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突然叫嚣要碾压中国钢铁制造,还要控制世界钢铁价格?
相信国内有很多人听过印度塔塔集团。
塔塔在印度的地位几乎等同于三星在韩国,产业横跨化工、钢铁、金融、航空、软件、汽车、基建、医疗、零售、教育等领域,承包了印度人的生老病死。
2017年塔塔集团营收高达1107亿美元,略高于中国华为,塔塔实力可见一斑。其中,钢铁是塔塔集团赖以崛起的支柱产业。
11月22日,塔塔钢铁CEO纳伦德拉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近期,美国和欧洲加大了基础建设投资,预计未来十年,钢铁需求量会高速成长。塔塔钢铁已做好准备为全世界提供优质的钢材。
纳伦德拉强调:“过去十年钢铁市场一直由中国出口主导。现在,世界钢铁贸易不再由中国推动。”言下之意,无外乎塔塔准备取代中国,主导全球钢铁市场。
从全球市场来看,塔塔有乐观的理由。毕竟,美国刚刚通过了1万亿基础设施投资议案,有需求。
欧洲钢铁厂受碳排放的制约无法全力生产,中国又在去钢铁产能,塔塔顾盼自雄,感觉没有对手了。
可事实真如塔塔所愿吗?恐怕没有那么乐观。
塔塔钢铁第一次溃败
印度大公司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他们严重依赖国际市场。无论是客服、软件还是钢铁,均以出口为导向。
班加罗尔星罗密布地分布着上万家软件公司,绝大部分服务于海外公司,给他们做廉价外包服务。
印度引以为傲的客服更是如此,微软、苹果等巨头均把全球客服中心设在班加罗尔,利用印度人英语水平高+人力便宜的优势,服务全球客户。
塔塔钢铁也不例外,由于国内需求低迷,塔塔钢铁致力于布局海外,工厂遍布英国、荷兰、印度、新加坡、越南、泰国和中国。
印度本土的工厂产能仅能排第三,产能最高的工厂在欧洲。塔塔的国际化程度远比中国公司要高。
钢铁曾被视为工业化的重要指标。新中国在工业化建设工程中,紧盯钢铁产量,把钢铁称为“钢铁元帅”,元帅升帐,工业兴旺。
所以,中国钢铁主导全球钢铁贸易的基础建立在国内庞大的需求之上。全国各地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厦和工业园区催生出一个庞大的钢铁工业,2019年中国合计生产粗钢9.96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3%。
有国内市场兜底,即使钢铁产能过剩,中国依旧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结构优化,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不至于把销售全部寄托在外国人身上。
塔塔不行,印度搞了几十年工业化,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国内有市场,只能依赖海外。甚至,为了方便出口,塔塔直接把工厂设在欧洲。
2007年,塔塔出资113亿美元收购欧洲第二大钢铁公司英荷克鲁斯,想趁着中国钢铁需求暴涨,分得一笔红利。至今113亿美元都是印度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计划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中国工业化水平比印度高多了,没过几年,国内钢铁产能就过剩了,从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大量质高价低的钢铁冲入海外市场,压低了全球钢铁价格。
欧洲的塔塔钢铁工厂根本无法抵御中国钢铁的攻势,他们发现从中国出口来的钢铁,比欧洲本地生产的还便宜!
2015年,塔塔钢铁宣布关闭英国的三间工厂,裁员1200人——距离塔塔收购英荷克鲁斯不过7年。
塔塔钢铁称,2013年-2015年,欧洲进口的钢材数量翻了一番,来自中国的进口量翻了三倍,导致英国工厂资不抵债。
塔塔要求英国政府立刻启动反倾销,降低营业税,拯救岌岌可危的塔塔钢铁在英业务。
一年后,塔塔再也支撑不住,宣布出售所有英国工厂。“我们在塔尔伯特的工厂每天亏损100万英镑,裁员已无法弥补损失。”
塔塔雄心勃勃,意图称霸欧洲钢铁市场的第一次尝试就此落幕。更讽刺的是,2019年,这些被塔塔抛弃的英国钢铁厂又被中国企业收购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
有句网络用语来形容塔塔很贴切:雨停了、天晴了,你感觉自己又行了。经过几年蛰伏后,塔塔钢铁一看美国通过了1万亿基建计划,瞬间“满血复活”,感觉自己的机会又来了。
可美国人会采购印度钢铁吗?答案是否定的。
早在2018年,特朗普便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对印度钢铁加征25%的关税。无疑给没有价格优势的印度钢铁雪上加霜。
美国自己同样有强大的钢铁工业,尤其是特种钢,美国技术独步全球。
看看美国航母上的弹射器,为什么其他国家都造不出来,关键在特种钢材质上,其他国家的钢材承受不住弹射器巨大的助推力,只有美国有这样的技术。
近30年,美国是把工业转移到了国外,但关系到军事的核心工业一项没有转,完完全全保留在国内。
美国连特种钢都能造出来,基建用的粗钢,会从印度进口?有人会说:印度钢铁便宜,美国人工贵。
这种说法忽略了拜登推出1万亿基建计划的初衷,基建计划本来就是为了增加就业,给美国工业“输血”,不是成本高低的问题,是就业和产业结构的问题。
而且,美国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地价等手段帮助工厂降低成本,弥补人工成本过高问题。
塔塔钢铁仅仅因美国宣布一个基建计划,就判定未来十年钢铁市场将迎来爆发期,有点自己给自己打气的味道。谁叫印度国内市场狭小,塔塔只能依靠外国市场呢?打铁还需自身硬。
近几年,印度塔塔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开始向中国学习,在无锡、厦门、辽宁建成了三家钢铁厂,利用中国便捷的基础设施和庞大的铁矿石进口量,压低生产成本,做转出口生意。
同时,塔塔在中国大规模采购钢铁设备,运回印度国内,改建老旧的国内工厂,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加上印度低廉的人工成本,目前塔塔钢铁公司的制造成本号称全球最低。
数据显示,市场条件好的情况下,塔塔钢铁毛利率可以达到42%,相比之下,全球其他顶级钢厂,平均毛利仅20%-30%。
塔塔钢铁的粗钢制造成本,已达到了和中国抗衡的水平。
但高端特种钢方面依旧是一片空白,自家航母造造停停,主要原因是要等俄罗斯运来的特种钢,大大拖延了建造速度。
在我国钢铁产能过剩背景下,我们不必和印度在低端钢铁制品上一较高下,专注产业升级,把特种钢的水平提上来。
当下,中国特种钢水平较低。诸如飞机起落架、动车车轴、核电站耐热钢管、燃气涡轮机、涡扇发动机的合金叶片等特种钢材,尚不能实现100%国产化,仍有很多技术难题急需攻关。
塔塔仍停留在低端钢材制造上,没有迫切的产业升级需求,决定市场价格的一定是技术含量。对于那些全球各个钢厂都能生产的产品,本身利薄,塔塔想抢,让他试试好了。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