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狂怒——日本98式“Ke-Ni”轻战车
1937年,日本开始研发新一代轻型坦克,预计在三年内逐步替换老旧的95式“Ha-Go”轻战车。一年后,第一辆原型车被制造出来,但由于东京大本营更倾向于海上力量的建设,大部分资源都供应给海军,因此98式“Ke-Ni”轻战车的量产计划一拖再拖。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先发制人的情况下,日军的95式轻战车在东南亚的进攻十分顺利,当地民兵和英美教官被打得抱头鼠窜。而这一情况被大本营得知后,更是认定95式轻战车足够纵横东南亚和南亚。
然而时间来到1942年8月,随着美军开展一系列反攻行动,95式轻战车在M2重机枪和斯图亚特轻坦面前显得十分可笑。尽管大本营紧急批准了98式轻战车的量产计划,但由于海军急需重建,因此该车在1942年仅生产了24辆,这对于东南亚战局来说是杯水车薪。

在火力配置上,“Ke-Ni”安装了一座旋转式双人炮塔,搭载了一门37mm的百式战车炮(备弹120发),该炮在九四式37mm反坦克炮的基础上增大了药室容积,并加长了炮管,穿甲性能有了明显提高,主力弹种为穿甲爆破弹和高爆榴弹。
辅助武器为一挺7.7mm的并列机枪(备弹900发)。
(主炮最大俯仰角为-15°~+40°)

在装甲防护上,“Ke-Ni”为铆接+焊接的混合结构,车体采用倾斜式设计,平均装甲厚度为12~16mm,炮塔正面装甲厚度约为30mm,车体大部分区域已经能抵挡美军的M2重机枪在200m外的持续射击。

在动力系统上,“Ke-Ni”采用了一台130匹马力的百式4冲程6缸柴油机,搭配机械式变速箱,公路极速可达50km/h,越野性能良好。
整车战斗全重可达7.4吨,功重比约为17.57,加速性能良好。

尽管98式“Ke-Ni”轻战车的整体性能远超95式“Ha-Go”,且生产了约103辆,但直到日本投降都未投入海外战场。
目前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猜测是,东京大本营得知美军已在东南亚普及了M4“谢尔曼”系列中型坦克,该车对于98式而言是全面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