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光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与遭遇
太原光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与遭遇
《文物参考资料》 1957年01期
山西太原市北郊光社村附近是一个黄土层台地,一九五四年春,同蒲鉄路改修路线,通过台地西端,在挖取土方时,把其中包藏的遗迹遗物暴露了出来。五月初,我因到兰村路过此地时,看到新翻起的土堆上有大片的灰色土,颇似遗址迹象;翌日前往了解,见路两侧余留的台地断面上,现出大大小小的灰坑以及火坑痕迹,土堆中散乱有陶片,器足,兽骨,石器等,証实了是一个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这遗址的范围,南北长约三百二十步,东西宽约二百四十步,高出附近平地约一丈五尺左右。东边有一道直贯南北的深沟,沟东三十余步外,是一道宽阔的河谷地,再东则是与东山相连接的黄土高台地,其余北、西、南三面均系广阔的平原。
这个遗址从发现至今已遭受了几次破坏。一九五四年六月间,有某厂在此兴工修建,省博物馆知道消息后,即与施工部门取得联系,在平整地面挖掘灰池中,收集到陶罐、陶鬲、三足器、石斧、石刀等完整的文物十余件。以后工程停止,遗址得以保存无恙。
一九五六年三月太原市政建筑工程公司修建尖草坪到兰村的公路,从这个台地通过,事先旣没有和文物部门联系,在施工中也没有对工人宣传文物政策,保护出土文物,结果把遗址挖毁。四月十六日我因又到兰村路过,才看到这种情况,十七日与窦长佑同志前往调査,见原来的台地中间已修成了与南北地面相平的广阔大道,路东西留存的台地断面上,现出的灰坑非常稠密,大部厚达三米以上,推想古代人类在这里居住的时间,一定是相当长久的。
从台地中挖取的土方,一部分填了低洼,一部分堆积在东台地上,灰土里夹杂的陶片、鬲足、石器等很丰富。当我们在灰土里捡拾文物时,有些工人还感到奇怪,经我们解释后,工人纷纷反映他们所遇到的情况。有一位靑年工人说:•我们取土时,不时能碰到这类东西,虽然也感到奇特,但以为没甚用处,所以就随发现随抛弃了,甚至掘出完整的陶器,也会被人打碎,如今天上午,这里还扔着一件三条腿的陶器,现在不见面了,大槪填了马路!”有的工人说:“你们为甚么不早些来,若能预先给工人们讲明白,我们就能把碰到的文物保护起来,交给国家。”
有个工人保存了一件完整的大型三足陶器(图一),敛口,大腹,尖圜底,高七十余厘米,腹径近六十厘米,出土于村西北部原妙覚寺地基下。原来一坑内共发现这样的大型陶器三件,内中两件已破裂,工人们认为没用处,就干脆打碎。
谈到这件陶器之所以能得以保存,主要应归功于当地群众张子春与工程队第三组组长周连科的重视。张子春是新城车站的一位鉄路工人,一向爱护出土文物;一九五四年我们发现这个遗址时,在他帮助下曾了解到许多情况,同时我们也委托他收集出土文物。因此这次他看到这件文物后,费了很大的力气搬到村中安全地点,所以没有遭到破坏。可见群众是喜爱文物的,由于我们对保护文物政策的宣传不深入,才造成了破坏现象。
九月十四日,我们陪同上海博物馆的几位同志到此地考察时,又见当地农业社组织了大批人力,利用翻起的灰土,把陶片石块等扔到一边。我们从中捡取了许多文物,幷拾得卜骨一片。这是重要的发现,因此更引起我任,重视,至后馆内派了一位干部不时前往收集,得到了大批的考古资料。共捡到卜骨^一片,计有灼无钻的三片,有钻有灼的八片,大部是牛胛骨,正背面均经过刮削加工;有一片的骨臼部分削成平面,钻窠大小幷不一致,窠槽内也不规律,幷显有刃状器挖削的痕迹,正面有卜兆,无文字。
其他收集到的文物,以陶片、器足为多,而且绝大部分是绳纹灰陶,间有少数光面灰陶、三角划绞灰陶、附加堆纹、鼓钉灰陶,以及很少的光面黑色陶、回纹红褐色陶、篮纹灰陶、篮纹红陶。以大型三足器为多,敛口,大腹,圆底,形制奇特,为这个遗址的代表形式。其次有鬲、甗、罐、盆、盘、豆、杯、鉢、杵、环、纺轮等。器足形式多样,.除为数最多的圆形尖足外,尙有三棱尖足,伞形尖足,矛形三棱尖足,齐头圆足,靴形方足,兽蹄形足,扁圆足等。陶质以泥质为多,其次有细泥及夹砂粗陶。制作方法多捏制与模制品,尙未发现轮制的。石器以磨制的为多,计有斧、凿、铲、镰、锛、刀、球、环、纺轮、砺石、硏磨器等,其中又以石灰岩'磨制的有肩石鎚为最多。骨器有镞、刀、针、匕、鱼钩、刮削器、卜骨等。有的灰坑内发现有白1灰面,表面薄而匀,涂于草瓣泥上。兽骨中计有牛、马、羊、猪、鹿等。在东北部发现有红陶、彩陶、条纹陶等,很明显的是属于另一个文化。
总之,从我们捡到的资料来看,这个遗址具有许多特征,在硏究我国历史文化上,有着重要意义,若能加以科学发掘,可有更多的发现。不幸的是这个遗址从发现至今仅二年来竟遭到多次破坏;最近更严重的破坏又要来了:太原鉄路局工程队今冬扩建附近的新城车站,要利用这里的泥土平垫凹地,堆集路基,现在已集中了六百多个人力,开始向这个台地下手。我们曾与之交涉令移地取土,但无结果。现在正由有关部门联系鹤决,要是不大力加以制.止,这一个文化遗址必然将要遭到毁买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