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英语学习的阶段性
大部分学生进入大二后,尽管仍然刻苦学习,却感觉到进步越来越缓
慢,到了大三、大四, 不仅感觉不到进步,甚至出现了“怎么学还那样,
不学就下降”现象。语言学家 Larry Selinker (1972)把这种进步缓慢甚
至是倒退现象称为“石化” 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首先要弄 清英
语学习的难度及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英语学习的难度
耶鲁大学讲师在《自闭症讲座》中提到美国正常发育的儿童, 在两周
岁时能够听懂陌生人 所说语言的 50%,接近 70%。到四岁时,能够完
全听懂外人的话。到 5 岁时能够使用的词汇 达到 6000 个,而且他们几
乎已经掌握了所有的英语语言规则,同时表达中很少有语法错误。 这一
时期孩子在语用领域也有了发展,非语境下的谈话增加,即便需要从
成人那儿得到帮助, 但需要的帮助越来越少。他们不再只有交互式
对话,他们可以独白,讲故事。大学毕业时,他 们的词汇量可以达到
80000 至 100000 个单词。与我们中学英语大纲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词
汇大 纲、英语专业八级词汇大纲对比会发现,我们的大学生过了四、
六级时才认识 6000 词汇,还 不是完全掌握。而美国孩子五岁时,听
力已基本上没有障碍,在语言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而 英语听力障碍
对中国学生来说会持续很久。外语学习者与本族语学习者为什么会有
这么大的差 距,原因主要有:一、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思维活动要
借助于语言,英语国家人士除了 8 小时睡觉之外,他们每天平均有
16 小时在使用英语,一年达到将近 6000 小时,而中国英语学 习者
即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天 2 小时,到大学毕业时,10 年加在一起的
英语学习时间一般 不会超过 10000 小时,而且学习时间是分散的。
二、英语国家儿童在学习英语时,思维能力也 同步发展,英语思维模
式也随之形成。思维模式形成后,可以跟据掌握的思维模式创造语言,
就像我们学母语根本不需要学习语法,创造出的语言基本都符合语法,
学习到的新词也很容易 融入已形成的思维模式,因为任何民族的思维
模式都具有遗传性,可以说这些词汇本来就是与 民族思维模式融为一
体的,因此母语学习者学习生词要容易的多。 在外语环境下学习英语,
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对于英语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更 需要
长期的积淀。当然最好的办法是集中时间学英语,越集中效率越高,
越分散效率越低。当 前低龄化的英语学习,只是拉长了英语学习的战
线,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倒不如在某个 阶段集中学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