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女性、房间与小说,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

2023-05-11 23:10 作者:Z小姐的自我修养  | 我要投稿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伍尔夫基于自己的两篇讲稿扩充而成的一本书。

(文中配图均来自原著,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在书中,伍尔夫以“女性和小说”为主题,直白地揭示了女性所面临的的社会环境。在书的一开始,伍尔夫就抛出自己的观点,“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那么她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金钱,另一样是自己的房间”。在其后的几章,伍尔夫花了大段论述来告诉读者为什么她会得到这个结论。

首先,女性和男性面临截然不同的社会境遇。伍尔夫用自己在牛桥大学极其糟糕的游览体验来引出话题。受邀来做演讲的伍尔夫在不知不觉间踏入风景如画的草坪时,被身穿燕尾服的教区执事驱赶。原因不过是因为坐在草坪上的只能是研究员和学者,而历史上一直都没有女性研究员和学者,故而女性只能走碎石小路。当她打算进入图书馆时,身穿黑袍的老人阻止了她。原因是,女士只能在学院研究员的陪同或者带有介绍信的情况下才能入内。

但伍尔夫并没有放任自己沉溺于这种被歧视且不尊重的情绪中,而是从环境本身思考到构筑这美好环境所需要的巨大花费。这就引导着读者将思路从男女对立的社会问题转向经济问题。由此,再转向女性创作与金钱的关系也丝毫不突兀。

牛桥大学的午餐和晚餐产生了很多问题,也引发了伍尔夫更多的思考。伍尔夫疑问,男性和女性的区别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女性和创作之间的关系?

伍尔夫试图从大英博物馆的经典作品中寻找到答案,解答自己的疑惑。结果真是令人吃惊且失望,那些关于女性的书居然都是男性作家写的。

为什么女性要由男性来书写呢?是因为最了解女性的都是男性么?并不是,只是因为女性没有创作的条件,也没有办法去刻画女性群像。

同时,伍尔夫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悖论:男性作家倾向于在诗歌中讴歌女性,将她们描述为灯塔一般光芒四射的存在;却又习惯了在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中贬低女性,将她们定义为智力低下、道德意识薄弱、体能更差、体毛更少又虚荣的物种。

当然,逻辑天才伍尔夫并没有在这种漫天描述中迷失。她从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转至午餐时结账的钞票,两张十先令的钞票,将读者从对性别差异的追寻中又拉回到自己的主题“女性创作与经济”。

虽然在文学作品中没有寻找到答案,但伍尔夫的思考还在继续。她试图去追寻历史上女性的生活轨迹。

伊丽莎白时代的女性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她们过着看起来衣食无忧却毫无权利的生活。在出嫁前,她们的婚配权归属于父母。出嫁后,她们的所有权利一并转移给了丈夫。丈夫拥有家庭的经济大权,掌握包括妻子的财产在内的所有金钱。丈夫还像主人一般,能随时殴打妻子。

所以,在男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女性无比尊贵!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她们无足轻重,可随意践踏和侮辱。

真是讽刺!

遗憾的是,文学作品中并没有对十八世纪前的女性有足够多的描写。所以,伍尔夫在文中虚构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茱蒂丝来增加理解性。

茱蒂丝是莎士比亚的妹妹。或者更精准地说,茱蒂丝是女版莎士比亚。她拥有哥哥莎士比亚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特点,迷人的外表,不妥协的冒险精神,才华横溢的想象力,对戏剧的热爱和无与伦比的戏剧天赋。

唯一她无法拥有的就是莎士比亚的性别。但这唯一的一点细微差别造成了两人截然不同的命运。

茱蒂丝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洗衣做饭缝补衣服,从事社会赋予女性的一切义务。她不能去读书去创作,在纸笔上浪费时间。为了摆脱早早嫁人的夙命,茱蒂丝趁着夏天的夜色离家出走了。但她可没有哥哥那样好的运气。茱蒂丝只能在被剧院经理嘲笑后,落入怜悯她的演员经理之手,在被无情占有之后落得怀孕自杀的下场。

所以,茱蒂丝不仅不能取得和哥哥一样大的成就,成为举世闻名的杰出剧作家,她甚至无法好好以女作家的身份活下去。

一切只是因为“它”是“她”,而不是“他”而已。

但是,历史上真的没有女性创作的戏剧作品么?也许有,但贞洁观和世俗让这些作家隐藏起来,将自己的女性身份隐藏了起来。由此出现了乔治·艾略特、乔治·桑等用男性化的名字做笔名的女作家。

也许你认为这一切只是伍尔夫自己的无端猜测,可能和现实情况并不相同。所以,伍尔夫在接下来的第四章、第五章用真实的女作家的实例来辅助说明。她们虽然走出了创作的第一步,但仍旧受到诸多限制。

最直观的表现是,女性创作出来的作品只有小说。但创作诗歌的诗人的地位要远高于小说家。上流社会的温彻尔西夫人和纽卡斯尔公爵夫人都为诗歌而形容憔悴,身心俱伤;多萝西·奥斯本只能以写信的方式才能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想。中产阶级的阿芙拉·贝恩成为第一个靠写作谋生的女性,但并没有打开女性创作的大门,整个社会依旧以女性创作为耻。

简·奥斯丁和勃朗特姐妹虽然成为了历史上为数不多留下姓名的女作家,但时代局限了她们的才华。因为她们的生活永远在一间狭小的起居室里,永远围绕着眼前的这些人和事,她们没有足够的阅历和人生经历去支撑更宏大的主题,以便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地淋漓尽致。

即使真的有人摆脱了这种处境,例如乔治·艾略特,她也不得不隐居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忍受着世人的非议。

对比来看,男性所面临的处境简直是天壤之别。他大可以风流成性,大可以招摇撞骗,这一切都将是他的写作素材。

所以,女性在一种艰难的环境下创作。她只能在狭隘的空间里,观察、模仿着其他人去创作,这使得她的作品显得很局限。而男性写就的小说却显得浑然一体,甚或成为千古流传的经典佳作。

但伍尔夫的本意并不在于批判某个人。她意在透过女性创作来思考女性本身。女性不应该像男性那样去写作,她应该保持自己的本性和特色。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来创作。也许女性想要创作的话,她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还需要有自己的态度、思想、观点,甚至是文风、句式、句法。

到了伍尔夫所生活的时代,女性创作的情形好很多了。毕竟,女性和男性创作的品类完全一致了。女性不止写小说,还创作诗歌、戏剧、评论、历史、传记、游记和各种学术研究著作。

经过很多年,女性终于获得和男性看起来一样多的权利了!

可悲的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总是很单薄无力。在简·奥斯丁的时代之前,小说中所有重要女性角色都是男性塑造的。而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庸,所以这些角色都只有在与异性发生关联的情况下,才能有出场的机会。也就是说,男性之外的其他女性就慢慢地被人忽略了。她们隐藏在历史之下,无人关注,直到她们的死亡。

而且,鲜少有文学作品关注到“女性之间的友谊”。也许,不是没有关注过。可能只是在男性视角下,女性只能围绕着男性转,女性之间的友谊显得很虚荣很浮夸且毫无意义,根本没有描写的必要吧。

但伍尔夫很清醒地意识到:在女性生活中,与男性的关系只是很微小的一部分。真是人间清醒伍尔夫!和异性的关系只是女性生活中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根本谈不到要生要死的地步。

伍尔夫也提及文学史上也出现了第一本关注女性友谊的作品《人生冒险》。甚至,伍尔夫很有先见之明地意识到,女性之间超出友谊之外的复杂情感也将非常有趣,完全可以成为文学作品新的领域。

最后一章算是总结性章节。伍尔夫深入阐释了柯勒律治所提出的“伟大的头脑是雌雄同体的”这一观点。伍尔夫还鼓励所有年轻的女士们勇敢地走上文学之路。当然,伍尔夫也再次强调了金钱对于女性创作的重要性。归根结底,金钱不是决定创作的关键,而是金钱给予了女性独立的底气和自由思考的时间、空间。

读完此书,我感慨于伍尔夫的女性意识,也感慨于伍尔夫的逻辑思维能力。她看似意识流的写法中蕴含着无可辩驳的逻辑,以及自己对女性创作的见解和看法。伍尔夫早早就意识到了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也早早就意识到了女性与创作、女性与男性的关系。遗憾的是,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很多女性仍然没有自己的房间,更不能自由自在地创作。当然,(我认为)刨除掉经济原因之外,整个社会赋予女性的义务,照顾家庭、(尤其是)养育孩子这些事情的拖累可谓功不可没。

毕竟,创作没有门槛,尤其是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女性创作真的相对伍尔夫时期容易很多。但知名的女作家、女戏剧家、女性自媒体人等女性创作者很多么,并不见得。言而总之,女性的光芒和才华在闪烁,但还可以更闪亮!我辈当共勉之!!

最后,这本书真的是短小而精悍,句句都是真理。

极力推荐每一个女性都去阅读!


女性、房间与小说,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