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偷钱纠纷案(微观解纷策略及案例解析第五章案例分析思考案例19)
调解技巧要点(如何处理纠纷最能反映调解人员的学识及素养,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效果减半。)
解决策略:“三知”,即知情、知点、知规则。知情是指明白案例反映的问题;知点是指明白纠纷涉及的知识点;知规则是指明白如何利用知识点所反映出来的规则分析、解决该问题。
理解:熟读调解方法并不意味着就能解决纠纷。方法的作用,在于让人知晓,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当事人很有可能会采取的行动,但不可照搬,因为其中涉及到人心,也就是当事人的判断。
理解:最大恶意的揣测,最大善意的处理。
案例19 12岁女孩偷钱纠纷案
案情简介:某年5月20日13时,张三(女,12岁,某县A学校七年级学生)到同班同学李四(女,12岁)家中玩耍,看见李四的爷爷(男,74岁,身体有恙)的睡房中床头组合柜(无锁)里有一扎一百元现金,便拿了一些钱就回家了。5月23日12时,李四的爷爷看见孙女在玩手机,立即到房中查看,发现床头组合柜里少了2100元,便质问孙女,李四否认,逐报案。当地派出所立案,于5月24日破案,经查:一是张三承认偷了2100元,分别给李四和自己各买一台手机合计800元(原因:李四想要手机,其爷爷不同意购买),剩余的1300元全部请同班同学李四、王五、赵六、何七等四人吃喝玩;二是张三全家户籍地为某县B镇,于今年2月从B镇C学校转到A学校就读,父亲在县城打零工,母亲长年卧病在床,爷爷、奶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赚钱贴补家用和照顾媳妇、孙女,全家五口人居住在租赁的70平方米瓦房,家庭十分困难;三是李四由爷爷、奶奶照顾,其父母在外打工,家庭条件不好;四是王五、赵六、何七等三人家庭条件一般。由于涉事张三未满14岁,当地派出所做出撤销立案决定,对其说服、教育,并组织双方当事人的监护人进行调解,电话与张三的父亲联系,其父以家庭困难为由拒绝调解和不同意赔偿及建议公安机关依法依规处理,致使调解工作无法开展。由于李四的爷爷未得到赔偿款,迫于无奈,每天到当地派出所和基层政府反映。为切实化解矛盾,解决赔偿问题,调解人员请求A学校协助处理,学校组织王五、赵六、何七的监护人参与调解,从道德的角度深度分析,建议监护人适当援助,被拒。李四的爷爷因上诉成本较高、受损金额较小等原因,不愿上诉法院,每天空闲时就到有关部门反映、投诉,影响当地派出所和社区、基层政府办公,工作人员劝导无效,历时25天。
问题:该案如何处理?
推理1:已知条件:张三12岁,当地派出所撤销立案,对其说服、教育。结论:适合调解,由张三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
推理2:已知条件:张三的父亲不同意赔偿和建议公安机关依法依规处理;李四的爷爷到相关部门反映、投诉。结论:张三的父亲不愿意承担赔偿责任,如不妥善处置,易演变成信访案件。
推理3:已知条件:李四全家户籍地为某县B镇,于今年2月从某镇C学校转到A学校就读。结论:不符合当地就读政策。
推理4:已知条件:A学校协助处理纠纷,王五、赵六、何七的监护人拒绝适当援助。结论:A学校不承担相应责任,对该起纠纷未引起高度重视,处理过程中未尽力。
推理5:已知条件:张三的家庭极为困难。结论:户籍地的基层政府应按有关政策予以适当救助。
推理6:已知条件:床头组合柜(无锁)里有一扎一百元现金,被12岁女孩偷走。结论:李四的爷爷安全意识淡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知识点:当地教育就地读政策、《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职能职责。
明确问题:赔偿问题。
目标:适当赔偿。
事情预判:

综合分析:
B镇政府救助和学校处理利弊分析:援助金额较小,方案均可行。若B镇政府救助解决纠纷时间较长,反而助涨歪风邪气,对社会环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学校处理的方式灵活多变,能快速、高效解决纠纷,既能避免造成不良的影响,又能对有关人员起到警示作用。
援助金额分析:根据推理6和上述分析,该起纠纷按责任划分赔偿,但鉴于张三家境特别困难,建议B镇政府或学校给予适当的援助。
风险分析:
风险因素:1.违规受理。2.事情处理不当。
影响:1.调解失败或不受理后,李四的爷爷上访,演变成信访案件。2.李四的父母与处理事情的有关人员或组织发生冲突。
原因:1.单方面调解。2.李四的爷爷身体原因。
风险等级:1.较大风险。2.较小风险。
应对措施:1.终止调解,但必须协调处理。2.特别注重沟通方式。
结论:两个方案均可行,由A学校处理更为妥当。以普通人的认知进行判断,赔偿金1700-2100元为合理区间。由于该案的特殊性,为化解矛盾纠纷,由B镇政府救助或A学校处理,向受害人给予适当援助(非赔偿款),故以情理为出发点进行评判,援助800—1200元为合理区间。
调解方法与技巧:利弊分析法+明法析理法+适当强硬手段法+预判法。
处理方式:第一步,当地社区、派出所、基层政府等工作人员采用明法析理法和利弊分析法与李四的爷爷沟通,大概率能转变其观点,接受援助方案;第二步,根据推理3,当地社区、派出所、基层政府等工作人员采用适当强硬手段法、利弊分析法与A学校沟通(特别注重沟通技巧,否则适得其反),能快速、高效解决纠纷。
本质:利;核心:当地教育就读政策、学校、职能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