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习音乐只有考级一条路就不构成选择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源始会社
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基于之前李心草代表提出的“调整或取消音乐考级”的建议,上周我作为发起人和主持人,联动四位与音乐考级息息相关的人士,举办了一场线上圆桌对谈。探讨了一个音乐人群非常关心的话题:考级是否阻碍了音乐的发展。
这一次我们请到了西安交响乐团让古典乐接地气的职业乐手刘铮;家有鼓娃的操心宝妈芊芊;音乐培训学校少班主James;以及音乐生中的考级狂魔小方同学(已转达大家对小方颜值的称赞)一起来交流讨论。
他们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和经历表达了看法;也帮助我们从更丰富、更全面的视角了解音乐考级对各类人群的不同影响。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总结了各位嘉宾的观点,同时,也分享一下我自己对音乐考级与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想法。
01.音乐考级的利与弊?
直播之前,我们在B站和群里都发起了投票,了解大家对音乐考级的态度。结果还算在意料之中。60%的人认为在当下社会,考级是阻碍了音乐教育发展的。

这似乎也反映了大多数音乐学生的心声:考级把很多人的音乐学习变成了噩梦。
一部分琴童因为被迫考级从小被逼严苛训练,甚至挨打,这种痛苦伴随着整个学习生涯,导致最终对音乐深恶痛绝,完全颠覆了音乐学习的初衷。
就算是有些坚持下来了,但是在考级教育的影响下,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也非常欠缺。

就像音乐生小方从小学习钢琴和大号,有丰富的考级经历,但是他认为考级并没有对他喜欢上艺术产生任何正面影响,曾经的自己更像是演奏乐器的“机器人”;反而是长大后在国外学习时,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教育方式,才开始领略到音乐的乐趣。
而音乐培训老师James则强烈反驳了小方的观点。他认为如果没有考级,孩子在自制力巨差的年纪,根本不可能掌握一定的曲库量,单纯只按照自己喜欢的曲目练,对于音乐的成长有帮助吗?
当然这一点被坚持蒙氏教育观念的宝妈芊芊反击了,她认为孩子的天赋是不可低估的,要给与孩子更多的空间与选择。
芊芊的思考也更为细致,她认为在改革开放初期,考级间接促进了西洋乐器的引进,承担了极为重要的音乐普及工作;发展到现在,考级逐渐变成部分孩子的负担,成为部分家长虚荣心的寄托,确实是考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她依然认同,在眼下的大环境下:考级是目前音乐普及的重要手段。
刘铮老师同样肯定了考级的正面影响。
他认为考级用最简单的方式吸引了更多原本可能不会接触音乐的人来学习,这本身就是一种对音乐最好的宣传和普及。
总之,支持考级的人们普遍认为:如果没有考级,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乐盲,考级从一定程度上是促进了音乐教育的普及。
02.音乐学习,需要更多的方式与选择
听了四位嘉宾的各抒己见之后,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我们当然不否认考级为音乐教育的普及所做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考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考级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当考级成了音乐教育的唯一出路时,就必定会产生问题了。
一个人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时,做出的选择不叫选择。
琴童们的最大的困境在于,音乐学习的路上,几乎没有其他选择。似乎只有去考级,才能证明自己学过音乐。

也就是这样的唯一性,让“级”变得异常重要。于是考级市场产生了数不清的“乱象”:培训学校的高收费、家长们的互相攀比、孩子们越来越没有兴趣…
而这样的单一选择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孩子显然是最无辜的,他们几乎处在整个链条最被动的一方;不应该去过分责怪家长,因为大部分的家长并不是专业的音乐人或者教育家,只能顺势而行。
真正让音乐学习的选择变单一的,或许恰恰是某些音乐教育从业者(不是指全部,不要对号入座)。
或许是因为考级的方式能最直接地呈现出教学成果;或者教孩子应试是更简单直接的教育方法;又或者是通过考级可以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同样,想要改变现状,最容易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也应该从教育者的努力开始。
转变教育观念,开创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让音乐学习的目的不再单一和功利。
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这里的多元化是指什么?很简单,不以考试为目的,而是以实践与应用为前提。
比如,我们在读书时,英国文学是必修课。明明看起来和音乐毫不相关,但这却是成为一个音乐人重要的养分。
同样,我们在学校最多的经历就是在一个学期不断地加入各种不同的乐团,跟不同的人合作演奏。音乐本就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交流与表达情感的,只有在不断合作与交流中,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
可是当考级成为音乐教育的唯一选择和出路时,培育的方式也会变得单一而枯燥。
在音乐教育这问题上,家长和孩子不知道有其他的方式和选择,不是他们的问题;但很多教育者本身不知道,那就有问题了;教育者知道有其他的方式而不去做,那就是更大的问题。
我们一直在谈论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但常常停留在表面上空洞的大道理,很难真正去推进和实施。可事实上,只要从细微的小事开始着手改变,就是好的开始。
比如我们的嘉宾宝妈芊芊所提到的,可以让孩子去参加乐团,和别的小朋友合作交流,从陪伴中、从生活中真正体会音乐;而不是从考级开始,就以为音乐只是一个人的事。

也正如我选择做音乐审美系列科普这件事,也是想为所有喜欢音乐的人,尽可能地提供多一种选择。
之后,我们也计划筹备更多这样的论坛引导大家讨论和思考。比如或许你还在怀疑音乐教育的更多选择是什么?我们会在之后邀请更多角度和立场的人来分享自己的故事和观点,帮助大家打开思路和深入思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