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意识是HR成长的终极天花板,兼谈HR成长法则

Q1 您对“领导力”的理解?
“要想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最根本的内在品质一定是善良”,这是基于我多年对德鲁克的学习和体悟。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这也是我后来所有领导力课程的三部曲:
第一阶段“敬畏人性”,一定要敬畏人性,因为管理的本质就是释放人性的力量;第二阶段“传播人性的力量”,通过身体力行让别人感知到人性的力量;第三阶段,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修炼,让别人在你身上与你所推崇的那些卓越领导人身上,看到人性的光辉,影响大家走上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之路。
德鲁克讲过“只有经历过深深的绝望之后,才能建立自己真正内在的信仰”,“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和释放人性的友善”。
真正卓越的领导者,他的自信并不是来自于别人,而是自我朴素的修炼。
在我的领导力课程上,有一句话,我经常讲:“我分享的每一句话,都是我坚定不移地、身体力行地去修炼的东西。”我绝对不会去讲那些我自己都不信的话,我相信我自己,相信自己的探索与每一点启悟,所以每一次都很真诚地与大家分享。
亚马逊CEO贝索斯在谈到领导力时就曾经说过,“善良比聪明重要,因为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我认为,领导力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会随着你的个人成长,个人能力的提高,个人机会的扩大,边界不断地拓展,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
有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让你身边最亲近的人发自内心地尊重你,是比让成千上万人臣服在你面前,都更加艰难的事情。”所以我强调领导力的本质就是修行。
Q2 如何判断HR是否优秀?
我认为HR做得好不好,在初期,可以从三个层次去划分:
第一层,是甘于平庸、随波逐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第二层,想做一些事情,想体现自身价值,但是无所适从,迷茫困惑;
第三层,开始脱颖而出,有清晰的定位,对自己的工作创造价值有一定的追求,对眼前的问题与困难有勇气去面对;在这二者之间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寻找自己的价值创造点。
到这个层面,HR的职业生涯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再往上就是成为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成为公司的变革先锋,公司成功经验和企业文化的提炼者、维护者、建设者。
通过自己的个人成长和领导力提升,成为公司管理者学习的榜样、领导力的内部顾问,乃至成为公司CEO的有力竞争者。
如果你去研究一下,会发现世界500强中,有很多HR成为CEO的案例,我相信在未来,这也会成为一种趋势。
Q3 哪些要素决定了HR处于哪个层级?
第一、HR本身的特质
如果他本身有主动性、责任感,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创造一定的价值。如果HR比较平庸,但他努力想干,因为能力不够,就只能到“无所适从、不得其法”这个层面。但是,组织对他提出很多要求,外部压力逼着他变被动为主动。
经营意识,是HR成长的终极天花板。HR绝不能仅仅以专业人才自居,满足于做CEO的左膀右臂;而是从经营事业的角度,认识自己与组织的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去经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第二、企业组织
理想的层面是老大有远见,影响力比较强,非常重视HR,为HR配备很好的资源。
第三、社会大环境
最普遍的就是这个情况,因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激烈,逼着很多企业家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你不学习,但别人都在学习,你的组织能力迟早会落后于人。
我觉得像华为这些特别伟大的企业,与任正非先生的远见卓识与远大抱负很有关系。在20多年前,人们对人才还没有概念时,他已经为华为的长远发展有条不紊地布局,作人才的培养、开发、引进,在尝试打破组织的边界,广泛链接全球资源,利用外脑。这正是伟大企业家的体现。
总结来说,大部分企业都是因为市场竞争的加剧,被逼迫重视人才。客观上讲,对HR既是机会也是困难,机会是有了用武之地,困难是领导重视的同时又没有明确的路径。这对好的HR来说是天赐良机,对不得其法的HR来说就是折磨。

Q4 对迷茫困惑的HR有什么建议?
我特别推崇主席老人家说的一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句话用在HR层面,什么意思呢?
如果领导重视,这就是你的战略机会;如果领导不懂,这是你的战术考验。但是,战略上有优势并不等于你战术上没有困难;相反,战略上越有优势,战术上要求越高。
所以,对于HR来说,如果你企业的老板非常重视HR部门,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那你就需要特别当心了!
但大部分HR对此并没有概念,为什么呢?因为很多HR没有全局视野,总是把自己定位在需要领导支持的岗位上,而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是领导的左膀右臂,你是需要去强大自己支持领导的,而不是总是等着领导来对你发号施令。
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易事,这与HR的自我认知有关系。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现在的职业经理人普遍要面对的严峻挑战,所以我在给管理者讲课时,会特别强调“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最难的就是有清醒的自我认知与角色定位。”
我碰到过很多HR,不仅角色被动,还非常缺乏对业务的了解和战略性思维。这又涉及到我对很多HR的另外一个观察,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毛病——眼高手低。
HR一定要明白,你定位要高,要有责任担当;但你永远要明白你对一线的角色是支持、是服务, 在一线打拼的同事是最值得尊敬的,HR一定要有支持者和服务者的心态,这一关恰恰是最难过的。
如何判断你是否有这个问题?你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抛开我和老板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有可能影响老板的因素,有多少业务经理在遇到困难时,愿意跟我聊一聊?
这才是体现HR内功的地方,是他们的软实力。具备了真正的实力,就不会迷失在各种花里胡哨的新词和新概念中,少一些焦虑!
Q5 HR如何才能创造价值?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根本、理清顺序,最糟糕的是本末倒置。
所谓“抓住根本、理清顺序”,就是你永远都要清晰地认识到你所有的价值创造,是定位在组织和业务的需求上;你永远都要带着“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出发点去学习、去寻找资源。
对于想创造价值的HR来说,他一定会抛开本身的条条框框,与一线人员与业务部门去感同身受,在对他们的成功与艰难之处都有清晰了解后,再来看哪些方面是HR可以提供帮助的,这时就会有真正的用武之地。
我特别推崇大哲学家叔本华所说“要像天才一样思考,但是要像普通人一样说话!”
其次,要低调务实。
什么意思呢?如果认准了需求,初期的目标一定要调低,做的事情要坐实、做成、做出品质来。我非常不建议HR一上来就要建培训体系,搞人才开发计划。在一件具体的事情上,去下功夫,去寻找突破口,做到超出预期,才能让所有人对你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精神,都有非常具体的感知。
第三、心态要好。
“创造价值”是个过程,需要时间,HR要在一段时期内,有忍受大家误解的心态。当HR不被重视时,聪明的HR能看到,这反而是个赢得别人重视的机会。
我经常碰到跟我诉苦的HR,就常常启发他们,“老板不重视,你觉得工作很难开展;但如果老板重视的话,已经把fire你10次啦……”
第四、永远保持学习者的心态。
HR一定要爱学习。业余时间在理论上,要结合自己的水平、学习能力和层次,去不断强化和升级自己的认知。还要明白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作长期的学习计划和准备,需要坚持不懈。
HR还要多了解自己的同行和标杆企业,多去看看成功的模式,要深挖,要多问为什么,提炼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Q6 培养高管团队/高潜人才的建议?
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一定非常注重每一位员工的成长。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个人对组织的责任,也会对高管团队有崭新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远。背后的含义就是不管现实有多大的困难与挑战,对自己的高管团队一定要有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信任。因为伟大的事业,都是团队干出来的,这种信任的建立与个人的境界和层次有很大的关系,一定要修行自身,才能在这方面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其次,一定要认识到所有信任的建立,都基于潜力层次。要把潜力变成能力,远比拓展业务艰难。所以,对高管的成长、高管团队的互动关系,如何减少内耗,如何增强协作,它的挑战性与难度,要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这是个非常折磨人心的过程。
在心态上,我们一定不要为一时的成败而挫伤。因为高级人才的培养,一定是艰难的,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是需要经过凤凰涅槃的过程。这是一个企业发展到后端的终极竞争层面,这背后拼的就是人。所以,任正非先生才说“我们国家最终拼的是教育,我们的科技拼的不是投入,我们拼的是科学家”。
人才的培养,是千辛万苦的;而人才的流失,是轻而易举的。所以,这背后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是对CEO人生信念的终极拷问!
Q7 HR如何去选择、判断外部教练/顾问?
这取决于HR自身的判断能力。
第一、寻找值得信任的第三方机构
寻找顾问的过程和招募人才,本质规律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招募人才是长期合作,招募供应商是短期的。但我非常建议HR不要直接找教练本人,而是通过值得信任的第三方机构。
这几年,我不遗余力地强调“去中介是一个反市场反管理本质的行为,出发点良好,但效果极差。”一个社会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它越来越复杂。复杂的背后,是交易环节越来越多,带来的有形成本是低的,而无形成本是高的。无形成本是什么?是时间、信任、品控,而有形成本就是钱。第三方平台的本质,就是缩短供需双方在建立信任上的成本,尤其是缩短供需双方在建立信任上的无形成本。
第二、HR自身的心态要好
做教练时间久了,我越来越理解德鲁克所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是它理论的一面,而艺术却是机缘巧合的一面,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有运气的成分。
有时,明明不管是客户还是顾问看起来能力都很强,但总在某些方面卡顿,在磨合的过程中持续磕磕碰碰。在这个层面上,成熟的教练和客户都要有心理准备,一定要有底线思维。这就意味着好的顾问与好的客户,都要有勇气说“不”。
第三、教练是否有自己坚持的价值观
作为教练,我们永远都要牢记,要追求创造性,追求质量与思维的价值,要去感受赋能的喜悦与快乐,永远把收益作为目标的最后选项。
我很推崇一句话:“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正确的事情,认认真真地做到位了,结果是必然的。如果你有一颗为客户创造高品质课程、高附加值收益的发心,而且你带着这份追求,特别认真地付出与努力,结果是可以预期的!
这一点是知易行难的。现在,我们每天都在谈#向华为学习#,以我之浅见:
我们今天看到的更多是华为的结果,最值得深挖的是20年前,当华为还默默无闻时,它在做什么?为什么它那个时代会做那些事情?20年前,我已经非常关注华为,并一直在研究它的成长路径。所以我认为今天的华为,根本不是企业管理者们能学的,我们更应该学20年前的华为。
所以,我多年推崇的理念,就是“管理的本质是实践”。另外,有16字指引我的人生修炼,也分享给大家: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泰普洛领导力简介:
泰普洛领导力成立于2002年,以「唤醒组织潜力 赋能企业领导者」为使命,汇聚数位有国际化背景的资深顾问和实战教练,依托CPI人才测评、人才盘点、企业定制化内训、高管教练、内部私董会等业务组合拳,为企业提供持续创新的人才发展和领导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