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生平简介(三)
狄仁杰曾经捣毁了吴楚地区的1700多所祭祀场所,只保留了大禹四人的。这可能是《神探狄仁杰3》的黑衣社案的灵感来源。
吴、楚之俗多淫祠,仁杰奏毁一千七百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
——《旧唐书·狄仁杰传》
吴、楚俗多淫祠,仁杰一禁止,凡毁千七百房,止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而已。
——《新唐书·狄仁杰传》
《神探狄仁杰2》里面提到狄仁杰怒斥张光辅杀良冒功,最终被张光辅举报的事情。而越王之乱是《神探狄仁杰1》里的《使团惊魂》《蓝衫记》的故事背景。
曾泰道:“是的,我记得。”狄公接着道:“听他说完这两句话,我彻底明白了,这些土匪是官军假冒。你知道,本朝计算军功的方式全靠斩获敌军首级的数量。当年,我为幽州刺史时,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宰相张光辅杀良冒功,残害出城投奔我们的百姓,将他们的首级呈给皇帝,以展示军功。我曾当着他的面说:‘如有尚方斩马剑,愿取你项上人头!’”
曾泰点点头:“这件事我曾听说过。回朝后,张光辅在皇帝面前参奏,说您是州将轻慢元帅,您也因此被贬到了剑南道。”
——《神探狄仁杰2·关河疑影》第四章
初,越王之乱,宰相张光辅率师讨平之。将士恃功,多所求取,仁杰不之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仁杰曰:"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光辅质其辞,仁杰曰:"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此非万贞何耶?且凶威协从,势难自固,及天兵暂临,乘城归顺者万计,绳坠四面成蹊。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尚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光辅不能诘,心甚衔之。还都,奏仁杰不逊,左授复州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旧唐书·狄仁杰传》
初,宰相张光辅讨越王。军中恃功,多暴索,仁杰拒之。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邪?"仁杰曰:"乱河南者一越王,公董士三十万以平乱,纵使暴横,使无辜之人咸坠涂炭,是一越王死,百越王生也。且王师之至,民归顺以万计,自缒而下,四面成蹊。奈何纵邀赏之人杀降以为功,冤痛彻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君颈,虽死不恨!"光辅还,奏仁杰不逊,左授复州刺史。徙洛州司马。
——《新唐书·狄仁杰传》
后来,狄仁杰进了来俊臣的窝里,通过承认谋反,换取了活命的时间,最终得以释放,做了彭泽县令,当年陶渊明做官的地方,《神探狄仁杰1》故事开始时狄仁杰做的官职。
未几,为来俊臣诬构下狱。时一问即承者例得减死,来俊臣逼协仁杰,令一问承反。仁杰叹曰:"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俊臣乃少宽之。……既承反,所司但待日行刑,不复严备。仁杰求守者得笔砚,拆被头帛书冤,置绵衣中,谓德寿曰:"时方热,请付家人去其绵。"德寿不之察。仁杰子光远得书,持以告变。则天召见,览之而问俊臣。俊臣曰:"仁档不免冠带,寝处甚安,何由伏罪?"则天使人视之,俊臣遽命仁杰巾带而见使者。乃令德寿代仁杰作谢死表,附使者进之。则天召仁杰,谓曰:"承反何也?"对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矣。""何为作谢死表?"曰"臣无此表。"示之,乃知代署也。故得免死。贬彭泽令。武承嗣屡奏请诛之,则天曰:"朕好生恶杀,志在恤刑。涣汗已行,不可更返。"
——《旧唐书·狄仁杰传》
会为来俊臣所构,捕送制狱。于时,讯反者一问即臣,听减死。俊臣引仁杰置对,答曰:"有周革命,我乃唐臣,反固实。"俊臣乃挺系。……德寿惧而谢。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好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俊臣命仁杰冠带见使者,私令德寿作谢死表,附使以闻。后乃召见仁杰,谓曰:"承反何耶?"对曰:"不承反,死笞掠矣。"示其表,曰:"无之。"后知代署,因免死。武承嗣屡请诛之,后曰:"命已行,不可返。
——《新唐书·狄仁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