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陶思明:有不付出环境代价的产业

2022-03-03 14:56 作者:中国绿会  | 我要投稿

2022年2月28日,《中国环境报》以“光伏组件面临大批量退役怎么办”为题,报道了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对我国光伏组件退役情况的预测,即从“2025年起我国开始面临大批量的光伏组件退役,2030年报废光伏组件将达到150万吨,我国光伏组件报废量在2060年前会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认为“报废光伏组件回收与绿色处置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最后一环,是光伏产业闭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保障。”


这提示我们,光伏电站虽然运行中不排放污染物,发展光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国家和地方都在加快布局,但并非没有环境代价。光伏核心组件的生产一般认为污染很重,又面临光伏组件大批量退役成为固废后如何处置的环境问题。虽说其“含多种有价金属,资源回收价值极高”,理论上说“若能全量回收,到2030年,可从废弃光伏组件中得到145万吨碳钢、110万吨玻璃、54万吨塑料、26万吨铝、17万吨铜、5万吨硅和550吨银”,但这还要经过实践检验,也是要付出环境代价的。


而光伏电站更以面积取胜,有的光伏电站占地达609平方公里,即便是建在荒漠戈壁上,也有对自然生态的影响、野生生物适宜生境的占用、野生动物迁移通道的阻隔等。铺天盖地的光伏板如果安装在自然荒山、灌丛草地上,等于以光伏板取代了绿水青山。还有报道称鱼光互补电站压缩了鸟类生境,也有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电站的,从空中到地面没有了鸟类立足之地。更有大面积改变自然下垫面可能引发的其他未知后果等。光伏电站的这些生态影响,虽然还很少考虑甚至没有被提及,并不等于没有。


由此看来,所谓清洁能源或新能源其实各有各的环境问题,只是表现形式、出现阶段不同,我们应该全面的系统的看,既看到运行中不排放污染物这好的一面,也不用一好带三好式全然看不见不好的一面,而能够综合考虑产前、产中、产后各种环境问题。就生态保护看,建议各种新能源都能够自我设限有一些禁忌和红线,如水电应考虑为美丽中国和祖孙后代保留一批天然河流不予开发,风电场建设避开鸟类集中分布区和迁徙通道,光伏电站把各种目的地同时看作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防止大面积连续覆盖等。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都以自然为基础,实在没有不付出环境代价的产业。人类活动足迹早已超越大地承载力,各种新侵占自然区域的开发建设,都应该变一路高歌猛进为更加审慎保守,防止强调一点不及其余。发展新能源,就很需要统筹降碳和生态保护,积极平衡二者的关系,从而使清洁能源也能成为生态友好的能源。

陶思明:有不付出环境代价的产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