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台词或演员背台词的少许理解
背台词并不难……也不聊太专业的术语,就想简单讲一讲吧! 包括我们当编剧的人儿,很容易将自己写的本子台词通通背下来,当然不是永远记得,一辈子印在脑子里,可只要是用心写的,就一定会在一段时间内,有某种牢记于心的感受,那什么样子的台词“很难记”呢? 例如说,随手写下来的台词,分几种情况…… 腆着脸讲,有一种是神来之笔的台词,自我感觉是飘飘然的样子,至少这种台词我会记很久;另一种情况是自已倒没上心的,不太在意,然后随手写,或当场改了下,却被某些工作人儿莫名其妙地吸收进去了,可能是一个导演,几位演员,其他同事等,直呼触及了某个人物的灵魂深处,或是一下子间便打动了自己,而这种紧要时刻里,某些特殊人群就会“记住了”,而你让他们讲出来,也是声情并茂的样子——其实是因为这个人儿已经融入角色当中,开始用自己的视角代入到他们所扮演的身份,快速的融为一体了。 当然了,对于没什么演技的新人,不学无术的演员们,仍然只会化身机器人,读一下“1234567”的流量明星——就不应该要求太高了,人家就是一个偶像而已,今天可以唱唱歌,明天可以演演戏,没有一个最终的成果并不重要,更多时候里,粉丝要的是一个人儿的成长,他们会用放大镜对自己洗脑——今天哥哥又参加了一个分猪肉的音乐大会,直接杀疯了,拿下了最佳中国风歌手、最励志新人奖、最佳国语新风尚专辑、华语最热门歌曲大赏、最……太多奖项了,数都数不过来了,演戏也如此之,全是分猪肉的奖项,每参加一个野鸡电影节,我们的哥哥和姐姐就能拿到一个影帝和影后,最差也是捧两个一长串文字的优秀奖项回家,这就是流量明星的硬实力,只要肯出席,就会拿奖拿到手软了。 每当我面对一部分无法用原声扮演角色的演员,不是因为普通话太烂的港台老演员,就是纯纯的配音时,尤其是重灾区的古偶剧云云,其实是松了一大口气儿,我知道好多配音演员也爱偷懒,或很常规的情绪波动,以及很庸俗的铿锵有力之感,还有很矫揉造作的分饰多角云云——至少他们能说清楚一个话儿,也不用看字幕,就能让观众朋友们听得懂,也知道你们在讲什么东西,正在做什么样子的事情,里头有多少的信息量,几句话关于过去、当下与连接于未来,等等。 演员念台词也可以偷懒的,我在片场不止一回看到新人演员装傻充愣的吞字,假装NG罢工,撒娇罢演,等等。 更厉害一点儿的偷懒方式是改台词,长改短,多减少,本来一长段的台词改成了几个字一段的台词,不仅破坏了里头的信息素,也进一步摧毁了长台词瞬间成型的独有文本爆发力;而将一个角色中的许多台词及戏份删减成为一两句话儿,这类工作通常是在后期制作中很合理了,就是剪片子会要求一个连贯性,有时不能太早给观众喂很多食物,免得吃撑了,有时也不能上菜太单一了,要荤素搭配,除非是风格化处理;故而,多减少,就意味着工作量锐减,0.8(一张A4纸80%的剧本)的剧本台词量完全可能杀到0.1-0.2左右。 那什么时候才可以长改短,多减少呢? 一个是编剧写错了,很严肃的问题,必须整改,或当场编新的话儿,一些更顺口且理所应当的台词等。 一个是改戏,不拍了。 一个是删减了,跳过了,烂尾了,等等。 一个是导演等主创成员默许了,有时不需要演员自己动手,那些资质太差的演员,或是无法作表演,讲长台词的演员——反正作为一个导演,我自己的想法是直接跳过吧!别要求太高了,人家演不来,心里也做好后期要剪掉这一场戏,不然就是再从哪里补一些东西回来了,这种就属于是创作者的“断臂求生”了,也有的朋友总觉得我这个女人挺好讲的——该坚持到底绝不妥协,但又不会经常拖人档期,除了业内正常的加班现象以外,其实我不是不想有所追求,只是不想浪费时间,用自己的生命陪你演几台很难看的戏剧,所以有的演员拍不了,我就退而求其次了,放弃了,找其他地方补回一点儿特色,实在不行就认栽了,无论如何,只要是因为一直NG而改戏、改台词的场景出现了,对于任何一个有自尊心与职业道德的老演员,哪怕是一些有追求的新人演员来说,无疑都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不过这些困难是可以战胜的,不是在今天早上完成它,而是接下来洗心革面以后,就能有机会超越它们,至于说,演戏的问题,改台词的事情,只要错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当舞台上的灯光给了你,却表演失误了,自己就会被冷藏上一段时间,也好让演员们检验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同时间,有的导演和编剧也在想,是不是对那些不算天才的演员太过于苛责了,过于精益求精了。 对编剧来说也一样。好多新人编剧,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喜欢抄东西,看起来档次也很低,只要你的阅片量够大,就可以偶尔抄到别人的创作精髓,短时间寄居其中。 另一方面则是大量阅读以后,当你的书写世界被进一步拓宽之时,能抄的玩意儿就更丰富了,然而你背的李白诗词并不是自己的作品,而你对《桃花源记》的改编也只是在接近于它们,甚至是在东施效颦,而不是终于找到了一个仅属于自己的创作中心点。 还有就是对于一个世界的观察力,对这些人类历史的判断力,对整个宇宙的重新塑造能力……它们的叙事之路也会使得创作者们更回到某种“母体”之中,也有可能在某种元文本中寻找到初始的语言形态。 更简单一点儿,就是说,我在写台词时,同一个人物角色,我拿生活中接触过的甲原型放了进去,与此同时,还有接连而至的乙原型、丙原型和丁原型呢。 更直白来说,所谓之这个女主人公,就是有我老妈子的影子,那是因为她(女主人公)讲的话儿,就是我老妈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口头禅罢了。 也可以二次创作的,我先是拿我老妈子的语言进行了二次编码工作,同时间,加入我外婆对她的评价,或是回到我外婆处于我老妈子那个岁数的人生境况,甚至可以将你的小女儿提前步入中年人的生活,等等。 这看起来很复杂吧,我也十分之认同你们的想法呢! 首先,你要知道,一个编剧要偷懒时,他们可以—— 先偷前辈作品(片子)的台词; 再偷流传至今的(理论上)所有台词; 接着偷从小到大一切收藏于心底的真实对话与各形式语言文本; 后面才是基于此的二次创作。 才是慢慢的融会贯通。 脱离桎梏,最后化腐朽为神奇。 对于大部分的编剧来说,能偷到第三步,已经可以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你现在问我这一边到哪一个境界了? 这还真是一个秘密,可以偷一下周杰伦,偷一偷《不能说的秘密》吧! 总之,给够时间,档期充足的情况下,用长台词来折磨演员,用很多看起来发白梦的方式拍片子,通常好多剧组工作人员倒是异常兴奋的,哪怕是假装打打鸡血,问问看摄影师和灯光师,可不可以拍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呢? 而对于演员也很棒了,长台词不难记,你一定会在段落中找到自己的落脚点,有的悲怆,有的喜悦,有的无能为力,有的一无所知犹如稚子寻乐。 总之,我在现实拍戏中,很少看到有几个认真演戏的演员是讨厌长台词的,的确会有人儿动了修改的心气,但他们好多都是想亲自处理一下自己的段落,像跳舞一样,安排好一个人儿的独角戏呀! 作者: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