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检选到土匀錍
太原检选到土匀錍
《文物》 1981年08期
太原电解铜厂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相配合,从废铜中检选到一件钟。此器形制似壶,敞口,短颈,双环耳,鼓腹扁圆,平底,圈足。通高31.5、内深29、口径11.4、底径15.5厘米,腹径长26、短18厘米。腹饰够索纹,底饰十字纹。颈部刻有篆书铭文一行六字:“土匀容四斗錍”(图一、二)。
铭文中“土匀”二字见于方足布币,是铸造布币的邑名。解放后山西阳高县天桥村的城邑。在方足布币中,邑名多书省文,如“铜础”书作“同是”,“虢”书作“郛”。
土匀的“匀”字是“均”字的省文,“土匀”即“土均”。“均”与“军”音同。“土匀”即“土军”。《汉书•地理志》:“土军县在西河郡。”北魏改置吐京郡。《水经注•河水》.“吐京郡治故城,即土军县故城也。”隋废吐京郡,改县曰石楼。石楼县在今山西省西部,战国时属赵。可知此器出自战国时期的赵国。
铭文中的?区”是“四斗”的古写。甲骨文和商周金文的“四”字,均书作“?”。古“半”字书作“金”,娜方足布背文“半”字书作“食”,下部的“区”即“斗”字,这同铭文中的“区”基本相同。我们认为“区”字即“斗”字。铭文中的“志”字未见著录,但从其在铭文中的位置和其字形来看,应当是“容”字。
经以自来水实测,这件四斗量的容量恰为7000毫升,其一斗合今1750毫升,一升合今175毫升。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两件战国量器“右里升",其一升的容量分别为187和184毫升。此量的容量数与“右里升"的容量数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