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
【九吉读书笔记】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说起弘一,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另一个名字——李叔同。他出身富商之家,年轻时锦衣玉食;他爱好广泛,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等领域,均有不凡造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首《送别》更是感动着许多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绝世才子,中年时却突然弃绝红尘、遁入空门,过起了一领衲衣、一根藜杖的苦行僧生活,甘淡泊、守枯寂。
从法师出家到圆寂的24年中,潜心修行,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使失传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复兴。他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为世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弘一法师为什么出家,是厌倦了尘世,还是参破了人生?很多人不解。法师生前有一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可以作为他出家的一个最好註解。而说到出家的因缘,大师自己曾这样说:
“有很多人猜测我出家的原因,而且争议颇多。我并不想去昭告天下我为何出家,因为每个人做事,有每个人的原则、兴趣、方式、方法和对事物的理解,这些本就永远不会相同,就是说了他人也不会理解,所以干脆不说,慢慢他人就会淡忘的。至于我当时的心境,我想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一种更高、更理想的方式,以教化自己和世人!”
♥放下欲念:修一颗清净心
♥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恬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恬静淡泊。古人认为:“恬静养神,弗役于物。”意思就是说,恬静可以养神,使人不拘于外物。恬静讲的就是一种“退”的处世态度,万事不萦于怀,保持这种心境的人,在养心方面必然可以做得很好。
♥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养生”,养生包括养心、养性和养身。但很多人只热衷于养身之法,认为只要身体养好了、健康了,就能更长久地享受生活。所以,很多人能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吃健康的食物,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每天养心
♥如果我们不从养心和养性开始养生,心中有诸多烦恼,有万般欲念,就算身体再健康,不过是一具躯壳罢了。我们所能体验到的幸福,也无非是吃穿玩乐这些享受,人生本身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升华
♥“恬淡”,归根到底就是要人静心。世间的事纷纷扰扰,容易扰乱人的心境。所以,很多人认为自己心不静,是因为有太多事情在干扰。其实,扰乱我们的不是纷扰的世事,而是不静的心。当我们能把一切外在事物剥离的时候,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真正享受闲适的生活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何止一只臭虫,有很多事情会使得我们“动”。当我们看到社会的种种弊端时,往往会义愤填膺
♥我们往往进入这样一个怪圈。我们总以为得到了某些向往已久的东西,心就会安定了、满足了,从此就可以幸福了。可是,得到之后,却觉得不过如此,更大的慾望立刻接踵而来,目标不断提高,我们也越来越累了。因此往往一个人有了别墅、汽车之后,他更不幸福了,因为他害怕有一天会失去这样的生活,于是只能更加拼命地工作。逼迫自己每天要赚100万,赚80万就唉声叹气,每天生活在害怕失去名利的恐惧中,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生活,怎么能不生病?
当然,不是说人不能过这样的日子,因为名利于凡人来说本来就是人生最大的追求,而是说,如果这样的日子令我们感到压力倍增、烦恼不断,毫无幸福感可言时,完全可以考虑换一种思路。不一定非得抛弃别墅、汽车这些东西,只要放下固守这些东西的执着心,就算每天赚100万也不觉得得意,每天赚10元也不觉得失意,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不要逼迫自己,就能立刻感觉到幸福感的提升。
内心恬淡的人,即使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也仍能悠然自得,没有一丝不适和不快的感觉。即使面对烦恼和生死,也能安然对待,心中不生一丝痛苦的波澜,这样的人生,并不需要吃穿玩乐这样的感官享受进行配合,一样会感到宁静和幸福。
♥无它求,无奢望,所以生命强大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寡欲”就是少欲,和“清心”是一个意思,但程度有所不同,“清心”有种超凡脱俗的意味,世俗人难以做到,“寡欲”却是可以做到的。人心不静,往往是因为欲望太多。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人生如果没有一个追求的目标,也会索然无味。对正常的欲望,每个人都可以用正常的途径去追求,从而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但不满足是人的一种本性,我们是永远不会觉得自己的欲望多的
♥只要是通过正常的劳动便能够满足的欲望,都算正常。更重要的是,看一个人内心的欲望是多是少,可以看他在不能满足欲望时,是否仍能安之若素,不会因此而感到不方便、抱怨和痛苦。
♥“寡欲故静”,寡欲者大都淡泊名利,注重内心的修养而不为外物所累,因而能够在红尘中做到“静”。欲望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源,当人有欲望的时候,就会为了满足欲望而“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清心寡欲”,自然不会有任何动作。现实中的我们忙忙碌碌就是因为欲望太多,当我们满足了一个欲望之后,另一个新的欲望又会产生,永远不会有终结的时候。因此,我们始终不得空闲,难以腾出时间修养身心
♥儒家认为修养身心主“静”,所谓“静以养德”,一个人必须要心如止水,没有杂念,才能做好修养身心的工作。
♥一个“静”的方法,那就是减少欲望。当我们没有欲望的时候,世间的权势、金钱、名利都不能动摇我们的内心,心绪就会安定,这对于修养身心是非常有好处的。
♥孙思邈曾经指出,长寿对大多数人而言有“五难”:名利难去,喜怒难去,声色难去,滋味难去,神虑难散。“寡欲故静”,静则能排除“五难”,人自然能长寿
♥“有主则虚”,“有主”就是有目的。当我们做到“静”的时候,则需要用另外一种东西来填充我们的内心,否则,心无一物,必如无根之萍,随波游荡。
♥用健康的爱好代替酒足饭饱之后的各种欲望,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舍弃浮躁,人生才能淡定如水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一个人在改正缺点和不良习惯时,很容易浮躁,将缺点一条条地列出来,恨不得一下子就全部改正,这样反而可能适得其反。还不如慢慢来,一次改掉一个坏习惯,这样,效果反而更好些。做事急于求成,恨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如果短期内见不到事情的效果,就会半途而废,不了了之,这就是浮躁的表现。
心浮气躁是很多年轻人的通病。具体表现为:做事情三心二意,浅尝辄止;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妄想鱼和熊掌兼得;这山望着那山高,熊瞎子掰棒 子,掰一个扔一个;耐不得寂寞,稍有不顺就轻易放弃;急功近利,恨不得一锹掘出一眼井,遇到一点儿挫折,就会焦躁不安,怨天尤人……这些浮躁的毛病,或轻或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人一浮躁,就会终日处在烦躁忙碌的状态中,长期下去,就容易变得脾气暴躁、神经紧张。浮躁还会使我们缺乏幸福感、缺少快乐,太过于计较得失。如果不能够有效地克服它们,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质量和工作的成就。
♥世上有很多聪明但浮躁的人,浮躁的人在短时间内或许可以取得一点成绩,但是,却很难成就大业。
♥我们要学会享受当下,这也是不浮躁的一种表现。浮躁的人往往焦虑于当下的失败,而忽略了生活的质量和快乐。他们用一些损人利己的手段去赢得金钱、车子和房子,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心灵慢慢被尘埃遮盖,他们不再有淡定的人生,只有更浮躁和不安的灵魂。淡定而不浮躁的人,即使生活赐予他的是苦难与失败,他也仍然能够从容面对
♥内心宁静,才能认清事情的根本
♥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能安心吃粗茶淡饭的人,都是一些德行高尚的人,他们像冰和玉一样清洁。而那些喜欢富贵生活的人,多半会为了荣华做出一些丧失尊严的事。这是因为,人的志气要在清心寡慾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是在贪图物质享受中丧失殆尽的。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知足”是由人,“知止”由自己。“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功夫做到细微处,一念起来,知止,不被带着走;一念消失,知止,如同不动。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在世人的眼中,物质匮乏的生活就是苦的,这是因为,我们把快乐建立在身体的享受之上
♥世人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永不知足,永不停止。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但在这个追求的过程里,他们要忍受着得不到和失去的痛苦,更不要说每天为了那超出人本身需要很多的物质财富所受的苦和累
♥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好处
♥一切都好。白衲衣、破卷席和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蔔和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性,宛如一轮皓月
♥一米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习”是练习,“劳”是劳动。现在讲讲习劳的事情:诸位请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它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于身体也一定有害无益的。换句话说:若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康健。
♥心平气和,才能内心强大
♥忍耐是一种人生的修行。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忍耐并非软弱可欺,恰恰相反,忍耐是心灵强大者的一种自然反应。忍耐是一种君子风度,是一个人胸襟博大的表现。能忍耐的人,往往可以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一个缺少忍耐力的人,很容易就被摧折,而有着强大忍耐力的人,则会在风雨中无惧而行,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世人往往因为不能忍,一句话、一件小事就可以引起纷争,搞得谁都不愉快。
♥如果能用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怒气自然就小了,也就不会为了一点小小的得失而大发雷霆
♥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人偏急,我受之以宽容;人险恶,我待之以坦荡
♥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生活中,我们往往在小事上,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不大的事情上,比较容易原谅,但对已经给自己造成巨大伤害的人,却很难做到一笑泯恩仇。其实,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我们都应该做到原谅。因为原谅别人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好过。
♥解决仇恨的办法不是报复,而是原谅
♥若有人因无知的恨而害我,我将用无私的爱来度他
♥有一句话叫“感谢你的敌人”。最好的报复方法就是忘记仇恨,甚至,对你的仇人说声“谢谢”
♥失去的永远都失去了,再怎么怨恨对方,也不可能让一切回到原点,怀着仇恨生活,折磨的只是你自己的内心。要幸福,要快乐,就要放下仇恨,释放了仇恨,才能释放心灵的痛苦,才能以微笑的面容面对生活
♥若被人诽谤,切切不可分辩。我常见有人被诽谤,就分辩解释,多受了亏。你不分辩,一谤便罢,更无余患
♥不抱怨,心中无嗔便是净土
♥不嗔,嗔习最不易除,“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什么是嗔?嗔包括一切及各程度的郁闷、烦躁、生气、排斥、反感、厌恶、嗔恚、吝啬、嫉妒、追悔、忧愁、悲伤、痛哭、恶念、仇恨、恼怒、怨恨、暴怒、毁灭等负面情绪。嗔的特相,是排斥、反击、凶恶、残暴
♥“嗔心”是要不得的,一旦养成嗔习就很难戒除,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不可让嗔心来破坏我们的情绪和心智。每天我们都可能生出无数嗔念,甚至时时刻刻都要谨防嗔唸的产生。任何不好的情绪都是嗔念,无论你的嗔念是否理由充分,都是要不得的
♥发怒时,人的情绪往往不受理智控制,举起手来就打人,别人的解释也听不进去。待气消了,后悔自己先前太沖动,但苦果已经酿成,后悔也来不及了。
♥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的确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具备这种能力,有几个基本方法:
◎请反复分析你的行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无论如何,你都要按照符合你最大利益的决定行动。
◎在发怒的时候,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怒气,数数或者暗示自己平静下来,都是好办法。当然,最好是保持良好心态,让自己别轻易发怒。
◎保持平和心态,在生气时,不要用力踩踏地板,不要大喊大叫,不要紧握拳头,因为当你这样做时,你的潜意识可能会不经你的大脑,就将你的拳头挥出去。在心情激动之时,可以静坐下来,降低音调,情绪就会逐渐稳定。
♥少一份争执,多一份从容
♥我们要学会放下自我,于人于己,少些无谓的争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腾出时间,从容地面对真正的挑战,才能集中精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放下放下,越放下,才能越快乐
♥人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想自己过得安稳自在,没有烦恼,就要做到减少欲望
♥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欲望过多,不加节制,便成了贪婪。欲望会不知不觉地控制我们的心智,绑架我们的心灵,使人一步步走进欲望设下的陷阱里
♥人只要有欲望,就有可能被欲望控制心智。比如,有一个贪官对什么都不在乎,就是爱收藏。有的人送钱给他,他不要,可一旦有人送来珍贵的文物字画,他就再也放不下了。你控制不了欲望,欲望就会来控制你
♥金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金钱、声色、名利,这些世人追求的东西,即使拥有再多也不会感到满足。它们是使人们堕入地狱苦海的工具,我们要厌恶它们,抛弃它们,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这些东西的束缚,自己的身心才能自在。
♥以淡泊之心处世,才能真正做到放下
♥真正的财富是从痛苦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而非痛苦本身
♥心被外物所牵你才会受煎熬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世间色、声、香、味常能诱惑一切凡夫,令生爱着
♥欲望就像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不能满足。欲望是人性中的一部分,无法泯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修剪自己的野心,让自己不做欲望的奴隶
♥当你有了超出自己能力的欲望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那些欲望吗?
♥不要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做人做事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是不行的,但是如果太在意别人的态度,就会失去自我。人活一世,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而不是做别人的应声虫
♥把生命最重要的时刻过好,不错过当下的美景
♥最重要的,不是昨天,也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顺其自然,便能万事遂心
♥修好这颗心,人生更从容
♥我们平时可以多观照自己的内心,时时反省自己,把那些污染我们心灵的各种垃圾和灰尘都清理掉。
♥学会自省,清扫内心尘埃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慎独,不自欺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群居,守口;独处,防心。
♥“慎独”应该是一种内在的要求,人们只有把道德变成自己内心的一种要求,才能够真正实践“慎独”
♥心安即是福
♥对善良的人来说,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良心。只要我们在做错事后,还能够感到不安,这就是好事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词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
♥好说话,说好话
♥通过自我警醒、悟知改掉坏习惯
♥看淡红尘纷扰,内心自在安闲
♥安好你的心,从容生活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人情应酬可省则省,不必迁就勉强敷衍。
♥珍惜生活,学会认真对待每一天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放下执念,才能等到幸福来敲门
♥人生不过是路过,没什么不可放下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书名】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2013年出版
【副标题】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
♥️谢谢你♥️我爱你♥️感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