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课》第13课:设定自我和谐的目标,专心致志地休闲
第13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点,一是设定一个自我和谐的目标,二是如何面对压力。
1)设定自我和谐的目标(self-concordance)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朦朦胧胧的目标,但很少有人会认真分析这个目标是不是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
也许我们的目标很宏大,消灭贫穷、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自我实现等等,也有些人的目标关注自身,比如结婚生子、买个大房子、升职加薪等等,但是这些或宏大或狭隘的目标,真的能助力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吗?
要分析这一点,我们要分析为何要设定一个自我和谐的目标。
一个自我和谐的目标是建立在对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人格优势等进行详细分析之上的,也就是说,是真正了解自己之后提出来的目标。
让我热血沸腾地度过此生。
杰克·伦敦在他的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里发出了这样的嘶吼。
自我和谐的目标能让我们更快乐,能够有助于解决内心的一些冲突,消化更多的不和谐,同时自我和谐的目标还有益健康,让我们更加成功。
Do it better with pleasure,做一件事情能够为我们带来愉悦的时候,通常我们能够将这件事情坚持得更久。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愉悦感才能让我们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如何设定这样的目标呢?曾经写过一篇利用SMARK原则设定目标的文章,大家可以参考。
积极心理学与生活(3):如何列新年计划更容易执行?
首先要将这些目标写下来,只有写下来的目标才能够真正记住,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奋进。
其次给这个目标设定一个最迟达成日期。比如我要在X年X月X日之前完成这个目标。
最后,我们还要对目标进行细化,细化到每个月、每周甚至每天的努力内容。
老子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如果每天都去做一点有利于目标实现的事情?这里又回到我们的主题:例行公事般的习惯。
通过细化,我们可以将完成目标的过程变成例行公事(rituals),培养成一个良性的习惯,那么完成目标将指日可待。
比如我现在正在培养的一个习惯,就是定期更新自己的自媒体平台,这是一个向内探索的过程,期待明年的这个时候,向大家汇报我的新习惯养成心得。
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压力,尤其是生活在当今这个压力重重的世界。下面我们来分享如何面对压力。
2)如何面对压力?
我躺下睡觉的时候感到很满意,起床的时候就更幸福了。
陀斯妥耶夫斯基《白痴》
有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压力本身并不是问题,适当的压力对我们甚至还有益处。
压力培养了我们的忍耐力(resilience),压力让我们学会调整休息,从而更好地应对危机。
Tal举健身为例,健身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给肌肉施加一定的压力,比如撸铁就是给肌肉施加压力,让肌肉在一定的时间内被撕裂,然后通过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让撕裂的肌肉长出来,并且长得比之前更强壮。
这就是肌肉的生长过程,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撕裂-补充-生长的过程,我们会获得更加强壮的肌肉,并最终达到健美身材。
外在的压力作用于精神和心理状态,其实效果也是一样的,让大脑应对,再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更强的能力。但是去过健身房的人都知道,天天练只有拉伤肌肉的份,反倒是隔天一练或是隔两天一练才能获得效果。
因此,压力本身不会击倒我们,只有过大、过频的压力才会压垮我们,没有恢复(recovery)期,才是造成我们抑郁、焦虑、心理不适的罪魁祸首。
所以,一定要给心灵以缓冲之机,给它一个休息(恢复)的时间,心理层面的休息才是应对压力的最佳方案。哪些算得上心理层面的休息呢?Tal的推荐是冥想、瑜伽(短期休息)、健身、午餐(中长期休息)、休假(长期休息)。
这些休息方式都有助于我们恢复精力,从而获得持续的力量,引导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最佳。
记得孩子还小的时候,还一边带娃一边做翻译,生活被切割成了碎片,我严重缺乏休息时间。但我意外地发现,如果带娃时,我能一心一意地陪伴孩子做一些跑跑跳跳的游戏,非但不会消耗我的精力,反倒对我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有利,但是,如果我嫌烦,陪他们的时候想着别的事,那接下来的工作往往会出问题。
就是这样一个发现,扭转了一直以来的生活态度。原来,跟孩子们一起在公园里玩,陪他们嬉闹、跑跳,可以是另一种形式的休息。跑跑跳跳本身也锻炼了我的身体,此时身心是完全放松的,心理上是愉悦的,它让我获得了更多的心理舒适,从而应对接下来的压力。
而最不合适的就是工作的时候忧心忡忡,而带娃的时候脑子里又尽想着工作的事。这种一心二用才是最容易带来压力和冲突的。
设定好自我和谐的目标,学会享受生活中的休闲,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个世界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