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内核晨练,正确选择的f(x)规则,回答提问思路~
第三节,正确理解
吴居蓝和刘量体的初次见面对话,看懂言外之意,正确理解行为背后的“为什么”,表层背后的底层
在朋友家见,情时位势度理利上,位和势上都是吴居蓝有求于刘量体,所以,降低自己的“交互成本”,主动透露更多自己的优势信息,并且尽量拉关系,首先刘量体的背景是西北人,尽量往西北这边靠,刘量体的专业背景跟自己一致,也要拉关系,再表明自己的身份,IT设备代理商,这种靠关系找资源的,时机合适,感情牌打打,自己的价值展示出来,有筹码和对方谈利
有共同身份只能拉进距离,要合作,还得有可以交换的利益
这次的大题自己重刷后真的还可以了,现在也没有更新的水平了
多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我为什么不选择这样,走感性销售路线真的是太难了。。。还不如做个倾听者,多问问对方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去理解对方的不容易,给对方专业的信息支持,情感上倾听理解,感觉会秒杀拉家常。。。

第四节,行为动力
看一段经历,理解行为动力,好奇心,爱好,利益,成就感等等,都能成为动力,直到六段往上,才能扛得住负反馈
虎头说,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度量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叶教说的左手人性右手数字,度量就是数字一部分,是用来评估我们对人性的理解是否正确,根据结果来调整“度量”
情绪也是有度的概念的,如何处理情绪,情绪本身有时间空间的概念,而情绪的起因,个人觉得与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不信任是一致的,所以,处理情绪本身,不如去提升认知,“用认知放低自己”,用认知消弭情绪,段位更高的人,是因为认知层次更高,能力越强问题越小不容易引发情绪,见众生段位越高越懂人性,不会一上来就误解他人,也不容易产生情绪,包括肯定是不全能自恋自我中心,尊重自然规律、明白不能控制他人和事情,也不容易产生情绪
所以个人觉得,晨练里提到的情绪处理方法什么的,都太表面啦^_^,没有能理解情绪的起因本质^_^
如何驱动下属,这个是在后面的提升团队能力那里讲的

忽然意识到大题里面自己都有思考,为什么老板没兴趣了还耐着性子呢?从性格上,人就比较好,不会拒绝人,或者有道德准则,之前别人帮自己了,现在要给人好好解释,或者他的带团队认知,觉得需要鼓励下属汇报

第五节,有效决策
有效的决策,是依赖真知的
个人认为,如果模糊的认知凭感觉做决策,其实很难有运气一直决策正确,人生能不能做成事情有很多运气的成分,但是,如果100件事情,持续的跑内核,如果后面到50件的时候迭代真知到决策,那结果可能50%的事情能成——后面有25件能成,当然其实概率是逐步上升的,这里只是做个理解
但如果100件事情,都是用模糊的认知到决策,概率可能是10%,那就10件能成
前者是后者结果的3倍,而且到盖棺定论的时候才会有复利的结果——笨功夫迭代就是复利
认知和理解是决策基础,但决策也不一定就对——认知理解质地、运气都有关系,而且我们不能控制事情的结果的,因素太多了,没有认知的决策也不一定是错的

如何打消自己的冲动决策,把决策写下来,去反推潜意识里的认知,然后用理性来分析这些认知,重刷认知来重刷决策
决策和行动计划的区别在哪里,比如找刘量体合作是决策,目标是寻新增长,约刘量体吃饭是行动——是行动计划吧,行动计划是行动的一部分吗?
认知是表象,理解是底层,决策是做什么、怎么做,行动就是去做,那行动计划只是在节奏和执行方式上做落地性的操作,把理论变成实际的过程
所以约刘量体吃饭是怎么做里的,决策是可以调整的——复盘后认知理解决策都是要刷新的好么,如果是死磕决策执行,那其实问题不是分不清决策和行动,而是不懂复盘

明白目标-认知-理解-决策逻辑,的确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提问,现在在B站上,也有几个B站信息,怎么能做到***,那得问下他的身份、为什么要知道这些、想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是直接用正确目标-正确认知来回答
平时同事有问问题,也会最起码从认知上开始梳理,合适的时候也会上升到目标

有效决策的大题,回头看自己的迭代答案,真是很赞啊^_^
用数学思维,解题大致有几种,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计算题,但其实都是有已知条件,有定理公式,然后才有求解,的确是有x,有f(x),最后才求y
其实查理芒格的宝典就是100个f(x)吧,之前自己也就是想搜集所有的f(x)作为自己的宝典,人性规则就是一个f(x),公式定理的架构一般都有一个限制前提环境,那就是每个f(x)都有使用条件
职业生涯相关,换行转岗f(x),选行业,选职业,选老板,选城市
选行业f(x),行业周期,发展速度,人才供需情况
职业选择f(x),社会需要,个人喜欢,个人擅长
选老板f(x),预见未来、看见行业趋势,理性清单、不做list,舍得分钱
这么综合的公式^_^,才符合这么“伟大”的问题嘛

如果是自己面对这种职业生涯选择的问题,是怎么样的思路呢?
其实大部分是没得选的,有的选的人都是很厉害的,那些问要去哪个行业的,想换工作的,这难道是挑菜吗?
所以首先,是先问问他是什么样的背景,现在遇到什么样的困境,是否是有什么些资源和能力让他有的选,有时候问题本身都不是成立的问题,如果真的有能力挑菜,感觉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了——最起码知道怎么正确问问题,一般的人就是现在的困境无法解决,以为换一个地方能解决问题——我在坑里待太久真的很懂,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说不定全线bug,需要回答这种问题吗
真的能讲清楚问题,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刚开始是决心要好好培养销售能力,然后怀疑自己的销售能力,陆教指出我的问题是见众生没有段位,然后两年半后,我觉得问题是公司,然后师兄帮我分析出来,原来还是见众生的bug。。。之前在起明两年,才通过多次的接触教练终于了解了我,跟师兄认识三年半,我才能去求助、师兄才能问的那么详细深刻,最后发现问题症结,所以,问题真正的根源是很难通过一次咨询发现的,需要问题在教练的认知边界内+超级洞察力和提问者的深刻信任
那教练的答疑课现在越来越互动了,而且也愈发深刻,不过我还是觉得自己先学完课程吧,以后再去听答疑课,才会更有收获^_^,就按自己想的来吧

那就个人而言,真的选择那么多吗?岗位自己是真的喜欢销售,但是不同行业和公司的销售方式和工作时间差异很大,行业也真是隔行如隔山,要选适合自己的公司真的是非常难,最好的确是能拿几家offer里面选择,但,真有那么大的实力吗?C端自己以前是能这样选,但那是因为门槛低,而且实际上强度太大,B端真的是没那么容易的,虽然已经决定假如必须要换工作,预备半年时间专注的再研究和实践找工作这件事,还预备了一定的资金,不害怕痛苦才能自由啊^_^

第七天,有效行动
有效行动的定义,对目标有实际推动作用的行动
其实很靠认知的,比如,用户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他们只知道自己痛在哪里,所以跟客户沟通时,问他们现在有哪些问题,哪些让他们感觉不好,这种更可靠
为什么呢?^_^,我忽然明白了,因为用户大部分是认知级的,而解决问题需要的级别绝对高于这个,那从他们那里获取他们的认知,由懂底层的来判断问题所在更靠谱,他们是不懂底层的,所以决策做什么和怎么做也大概率是bug的^_^
一项工作内容要怎么解决,由谁来解决,先把此工作内容定位一下,是段位表的哪个段位、哪个部分,基本能知道需要什么能力来解决了,比如找到新产品实现增长,这个感觉都是行业趋势判定和资源部分了,需要的是六段+的人才吧^_^,公司战略方向选择了
找大公司副总裁谈合作,这属于贵人链接了

砍掉无效行动,是时间管理的一大秘笈,当然最早是砍掉无效目标。。。
决策是有时间和方法两个层面的
这一节就这些内容,那这篇也就先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