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风险高165%,“无肉不欢”背后的科学依据是……


文章大约30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太长不看
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无鱼不成席。”近期,一项涉及1.5万人的研究发现,不吃肉更容易让人抑郁,使“无肉不欢”有了科学依据。
国际情感障碍学会官方期刊《情感障碍杂志(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发表了一项有关素食饮食与抑郁症关联的文章。
他们对巴西成人健康纵向研究涉及的14216名35~74岁参试者的相关数据展开梳理分析,并通过食物频率问卷调查了参试者近12个月的食物摄入情况。评估参试者抑郁发作情况(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

文献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5032722010643
【注】
素食(无肉饮食)定义为:过去12个月内从不或很少吃红肉(如牛肉)、鸡肉、猪肉或动物内脏、香肠、海鲜等;
抑郁发作评估包括5种类型:第1和2种:轻度抑郁发作,伴有或不伴有躯体症状;第3和4种:中度抑郁发作,伴有或不伴有躯体症状;第5种:严重抑郁发作,不伴有精神疾病症状。
研究者对比分析结果后发现:1.调整混杂区因素后,与吃肉的人群相比,不吃肉的人抑郁发作风险高出165%;2.某些肉类富含对心理健康比较重要的营养素,而不吃肉的人这些营养素摄入量更低,例如鱼类富含的ω-3脂肪酸、维生素B12、锌,这些都在过往研究中被证实与抑郁症关系匪浅;3.不吃肉的人每天超加工食品(不利于健康)摄入量更多,因此不吃肉并不代表吃得更好;4.过往研究提示,多吃蔬菜、水果和鱼类可以降低抑郁症发病风险,但高糖或含糖饮料、精制快餐食品与抑郁症发病风险增加有关;5.吃肉人群与不吃肉人群发生注意力不集中或健忘的几率,分别为15.5%和24.4%。研究人员表示,多种验证模式都表明,不吃肉与抑郁症发病率呈正向关性,并且与营养缺乏、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均无关。对于抑郁高风险人群来说,可以适当吃点肉,不但能获得更全面的营养,还有助于心理健康。
那么,为什么肉类能够让你有更强大的精神世界呢?
肉类营养丰富,加持精神健康大脑就像一辆昂贵的汽车,当你提供优质的燃料(营养)时,它就能发挥更好的功能,而肉类就是一款顶级“燃料”。这是因为,它富含可以滋养神经养护大脑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B12
肉类富含维生素B12,而B1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对DNA合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与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合成有关,因此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相关。
→锌
多项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锌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在小鼠试验中也发现,啮齿动物中的锌缺乏,会加剧抑郁症样症状,而锌的主要来源就是各种肉类,比如鸡肉和牡蛎。
→铁
铁是在大脑中创建神经递质的途径中必需的辅因子,低铁可导致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降低,从而引起抑郁、焦虑、惊慌、失眠,易怒等状况,想获取足够铁,肉类是首选食物。
→ω-3脂肪酸
在人类中,饮食中ω-3脂肪酸的缺乏,会增加罹患各种精神疾病的风险,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痴呆症、注意力缺陷等。而富含ω-3脂肪酸2种活性形式(DHA和EPA)的食物,大都是肉类食物,比如三文鱼、凤尾鱼、鲱鱼、沙丁鱼、牡蛎、鲈鱼、鱼子酱、虾等等。
→维生素D
很多研究都发现:维生素D在调节情绪和防止抑郁中发挥重要作用,肉类是维生素D的一个不错食源,比如牡蛎、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鲭鱼等。但肉类对人体维生素D的吸收更有帮助,这是因为很多肉类里都一并富含脂肪,维D是油溶性的,提高脂肪摄入量,也能更好提高维D的吸收率。对照研究也曾发现,脂肪摄入组比低脂饮食组,维生素D吸收量提高了32%。
另外,其他维生素B、硒等,都对精神健康有益,也大量存在于肉类食物中。
优质蛋白质,有益神经递质肉类对精神健康有益的另一个原因,藏在它的优质蛋白质中。优质蛋白质有益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常被称为脑激素,因为它们可以在大脑的不同区域之间进行交流,并且会显著影响我们的情绪,情感和认知功能。而动物蛋白不止吸收率高,营养丰富,还有一点就是富含有益神经递质的氨基酸。像是色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都被大脑用于合成各种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剂。这其中,色氨酸是生产“快乐激素”血清素所需的氨基酸,血清素缺乏会导致抑郁、睡眠障碍、焦虑等。再者,酪氨酸是制造大脑化学物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所必需的,这些神经递质是注意力、记忆、快乐、稳定情绪所必需的,它们还能帮你更轻松地应对压力。此外,甲状腺激素的生产也需要酪氨酸,甲状腺激素有助于控制新陈代谢速度,但它们在情绪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甲状腺功能低下是导致抑郁的常见原因之一。
像是鸡蛋、三文鱼、牛肉、猪排、鸡肉、鲈鱼、奶酪等食物中,都富含上述氨基酸。
帮助平稳血糖,稳定情绪肉类能够加持精神健康,还与它对血糖的影响有一定关系。当你吃米面糖等高碳水化合物的时候,你的血糖会迅速上升,胰岛素也会跟着大量分泌(帮助你处理高涨的血糖)。消化完后,血糖又会迅速下降,随着再次吃高碳水食物,又再次上升,频繁“过山车”式的波动,也会一并影响到情绪和心理状态,让你变得焦虑、易怒、失眠、暴饮暴食……很多人发现,高碳水饮食,只要一饿就抓心挠肺,想吃东西,而低碳水饮食,因为稳定血糖以后,情绪更加稳定,开始享受空腹的感觉了。
肉类缓和血糖的波动,因为它通常是由2个宏量营养素组成的,即蛋白质和脂肪,而相比较于米面为基础的高碳水化合物来说,蛋白质和脂肪对血糖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如何科学防抑郁的清单
→没事儿晒晒太阳
前面说过,维生素D对情绪和心理的影响非常大,它可以通过食源补充,但是,食源补充有限,晒太阳才是维D的更好来源。这是因为,太阳会最大化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大部分由人体皮下固醇类物质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形成),大约50-90%的维生素D需要通过阳光来形成和吸收,所以,没事儿晒晒太阳吧。
→不要刻意降低胆固醇
首先,胆固醇是合成维生素D的主要原料,胆固醇经皮肤内脱氢生成7-脱氢胆固醇,再经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生成维生素D3。其次,低水平的胆固醇水平已经被发现,和记忆力丧失、老年痴呆有关,还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甚至导致暴力和自杀行为。2001年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低血清胆固醇的受试者,自杀风险是高血清胆固醇受试者的6倍。2018年11月复旦大学的研究就发现:胆固醇越高,老年痴呆风险就越低。
→尽量不去喝酒
饮酒与精神问题之间有明确的关联,再者,很多人可能用饮酒来应对压力和焦虑,但却会加剧问题。
→少吃加工种子油
加工种子油,比如玉米油、菜籽油、大豆油等等,富含omega-6脂肪酸,而且高温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很多氢化物质,这些都会加剧体内炎症,损伤大脑。
→削减或避免摄入精制食物
各种精制食物,比如加工食品、精制米面等等,不止增加体内炎症,还可能让血糖长期处于“过山车”状态,影响大脑健康。
→适当减少一些谷物的摄入
谷物中的麸质等成分可能伤害大脑,导致肠瘘,引起很多疾病。2012年的小型研究也发现:少吃红肉的女性,比吃够推荐量红肉的女性,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要高出2倍之多。这是因为,肉类富含滋润大脑滋养神经递质的微量营养素、优质的蛋白质有助加持神经递质、蛋白质和脂肪可以帮助稳定血糖缓解暴饮暴食……总之,无肉不欢的你,这次又找到了多吃肉的理由啦。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