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官僚主义的根基,坐拥分配权和裁定权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内部控制——官僚主义的根基,坐拥分配权和裁定权
一、回村见闻
过年回老家,与长辈们闲聊:我们小队里,堂兄弟关系的两家邻居断亲了,几成仇敌。
多年积怨于年前爆发:宅基地相争、农田边界侵占。
你占和一寸,我占你一尺,除了争吵和谩骂,还大打出手。
其中一家在村里口碑比较好,平时为人比较实在,村里人都觉得他吃亏;
另一家仗着娘家有远房新戚在县里当官(也不知道是什么官),人人都得让着他们,谁离的近就会被他们咬一口,骂街能力更是无人能及,邻居们都不敢招惹他家,能忍就忍!
老人们私底下说:“他们县里有人,说一句话,比啥道理都管用!”
有回村的年轻人质疑:“国家不是除黑打恶,打击村霸吗?告他去!”
“人家亲戚是官,怎么可能成村霸?村霸都是上面没关系还嚣张的人,打官司更赢不了,只要不逼人太狠,忍忍就过去了!”
虽然农村思想落后,官本位思想比较深,但也说明一点:官僚主义有传统文化渊源!
现实中,人们对官的畏惧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对官的忍耐力也出奇的高,这是官僚主义得以存在的人心基础。

二、分清“领导”与“官员”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英明的君主都产生于开国的第一代或第二代。
因为他们不是官,而是领袖!
领袖,带着大家创业,带领大家争夺利益和争夺利益分配权!
但是,“官”,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手握利益分配权和裁决权,可以从财富创造者手中合法地获取利益!
所以,自从有“官”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产生“官僚主义”!
我们现在基本上都不叫“官员”了,而是“公务员”或“公仆”,可以降低人们对官僚主义的敏感性!
职场,同样如此!
带着你创业,带着你共享利益的,才是领导,他们担的风险高,获取的收益肯定要高,它本身也是合理的。
但是,一家已经度过创业期的企业,其中的管理者职位,很多并不会创造一点儿价值,他们就是官!可以仅仅通过利益分配权和裁判权来从你手中获取业绩和钞票!
这种事,司空见惯!毕竟他们是管理者,有几个管理者做具体业务?
表面上看这是他们的职责,但它存在的本身,就是官僚主义!

三、猪圈里的故事
网上看过一个小故事,充分诠释了官僚产生的机制。
猪圈的一头是开关,另一头是食槽!
猪必须先咬下开关,食物才会掉到食槽里,需要跑到另一头去吃,当猪圈里只有一头猪时,它咬一下就能吃到食物,这很公平:利益创造者也是享用者。
当猪圈里出现两头猪时,情况就变了。
一头比较聪明的猪,只守着食槽,不去咬开关。
另一头猪为了吃东西只得跑去咬开关,与另一个不干活儿的猪共享食物!
慢慢地,干活儿的那头猪能够吃到多少食物,完全靠另一对猪给他剩下多少,为了多吃食物,干活儿的猪不得不听从守槽猪的安排!
过一段时间,守槽的猪越来越强壮,而干活的猪则越来越瘦,所得的食物也越来越少!
如果哪一天干活的猪不去咬开关了,强壮的那头猪就会去咬它,欺负他,强迫它干活儿!暴力机关就产生了。
干活儿的越来越瘦,不干活儿的则越来越肥,也越强壮,吃得也就越来越多!
你可能希望主人见到那头变肥的猪,就会杀掉它,这样就会公平。
现实社会中,没有超脱社会的高维生命,或许有人希望上帝或佛祖来收走他们吧?
最有可能是:从外边跳进猪圈抢食儿的,更加强壮的猪。
你说,如果有猪跳进猪圈抢食儿,快饿死的那头猪是抵抗还是欢迎?

四、很多企业管理层本身就是“官僚”
大家看到的官僚主义:什么企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什么一言堂、不顾下边死活;或者脱离基层,搞小利益团体等等。
都是表相!
官僚主义的实质是:不创造利益的人占据了利益分配权,并通过分配权不停地加大自己的蛋糕份额,并不断地将其合法化、合理化。再不济也会用公正正义来粉饰和装裱!
企业管理中,如果只给管理层分配的权力,却没有对应的约束监督机制,主要没有对等的价值创造。
他们所做的工作,仅仅是什么沟通、协调、上传下达!或者包装了一堆高大上的说辞:计划、组织、监督和指导。
通通都是行政职权,属官僚分配权的一份子。
真正的领导者,与下属共担风险,甚至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创造更多的价值,然后与大家一块分蛋糕!
如果做不到,那就是在企业里“当官”,当官就一定会奉行官僚主义,其结果是:人员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内斗严重,真正干活儿的人却心灰意冷,企业能好吗?
组织扁平化,权力分散化,流程精炼化,才是去除官僚主义的最佳应对之法!
企业如此,家国亦如此,诸君可深思!
亲,多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