆招。如果六耳硬实力与孙悟空相当,就会吊打孙悟空。我也不怕大家笑话,过去的我也曾经这样认为。现在就把原文贴全:

【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这段原文已经解释得够清楚了,六耳的“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是体现在“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这是哪门子的预知过去未来?


最后,我们就来看看本章节的隐喻:

先来看看清代道士刘一明在他的解读西游记的书籍《西游原旨》里进行的解读:

【悟元子曰:上二回一着于有心,一着于无心,俱非修真之正法。故仙翁于此回力批二心之妄,拈出至真之道,示人以诀中之诀,窍中之窍,而不使有落于执相顽空之小乘也。【如提纲所云“二心搅乱大乾坤”者,二心为人心道心,人心道心,真假不分,则阴阳相混,而搅乱乾坤矣。】“一体难修真寂灭”者,一体为一己之性,难修者,孤阴寡阳,难入正觉。惟有体有用,彼此扶持,本性圆明,方能入于“真寂灭”矣。

“行者与沙僧,纵起两道样光”。“大圣本是良心,沙僧却有疑意。”盖因真假未分,故不能同心合意,彼此输诚耳。“到了花果山,二人洞外细看,果见一个行者与大圣模样无异,种种一般无二。”噫!真假迥别,邪正大异,何以云一般无二?殊不知人心为后天之识神,道心为先天之元神,无神本诸太极,具诚明之德,盗造化,转生杀,超凡入圣,起死回生,为动最大,真人亲之,世人远之。识神出于阴阳,具虚妄之见,顺行造化,混乱五行,喜死恶生,恩中带杀,为害最深,世人赖之,真人灭之。【二心之力相当,势相等。道心所到之处,即人心能到之处,其所以有真假之别者,只在先天后天耳。】古今修行人,多不识真假,认人心为道心,修之炼之,到老无成,终归空亡,不知误了多少人矣。】

可见,二心即道心和人心,孙悟空隐喻道心,六耳隐喻人心。并且刘一明也说了,道心和人心实力相当。

但是,朱熹的理学却认为,道心和人心的关系是道心掌控人心。

朱熹在《中庸章句》中说:

【人心如卒徒,道心如将。】

【如何无得!但以道心为主,而人心每听命焉耳。】

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说:

【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

不过,王阳明在他的心学里直接否定了理学的观点。

【爱问:“‘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以先生精一之训推之,此语似有弊。”】

【先生曰:“ 然。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程子谓‘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语若分析,而意实得之。今曰‘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是二心也。天理人欲不并立。安有天理为主,人欲又从而听命者?”】

心学认为,人只有一颗心,心有杂念就是人心,心无杂念就是道心。换句话说,道心和人心在同一个人身上只能互相转换,不可能在同一时刻同时存在。


既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六耳的实力弱于孙悟空,隐喻上二者的实力也是相当的,那我们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再怀疑谛听的那句“神通无二”了。

【谛听道:“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

辟谣:六耳猕猴的综合能力是否与孙悟空平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