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城:究竟防住了什么?

如果你去过长城景区
特别是像金山岭和嘉峪关这样有代表性的长城
你是否思考过两个问题
悬崖峭壁的山岭之上
游牧民族的战马本就无法翻越
再加高几米城墙真的有必要吗
荒漠之上几米高的单薄墙体
找个人少的地方捅个窟窿并非难事
这么脆弱的防线
真能民族挡住游牧民族南下的大军吗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
我们有必要看一下历代长城的分布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
除了辽金长城外
其他长城要么依托山脉
要么依托河流
要么依托沙漠
构筑起一条条东西向的人工防线
确实每个朝代都遵循用险制塞的原则
但敌人就一类机动性很强的游牧骑兵
很多人说长城的意义在于宾利运送先期预警
对于宾利运送的观点
我认为并不妥当
去过北京八达岭的朋友肯定认为如此宽的城墙
而且风水之类
还有行军通道
沿长城防线投送兵力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但你要知道的是
像八达岭这样的奢华型长城
在明朝数千公的长城体系中
也就只有几百公
更多的风水是这种食性的烽火台
别说行军了
就是通过都很困难
至于先期预警功能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前面说过
长城防御体系并不只在中原王朝使用
像鸟巢这种由契丹人组成的游牧群体
同样在漠北蒙古修建长城
这些长城墙体更爱长度更短
而且没有风水和树瀑
他根本就不具备预警能力
看到这里
我们应该思考到
长城的防御关键可能并不在于坚不可摧
而是有更深层的含义
我们都知道骑兵的优势主要在于灵活多变
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
也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来
更不知道究竟来多少
换成专业的术语
就是时间
空间和数量三个关键信息的缺失
才是步兵难以战胜疾病的关键因素
所以在大规模的对阵战中
步兵有克制骑兵的盾牌
骏马车正和长枪战胜骑兵的例子也不少
但在奇袭战中
骑兵几乎可以横扫步兵
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说了这么多
其实是想在梳理骑兵优势的同时
看看长城是否具备抵消骑兵优势的特点
从时间上看
烽火的传递速度肯定快于骑兵
提前准备可以减少损失
从空间上来说
烽火的方向与点燃的次序
可以提前知道敌人来犯的大致方向和距离
对于数量的确定
一般采用烽火台释放的烽火形状
玄灯和举其数量来向后方传递敌军规模
这是2000年前汉代巨岩简中记载的烽火信号
匈奴入侵的规模一般分为三等
敌军不同的人数对应不同的曲风数
值得注意的是
表格中的匈奴人数最多也就是2000
超过2000的人数
难道就无能为力了吗
确实是这样
任何动辄数千甚至上万规模的军事行动
长城几乎都无法阻挡
向1629年至1942年的后金南略期间
皇太极率领数万后金军四次攻入长城之内
如入无人之境
这段历史大家应该都知道
所以长城的防御更多的是阻挡小规模的袭扰
毕竟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几年也难有一次
对于中小规模的骑兵袭扰
想要凿穿夯实紧密的长城本来就非易事
就算找了个缺口冲了进去
出来时还可能成为潜在的隐患
因为在撤退时
守军很可能防住了缺口
在封闭区域内驰骋的骑兵
根本没有时间再去找一个逃生洞
这样就很可能出现瓮中捉鳖的风险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前面的问题
为何游牧群体的鸟巢也爱在漠北草原修建长城
因为长城对于中小规模的疾病来说
确实拥有强大的威慑力
回答了第一个问题
我们来看崇山峻岭之上有没有必要修长城
孙子兵法中说
不战而屈人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意思是不用武力就可以征服对方
这才是最优的方案
这种方法在如今被美国人常用
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经济制裁
所以贸易战一词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古人早已用得很顺手
向明朝为了打击后金
关闭边境护士进行经济封锁
试图让敌人无法发动战争
这确实是非常有效的防御和打击手段
但经济封锁的副作用也很大
会让市场出现商品稀缺的局面
从而推高商品的价格
每当贸易禁令越严实
商品的价格差就越大
当商人发现走私可以获得足够可观的利润时
他们肯定会铤而走险
寻找新的贸易通道
千万不要低估古代商人的智慧和能力
无论是高山草原还是戈壁
都挡不住伤人的脚步
2000多年前
张骞就能开辟穿越戈壁
沙漠和雪山的古丝绸之路
一条山脉又能算什么
所以悬崖峭壁上建长城
经济封锁的意义远大于战争防御
如果只是想先期预警
完全可以在山顶之上建几个风水就可以了
以上谈到的两个问题仅代表个人观点
今天关于长城的话题就讲到这里
凡事都要记住
历史上存在过的东西
肯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感谢大家观看
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