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医药生物行业报告:反腐推动医药行业生态净化,加速产业创新升级

2023-08-08 09:44 作者:报告派  | 我要投稿

报告出品方:开源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 医疗反腐推动行业生态净化,利于产业创新、健康发展

1.1、 医疗反腐持续时间长,本轮医疗反腐亦属于新医改一环

回顾中国历年医疗反腐工作,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国家就陆续针对医务工作者商业贿赂、企业行贿等问题,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打击。2013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重点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又在 2017 年,进一步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对医药代表的职能做出了明文规定。之后几年,每年都在针对特定的部分展开反腐行动。2021 年,财政部和国家医疗保障局首次针对医药企业进行重点治理,开始执行全国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2022 年再次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而 2023 年进一步升级,对整个医疗行业进行治理。我们认为次轮医疗反腐属于新医改的一部分,与医保控费、药占比、一致性评价、药代备案制、两票制、带量采购等一脉相承,目的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净化医药行业生态、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本轮反腐力度及覆盖面超越历史,对医药板块影响深远。2023 年的医疗反腐工作,以 5 月 10 日国家卫健委等 14 部门发布《2023 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的通知为起点,在健全完善新时代纠风工作体系、整治行业重点领域的不正之风问题、强化医保基金监督管理、深入治理医疗领域乱象、切实推进工作取得实效等 5 个方面提出 13 条要求。之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以及地方省份的卫健委针对医疗领域腐败的特定问题接连开展整治工作,在 7 月 21 日,国家卫健委等 10 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同时,为保证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卫健委等部门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1.2、 本轮医疗反腐特点是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持续高压反腐

特征一:医疗反腐政治站位更高,更严厉。
2023 年 5 月 10 日,国家卫健委等 14 个部门发布了《工作要点》的通知,从原来 9 个部门增加到 14 个部门,分别是教育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疾控局和国家药监局,将涉及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监管的相关部门全部纳入了机制,实现了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问题治理的全领域和全覆盖。《工作要点》中有 13 条,包含 5 部分内容,分别是健全完善新时代纠风工作体系、整治行业重点领域的不正之风问题、强化医保基金监督管理、深入治理医疗领域乱象、切实推进工作取得实效,突出了一个“全”字。同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将纠风部际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和纪检监察机关两股力量集合起来工作。2023 年打击力度和范围全面升级,反腐覆盖整个医疗领域,强调重点打击关键人物,目的是净化医疗环境,改善医患关系,建立长效反腐机制,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特征二:覆盖面更广、动员人数更多,涉及医疗行业全链条。
全国医疗反腐已经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全国医疗反腐的公告一经发布,全国各地医院纷纷响应。大到三甲医院、小到基层卫生院都在院内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集中整治活动。医院落地文件反映了反腐的部分重点,部分医院将医保问题与医疗、医药问题治理相结合,三医联动一体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同时,各地医院相继开展了自查自纠等活动。




进一步解决药械销售费用率过高的问题。即便在集采、两票制、医保控费等方式下开展医药销售环节,但是药械销售费用率仍然持续居高不下。从深市医药行业与整体销售费用指标的对比情况来看,医药销售可能存在更为隐蔽的利益输送问题,比如回扣式药品销售、福利式会议赞助、虚高式交易、定制式招投标和规避式设备投放等商业贿赂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两票制、医药代表备案制、国家集采、医保支付方式、零差率、医疗服务价格等政策不断完善和有力执行,留给药械企业不合规的空间将变得越来越窄。

医院内学术推广活动暂缓,长期来看正常的学术会议有望恢复。目前,医院减少了举办讲课、授课、讲座等活动,专家或者医生外出参加会议、联谊活动必须取得事前批准。同时,近期上交所围绕“医疗 IPO 企业开展销售推广活动”向中介机构提出四大关注要点,一是各类推广活动开展的合法合规性;二是各类推广活动所涉各项费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三是各类推广活动相关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四是经销商、推广服务商同发行人及其关联方的关联关系及交易公允性。我们认为不合规的学术营销会议将被取缔,但正常的合规学术会议将有序恢复,药品器械推广将逐步恢复正常。
重点治理医院外售药乱象。根据《2021 年医药终端格局和工业百强结构变化》报告显示,2019 年院内市场规模达到 13000 亿元左右,院外市场约 9000 亿元;而到2029 年,院外市场将以 16000 亿的总体量,打平甚至超过院内市场。药品终端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中,并且随着两票制、医药分家、药品零加成、限制药占比等医改政策的实行,处方外流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处方流转过程中也存在利益输送等违规违法问题,目前院外市场已被纳入强监管,在国家各个监管部门形成的合力之下,医疗机构与零售药店之间的非法利益输送链将会被斩断,规范的零售药店则更为受益。
1.3、 本轮医疗反腐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各地医疗机构广泛开展自查

医疗反腐风暴席卷,落马院长数量已创新高。2023 年以来,截止 7 月 31 日,19个省和直辖市总共有 156 位院长落马,数量已经远超往年院长被查数量,其中地市级及以上医院院长数量为 95,占比 60.9%,而县级医院院长共有 61 位,占比 39.1%。
广东省不仅在院长落马数量上位居第一(36 位,占比 23.1%),而且在地市级以上医院的统计中高居榜首(29 位,占比 30.5%),可以看出广东省在医疗反腐领域中的力度之大和决心之坚,对职位相对较高的人审查更为严格。而在县级医院落马院长统计中,四川省位列第一(18 位,占比 29.5%),体现了医疗反腐行为覆盖面之广,对县级相对较小的医院的腐败行为绝不姑息。此外,从月份中的院长落马数量来看,2月份开始,落马数量没有递减趋势,反腐高压态势一直在持续。





各省市医疗机构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在《工作要点》解读中明确指出了深入治理医疗领域乱象,严格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持续推进《全国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2021-2024 年)》,严肃处理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违法违规牟取个人利益行为,明确行业底线、红线。因此,各单位开支教育、学习,进行思想动员,组织自查自纠,整改自查发现的问题,对主动说明问题、主动投案的人员给予宽大处理。各地医院要求全院医务人员主动清退讲课费、培训费、研讨费等不合理取酬。除了清退医生的不合理收入,各大医院也相继发出禁令,明确规定不接待没有备案的医药代表。




1.4、 医药二级市场将逐步回归理性,板块有望企稳

反腐短期影响了市场情绪,2023 年 7 月 31 日-8 月 4 日医药指数下跌,其中跌幅较大的板块分别是化学制药、医疗设备,但医疗研发外包、线下药店板块上涨较多,我们预计市场将逐步回归理性,与反腐关系不大的 CXO、血制品、部分医疗服务(如体检)、院外产品以及受益处方加速外流的零售药店板块有望率先企稳。




2、 创新药械、临床价值高的品种将充分受益,终端关注药店及民营医疗龙头

2.1、 医药板块销售费用整体均衡,部分板块偏高系归母净利润和营收高速增长

根据 Wind 统计,医药板块 2018-2022 年销售费用、广告推广费用 CAGR 整体均衡,医疗器械整体偏高,其中医疗耗材广告推广费 CAGR 最高,体外诊断其次。但从同期归母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CAGR 来看,医疗设备、体外诊断板块利润营收增速远高于销售费用和广告推广费用。





2.2、 药店:政策推动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加速处方外流

反腐工作开展有望进一步推动处方外流。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药分离、分级诊疗、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带量采购、两票制、双通道、医保改革等一系列政策逐步落地,医院内处方药持续外流。在此背景下,反腐工作的开展将整治医生不合理开方行为,有望进一步推动处方外流。
政策推动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加速处方外流,零售药店将成为处方外流的主要承接主体。2023 年 2 月 15 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高度重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工作,将门诊统筹基金用于扩大医药服务供给,保障居民更好的享受统筹医保便利。
政策发布后推行至今,各地纷纷响应,据《中国药店》不完全统计,截至 6 月中旬,约有 18 省 4 万余家药店已纳入医保统筹管理,增长迅速。
龙头连锁药店在供应链、价格、品种、厂家资源支持、专业服务能力等方面领先中小药店,随着处方外流规模扩大,龙头药店有望受益。
院边店是处方外流的重要一环,可以做到便利性、专业性,便捷的购药地点将是院外处方购药患者的首选。近年来,各大零售药店企业加快院边店的建设步伐,提升承接处方外流能力,我们预计未来各大零售药店企业将延展院边店布局,为承接处方外流占得先机。


从现有统筹资质门店数量来看,龙头零售在处方外流的大趋势下抢占先机,积极布局门特门慢统筹门店和“双通道”统筹资质门店。国家出台有关特慢病定点零售药店享受医保统筹支付待遇的政策,打开了医院特殊病用药、慢性病用药市场的大门,特慢病医保支付统筹资质能有效促进处方药销售,为零售药店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未来随着更多门特、门慢用药品类纳入医保统筹、部分病种医保报销比例提高,特慢病统筹医保定点药店将具备更大竞争优势,各大药店目前皆积极建设特慢病统筹医保资质门店。随后国家大力推行“双通道”统筹资质门店进一步为零售药店承接处方外流扩面。截至 2022 年底,门特门慢统筹资质门店布局益丰药房 1300余家、老百姓 1053 家、大参林 747 家、一心堂 1093 家;“双通道”门店布局益丰药房 197 家、老百姓 227 家、一心堂 221 家、健之佳 124 家,在所在区域具备数量优势。从专业服务能力来看,龙头药房执业药师储备充足,重视员工专业药事服务能力提升,以积极对接处方外流,持续提升龙头药房申请统筹资质的竞争实力。




各地积极推动处方流转平台建设,为处方外流提供线上流转处方渠道,进一步加速处方外流,药店龙头更具承接优势。处方流转平台让患者可通过第三方处方信息流转平台,自由选择在院内取药或到院外的定点药店取药,为患者提供更多购药模式。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推动处方外流的政策,各地区也积极推行电子处方服务并加速处方流转平台建设。零售药店龙头依托资金优势、规模优势,运营智能化程度高,信息系统更为完善,为对接处方流转奠定了良好基础,较中小药店更具备优势。根据各省市医保局、卫健委官网披露的处方流转平台建设情况,全国约 22 个省市开启了处方流转平台建设工作,其中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等约 13 个省市处方流转平台已落地平台建设实现了医院与药店的对接,随着处方外流不断深化,我们预计各地将进一步推行处方流转平台建设。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医疗 / 健康 / 养老 /

医疗器械 | 体外诊断 | IVD | POCT | 医疗影像 | 医药产业 | 生物医药 | 医药电商 | 康复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智慧医疗 | 互联网医疗 | 远程医疗 |医疗机器人 | 医疗大数据 | 医疗耗材 | 医疗设备 | 儿科医疗 | 高端医疗 | 海外医疗 | 医疗租赁 | 眼科医疗 | 医疗租赁 | HMO美国医疗 | 大健康 | 健康体检 | 运动健康 | 女性健康 | 保健品 | 医疗美容 | 整形 | 美容仪器 | 连锁医院 | 民办诊所医院 | 宠物医院 | 互联网医院 | 医生人群 | 养老产业 | 养老地产 | 银发人群 | 人口老龄化 |

医药生物行业报告:反腐推动医药行业生态净化,加速产业创新升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