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来自二战之血

我所愤怒的,并非是那些人,人性中固有的恶,而是他们本该知道的,并且该去遏制天性中的恶意与兽性······现实却是,那些人与“聪明的野兽”并无差别。
“战争最大的胜利者是苍蝇,人类的血肉喂饱了它们”——《我们的父辈》,当你有机会阅读《蝇王》的时候,你兴许会有同样的想法。
《蝇王》的作者是参加过二战的海军中尉,如果你去阅读前言和序的话,你会发现,这些东西是多么的有用。
先去了解一下剧情,还有作者的人生背景,再去阅读正文,你会发现,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你就能从想象中瞥见作者所经历过的事情,他告诉我们人如果不能自我约束,堕落得会有多快,所谓的“文明”就像是在修剪自己多余的枝干,从而使自己茂盛发展,而所谓的“野蛮”就是对自己不加管教,肆意生长,反而长势不好。
我很想详细地介绍几个核心的人物,但是当我发觉介绍起来差不多要把整个故事的脉络都描绘出来时,我想,我还是简单介绍一下人物的性格为好。
拉尔夫:他是大孩子和小孩子之中最接近于成人的人,被推举为所有孩子的头头以后,他尝试着为流落到荒岛上的他们带来秩序,尽管不善于思考,却也常常想破头似的,尽力演说,让大家知道规则以及该如何获救。
猪崽子:一个善于思考、洞察人心的胖子,常常说出很多务实而枯燥的话,而且患有哮喘病、不爱运动,使他在周围的孩子们中一直都是一个异类和嘲弄的对象,坚信规则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同时也是一个善良的人,虽然面对他人的嘲弄与撩拨也会感到愤怒并生气,但是他人倘若认错服软,他也会大度地不在追究。
西蒙:一个瘦高个的青年,眼中闪烁着矍铄、神采奕奕的光芒,患有一种先天的疾病,具有冒险精神,虽然话不多,但是也是一个乐于思考的人。
杰克:一个固执的红发青年,是唱诗班的头头,带领着两列的队员,后来自称是猎人,带领队员去打猎荒岛上的野猪,喜欢被人承认的感觉,十分争强好胜,对拉尔夫有所不满,甚至是日益不满。
很不幸的,因为我难以简略地描写整个剧情,我也就只好直言不讳了,当这些孩子们逐渐选择跟着杰克和他的猎人们吃肉的时候,拉尔夫、猪崽子以及集会的海螺都不再有那样的影响力了,那些跟着猎人们的孩子们如同组成了部落一样,给自己的脸涂上颜料,藏在面具后面,丢失了羞愧之心与道德观,他们蔑视规则与海螺,还有那个“阴阳怪调”的猪崽子,西蒙曾去调查山上谣传的“野兽”的真相,发现那只是个死去的飞行员,而后,他犯了病,想在最后一刻告诉众人根本就没有恐怖的“野兽”的时候,众人却把他当成了野兽,并打死了他。再后来,杰克几人趁夜偷走了猪崽子破碎的眼镜用来生火烤肉,在拉尔夫一行来讨要眼镜的时候,又用滚石杀死了猪崽子,俘虏了拉尔夫另外的两个伙伴——一对双胞胎。拉尔夫孑然一身,被猎人们用长矛赶走了,第二天,杰克召集所有人追杀拉尔夫,直到最后,拉尔夫几次逃跑,跑到了沙滩上,正好遇见了军舰与军士,才得以脱险,拉尔夫想起来一直以来的种种,不禁痛哭流涕,哭诉人性之黑暗。
这是由一名亲身经历过二战的人写的,甚至在末尾还“致敬”(讽刺)了一下同类的荒岛文学《珊瑚岛》(讲的是三个小伙伴流落荒岛齐心协力,打败海盗,逃出生天的故事),我仿佛能从文中看出战争的阴影一样,我注意到不少的细节,我从这些细节中去推想了作者在战争中看到的事情,“战争使人疯狂”,在脸上涂抹了颜料,就好像自己再也不是自己了一样,可以光明正大地丢弃自己的廉耻心,抛弃所有的文明与法律。
很好笑的,我还想到了我自己,拉尔夫、猪崽子、西蒙、杰克,这些人物的特点我都具有着。如果可以的话,我本就是个西蒙那样的人,但我面对的现实驱使着我像拉尔夫一样行动,像猪崽子一样思考,我也像杰克一样,渴望被人承认,渴望成为一种权威(正义的),我也是同样的固执,我像拉尔夫一样,尽力做到最好,时常说出像猪崽子一样的务实话语——大概是极为招人嫌弃的,我本身却又如西蒙一样,富有活力和探索精神 ·······我知道我一直都做错了不少事,但我始终坚守着我不可违反的戒律。幸甚至哉。
大概也正因为我不完全是个好人,所以才会想成为好人吧,正如有人因为自己太好了,才想学坏一点一样。
我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独一无二的人,这是我的梦想之一。
(“蝇王”代表着人类天性中的恶;“海螺”被寓意为规则与文明的象征;“野兽”代表了我们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