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伊芬底特星生态系统系列]寰球凯门——昆坎长涉龙

2022-09-18 23:22 作者:梦轩散客  | 我要投稿


原型:埃氏哈兹卡盗龙,南方盗龙

昆坎长涉龙

成年平均全长4.2m,极限个体全长5.3m,体长1.9m,臀高1.4m

鳍肢翼展3.7m

体重138kg

分类:泛动物界,异脊索动物超门,曲脊索门,泛脊椎动物类,鳍肢高纲,四足形态类,管肺超纲,奔蜥型纲,嚼齿形态类,双足形态类,虚骨龙小纲,拟神龙超目,异形羽形态类,混元龙超科,奇翼混元龙科,鳍鹫龙族,长涉龙属,昆坎长涉龙,(指名亚种)

同亚属近亲:三米级别的安氏长涉龙;

                   一米以上的锥吻长涉龙。

埃氏哈兹卡盗龙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来自南极地区的昆坎长涉龙巴布维尔亚种,这也是它们体型最大,尾巴最长的一个亚种
指名亚种远洋鳍鹫龙的侧视图

      昆坎长涉龙有着类似半鸟亚科的特征和趋向于宽吻凯门鳄与涉禽的生态位。虽然作为地栖动物体型和硬件明显不足,但凭借较大的群居规模和类似凯门鳄,火烈鸟般细致入微的育儿模式,它们还是成功趁着极热黎明导致的生态空缺,在高手林立的黑暗森林立足并成功扩散至全球。在迁徙路径因为捕食者的聚集而阻塞后,巨大的分布面积让它们分成了指名亚种,巴布维尔亚种,北部亚种,沼泽亚种四个亚种,平均体长在4.65米至3.15米不等,成为了整个科里面大种群体长最大的。因为本篇主要是讲黑暗森林里的种群,再加上这几个亚种除了体色和体型几乎就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今天就主要讲指名亚种。

①为张开的昆坎长涉龙指名亚种鳍状肢,②为缩起状态,可以看出始终明显的肢体特征。③为明显更加细长的远洋鳍鹫龙鳍状肢,几乎看不出其中前肢肢体的部分
昆坎长涉龙超长的尾巴和巨大的脚爪,注意它脑后长羽帮助扩大脑袋轮廓以减少天敌的觊觎


    刚才说到昆坎长涉龙硬件较差,我们现在就来感受一把这个下水下了一半的二把刀究竟是什么个配置。首先鳍鹫龙属最主要的特征是它们巨大的鳍状肢,这个由“无名指”和延长掌骨支撑起的鳍状肢可以折叠,也可以在张开后通过内部组织充入封闭的海水后膨胀至完全光滑,再加上掌骨与尺骨愈合提供的强度和表面鳞片状的羽毛降低,推力效果其实不错。它们的尾巴也基本与亲戚们保持同款,由可以伸缩的硬质长鳞羽组成的尾巴兼具舵与桨的作用。但是相比于几乎可以彻底变成实心鳍状肢且鳍状肢更加尖细的鳍鹫属成员,这种推进力就远远不够看了,同时相对较长的后肢本来是用来提供推进力和转向力的,再加上较圆短的鳍状肢本来可以在淡水沼泽和近海有着不错的灵活度,可这套系统又导致较大的足部,限制了其在陆地上的速度。较为低矮的后腿本来就使它耐力不是很好,最快速度方面又有足部结构拖累,四米级别的大个子在这种连树栖动物都能跑出48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的地方居然只有60公里每小时……显然真在陆地上遇上捕食者,它只能指望着快速进水里。当然这种水陆都不如人的情况不会是常态,要是真是这样它们显然也无法安心做一个脆皮。幼年的昆坎长涉龙足部比例远远大于成年个体再加上相对体型更快的速度和鳍状肢提供的稳定性,使得它们能够跃出水面,并在水面上长时期奔跑来逃避捕食者,最快速度超过45千米每小时,成年个体63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就相对来说不够看了,只能靠体型,灵活度,种群数量和合作自保随时受到天敌的威胁,种群数量整体在波动范围内缓慢下降。

 

宽大的尾巴一样是昆坎长涉龙重要的动力来源
①为平时昆坎长涉龙在陆地时脚爪形态②为陆地状态脚爪底部鳞片分布③为水里时脚爪底部鳞片分布④为水中展开的脚面瓣蹼的剪影⑤为脚爪落地在淤泥留下的脚印,它们的脚印往往由单独的指爪痕迹组成,很少连在一起,指根在奔跑时根本不落地。

    相比于速度,头骨方面,以摸鱼为主业的昆坎长涉龙就显得武德丰沛了很多。虽然因为为了适应水栖生活,和食物特点它们经历了包括眶前孔愈合,鼻腔变大,冠饰消失,眼眶变大且可活动,颞孔变大,筷子嘴,圆锥齿等特化特点。但这些特化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更长的三叉型上喙部和下部较短的人字叉型喙部配上强大的咬合力对任何动物都是不小的威胁,这套为了刺穿鱼类鳞甲而设计的武器完全不虚大型动物的厚皮。

可以看到它头骨上巨大的眼睛,颅后和下颞孔,几乎消失的四个小角,第一对特化成鱼叉的嚼齿和第二对有切割边的碾压型嚼齿

      更要命的是与为了飞行突刺强化头骨的长臂混元龙属不同,鳍鹫龙属保持了祖传的毒腺,昆坎长涉龙细长且实心的主突喙后部连着一根骨质毒管,可以排毒。虽然相对于体型只有单个排毒管的昆坎长涉龙很明显没有专门的毒蛇那么大,可是超过蟒蚺的体型带来的排毒总数必然也是空前的,平均干重超过五千五百毫克,最大达到三万毫克的排毒量里面是什么毒素呢?三百毫克的类河豚毒素,两百毫克的类箭毒蛙碱,五百毫克地纹芋螺同款α-芋螺毒素和ω-芋螺毒素,将近三百毫克内陆太攀蛇同款Paradoxin突触前神经毒素,近两千千七百毫克东部拟眼镜蛇同款Textilotoxin突触前神经毒素和Pseudonaja textilis SA突触后神经毒,近三百毫克的非洲藤蛇原装凝血毒素包括巴拉利在内的多种有毒氯化物或氟化物也占到一百毫克。但是这不是最可怕的,充沛的毒液排放量让这位大神可以游刃有余地增添毒液内容,其毒液中居然包含了可以借宿主细胞生产部分毒液内容的类病毒。这一套雪崩级毒液系统的功能本来是为了以最快速度秒杀因为体液渗透压过大可以通过盐析阻碍毒素蔓延的海洋速游鱼类,但在面对陆地或海洋大型捕食者时,这种极限神经毒也能起到极好的威慑力。这种化学防御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为了速游能力退化了颅后四个保护后脑和颈部的尖角,只留下两根装饰作用长羽的防御力空缺。这也是它们采用白色底色藏蓝色花纹却敢长期生活在黑暗森林里的原因。

虽说上面说的昆坎长涉龙好像很弱,但它的猎物也是饰纹支口鲟这类最大体长超过一米的肉食速游鱼类

       它们生活在黑暗森林沃鲁目中巨大的雨林湿地泻湖和岛屿区域,或徘徊于泥沼的周围,或漫游于静水的表层,也正因如此,去当地的长羽苗民旅行者根据埃氏长臂混元龙的介绍发音命名这种物种的词“金卡纳”是“沼泽”,“障碍”的意思。在夏季,星罗棋布的池塘和溪流让昆坎长涉龙可以有充足的鱼类资源供其按照涉禽的模式日常摸鱼,即使在相对较干的冬季,黑暗森林里的浓雾依然长久不散,密集的灌木与巨型地衣给予了昆坎长涉龙足够的隐蔽,它们通过具备六色视觉的巨大的眼睛发现猎物,然后通过伏击突袭,将长长的毒喙插入受害者体内,最终通过摔打将猎物骨头搞碎后吞下。特化的最后一对较平的嚼齿虽然能够用来压碎和切割猎物,但因为口裂大小的限制,其能够对付的猎物个体大小有限。幼年个体经常用这对嚼齿咬开类似田螺的腹足动物的硬壳来作为食物,但对于成年个体,体重在它体重十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鱼类和陆地单脊索动物才是主要的食物,它们很少再会去死磕双脊索动物坚硬的外骨骼。

往期回顾

星球简介篇

黑暗森林篇


[伊芬底特星生态系统系列]寰球凯门——昆坎长涉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