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史·甲越春秋(7)武田家的南信浓攻略

征服诹方郡
天文十年(1541年)六月,武田晴信继承家督之后,便宣布暂时停止对外战争,缓解领主们与百姓的压力。然而,仅仅在武田晴信继承家督后一个月不到,关东管领山内上杉宪政便派出三千余军队侵入信浓国,以拥护海野栋纲等人归还旧领为名,对武田、村上、诹方三家瓜分的海野领发起攻击。山内上杉家在武田信绳、武田信虎时代都是武田家的盟友,在武田晴信流放父亲信虎之后,山内上杉家便与武田家断交,走向了对立,而趁着这个机会,武田家也逐渐与曾经的敌人、也就是山内上杉家的死敌北条家和解。
此时的武田晴信正在专心整顿政变后混乱的家中局势,没有余力出兵信浓国与山内上杉家交战,武田家的盟友村上义清同样也未出兵迎战,只有诹方赖重率领着诹方军进入了小县郡的长漥,与山内上杉军对峙。然而,相模国的北条氏康得知山内上杉军出阵信浓国,国中兵力空虚后,便趁机大举北上,这让山内上杉军无心留在信浓国,只得与诹方赖重和谈。最终,山内上杉家将长漥、芦田割让给诹方家,而其余的海野领则被山内上杉家占领。
诹方赖重的和谈是没有与盟友武田家、村上家进行商谈的,这种与敌军的单独议和,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种背叛行为。并且,由于这次山内上杉家的入侵,导致武田家失去了武田信虎统治末期夺取的信浓国佐久郡、小县郡的领地,这让武田家上下一致都对诹方赖重和村上义清感到十分不满。恰好这年春天的大饥荒让甲斐国上下缺粮缺钱,武田晴信便决定先拿诹方郡开刀,去信浓国抢点东西回来。
九月,武田晴信与今川家通信,在确定了今川义元不会支持武田信虎反攻甲斐国以后,便将自己的官位从“左京大夫”改为了“大膳大夫”。“大膳大夫”是与室町幕府关系亲近的若狭武田家家督代代出任的官职,武田晴信此举宣告着自己不再是以武田信虎继承人的身份统率武田家,而是要取代若狭武田家,开创一个强大的甲斐武田家的时代。表明自己的立场后,武田晴信便开始着手攻打信浓国的诹方郡。
恰好在这时候,诹方赖重与被称为“诹方西方众”的家臣守矢氏、矢岛氏不和,而位于信浓国伊那郡高远城的分家高远诹方家的高远赖继又对诹方赖重虎视眈眈,想要篡夺嫡流的位子,因此给了武田家一个绝好的机会。而此时的诹方赖重却因为与武田晴信的妹妹生下了嫡子寅王丸,认为诹方家与武田家还是盟友关系,丝毫没有察觉到武田家的异动。
天文十一年(1542年)六月二十四日,在秘密拉拢了诹方家的许多家臣后,武田晴信召集大军,侵入了信浓国诹方郡。当诹方赖重收到武田军入侵信浓国的情报后,竟然荒唐的认为武田军攻略的目标不是诹方家,因此迟迟没有召集军队防御。等到高远赖继呼应武田军侵入诹方郡以后,诹方赖重才急匆匆地下令召集军队。可是,此时诹方家的家臣们,要么早已投靠了武田家,要么就被军势庞大的武田军给吓傻了,诹方赖重只召集到了一千余人在居城上原城笼城。
七月二日,由于士兵不断逃亡,诹方赖重的兵力无法守住上原城,便下令烧毁了城池,退往桑原城防御。可是,诹方军的士兵们在前往桑原城的路上四下逃散,等诹方赖重一行人抵达桑原城后,手下的兵力更是寥寥无几。无奈之下,诹方赖重只得在七月四日开城投降。此时的诹方赖重还对武田家抱有一丝幻想,认为可以利用亲戚关系说服武田晴信,让武田军协助自己击退高远赖继。可是,武田晴信没有给诹方赖重机会,占领诹方郡以后,他与高远赖继以宫川为界,瓜分了诹方总领家的领地。此后,武田晴信将诹方赖重和弟弟诹方赖高送至甲斐国的东光寺幽禁了起来。七月二十一日,诹方兄弟被武田晴信勒令切腹,诹方郡的霸主诹方总领家就此灭亡。
九月十日,一心想要取代诹方总领家成为诹方郡霸主的高远赖继因为不满足于现状,便联络了诹方家的家臣矢岛满清,将武田家在诹方郡任命的代官驱逐,占领了诹方郡。十九日,武田晴信率领武田军出阵诹方郡,由于武田晴信打出了外甥千代宫丸(寅王丸改名)的旗号,这让许多诹方总领家的旧臣们纷纷加入了武田军。九月二十五日,武田军在宫川桥合战中击败了高远军。二十八日,武田军一路乘胜追击,杀入了信浓国伊那郡,高远赖继一方的福与城城主藤泽赖亲开城投降,而武田军则再次击败了伊那郡国人组成的联军。
十月,诹方西方众在武田家的攻势下投降,武田晴信顺利地占领了诹方郡全域。在这之后,武田晴信将妹妹祢祢及外甥千代宫丸送至甲府居住,命令诹方赖重从兄弟、年仅七岁的伊势宫丸(诹方赖忠)出任诹方大社的上社大祝。
平定上伊那郡
就在武田家与诹方家、高远诹方家交战的期间,原本降服于武田家的岩村田大井贞隆便起了异心,趁着这个机会,大井贞隆率军夺取了故地长漥城以及佐久郡的芦田。除了大井贞隆以外,以高远赖继为首的伊那郡国人们不断地抵御武田家对信浓国的入侵,这也让武田家不得不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境地。
天文十二年(1543年)九月,武田晴信率军侵入信浓国小县郡。九月十九日,武田军攻陷了长漥城,俘虏了大井贞隆,并将其送往甲府幽禁。此外,佐久郡望月城城主望月昌赖此时派遣了援军在长漥城笼城,也一并被武田军歼灭。望月昌赖得知长漥城沦陷后,便抛弃了望月城逃亡,前往小诸城依附城主大井高政去了。
天文十三年(1544年),武田家对上原城的改修完毕,上原城成为了武田家在诹方郡的主要据点,武田晴信任命重臣板垣信方出任诹方郡郡司,前往上原城居住,代理武田家统治诹方郡。然而,武田家想将诹方郡直辖化的行为引起了诹方家旧臣的不满,以千野氏为首的诹方家旧臣在领地内掀起反抗武田家的叛乱。诹方家旧臣作乱以后,伊那郡的高远赖继、藤泽赖亲也举兵呼应,表示会支援诹方家的旧臣们。此外,由于藤泽赖亲是信浓国守护小笠原长时的妹夫,因此府中小笠原家也派出了军队支援叛军。面对诹方郡、伊那郡国人的联军,武田晴信决定暂避锋芒,不与敌军正面对抗,任其在诹方郡内烧杀劫掠。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天文十四年(1545年)四月,武田晴信做好了战争的准备,率军侵入了信浓国伊那郡,包围了高远赖继的根据地高远城。面对武田军的侵袭,高远赖继无力抵抗,只得弃城逃亡。此后,武田晴信继续进军,包围了藤泽赖亲防守的伊那郡箕轮城。为了支援藤泽赖亲,府中小笠原长时亲自领兵出阵,在箕轮城附近的龙崎城布下本阵,极大地鼓舞了箕轮城守军的士气。
武田晴信深谙兵法,他知道此时强攻箕轮城是不理智的行为,一旦攻城失利,小笠原军必将大举来犯,与箕轮城守军里应外合,杀武田军个片甲不留。可是,如果放任小笠原军不管,箕轮城守军必然会对援军抱有幻想,誓死不降。在思虑片刻之后,武田晴信决定分兵作战,命令重臣板垣信方率军攻打小笠原长时所在龙崎城。小笠原长时压根就没有想到武田军会抛下箕轮城袭来,此时他的援军铃冈小笠原家、下条家、饭岛家等家族都还未抵达龙崎城,因此猝不及防的小笠原军在抵抗了一番以后,便突围逃亡了。以铃冈小笠原家为首的援军得知龙崎城陷落以后,担心遭到武田军的攻击,便纷纷退兵。
六月十日,弹尽粮绝的箕轮城开城投降,藤泽赖亲再一次拜倒在了武田晴信的阵前,武田家就此平定上伊那郡。为了震慑伊那郡的国人,武田晴信下令将箕轮城焚毁。此后,武田晴信率军侵入了府中小笠原家的领地,大肆烧杀一番后便率军回国了。
攻略佐久郡
九月,由于今川家与北条家在骏河国河东地区开战,从伊那郡凯旋归来的武田晴信便率军出阵骏河国支援今川家。
北条家自从“花藏之乱”后便与今川家交恶,占领了骏河国的河东地区。在这年的二月,幕府将军足利义辉曾经派遣使者圣护院的门迹道增前往关东调解三家的关系,可是三方却迟迟没有达成一致,道增只得空手而归。
七月二十四日,由于北条家在武藏国陷入了与山内上杉家、扇谷上杉家的战争中,今川义元趁机率军越过富士川,在河东的善德寺布下本阵,并向武田晴信请求援军,想要一举夺回河东地区。今川军出阵以后,北条氏康只得放下武藏国的战事,率军出阵至河东地区的吉原城,并请求武田晴信居中调解。
八月十一日,今川义元回信武田晴信,表示自己愿意与北条家和谈,但是要求北条家放弃占领的骏河国河东地区。武田晴信收到今川义元的回信后,便在九月出兵骏河国。在前往骏河国的途中,北条氏康的书信也送到了武田晴信的阵中,北条氏康在信中也表达了北条家的和谈愿望,并对武田晴信报以很大的期望。此后,北条军放弃了吉原城后退,而武田军、今川军则追在北条军之后占领了吉原城,并包围了北条家防守的长久保城。此时北条家尚未与今川家达成正式和谈,因此担心遭到今川军追击的北条军并未完全放弃骏河国的地盘。
十月,武田、北条、今川三家互相交换了和谈的起请文,三家正式议和,北条军也将长久保城让渡给了今川家,从河东地区退出。武田晴信的这次中介和谈,为原本争斗不止的三家寻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也为后来的“甲相骏三国同盟”奠定了基础。
天文十五年(1546年)五月三日,由于大井贞隆的儿子大井贞清在佐久郡内山城的抵抗,武田晴信再次率军攻入了佐久郡。五月六日,武田军抵达了内山城附近的前山城,之后便包围了内山城。九日,武田军对内山城发起猛攻,尽管守军顽强抵抗击退了武田军,但是依旧付出了相当大的伤亡代价。为了防止损失过多兵力,武田晴信下令切断内山城的水源。十四日,经过数日的激战,内山城除本丸以外的部分已经全部被武田军占领,大势已去的大井贞清在二十日宣布投降,将内山城让渡给了武田家。
占领内山城以后,武田晴信下令大修城池,将内山城作为武田家在佐久郡的总据点,并任命重臣小山田虎满为佐久郡郡司进入内山城。不得不说,经过武田信虎的奠基,此时的武田家已经十分强大,占领了佐久郡的大部分领地,但是继承家督不过五年左右的武田晴信的迅速扩张,很快就引起了信浓国邻国上野国西部的国人们的警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武田家的领地将很快地与上野国接壤,届时同北条家关系暧昧的武田家是否会侵入上野国呢?在这样的情况下,佐久郡国人笠原清繁在志贺城举兵,而领有上野国的山内上杉宪政则下令支援志贺城。
天文十六年(1547年)闰七月十三日,武田晴信自甲府出阵,于二十日进入佐久郡的樱井山城。另外一方面,笠原清繁防守的志贺城也得到了国人依田氏以及山内上杉宪政派遣来支援的上野国菅原城的高田宪赖等援军。同月二十四日,武田军对志贺城发起猛攻,并在次日切断了志贺城的水源。
八月,为了救援岌岌可危的志贺城,山内上杉宪政派遣家臣上原兵库助、金井秀井等率军数千侵入信浓国佐久郡,在小田井原布阵。得知山内上杉军来袭以后,武田晴信便任命重臣板垣信方、甘利虎泰、横田高松、多田三八郎率军前往迎战,自己则继续包围着志贺城。八月六日,板垣信方等率领的武田军在小田井原击败了山内上杉军,讨取了大将十余人,杂兵三千余。取得大胜之后,武田军将讨取的山内上杉军的首级摆放在了志贺城的周边,使得城内守军士气大跌,丧失了斗志。
八月十一日,武田军对志贺城发起总攻,笠原清繁、高田宪赖为首共三百余守军战死,志贺城也落入了武田家的手中。占领志贺城后,武田晴信命人将志贺城内的男女老幼全部掠为奴隶,送入奴隶市场贩卖,笠原清繁的妻子在被武田军俘虏以后,被武田晴信赏赐给了小山田信有为侧室。
《甲州法度之次第》
天文十六年(1647年)六月,在出阵志贺城前夕,武田晴信命令驹井政武起草了武田家的分国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甲州法度之次第》深受镰仓幕府颁布的第一部武家法《贞永式目》及今川家颁布的分国法《今川假名目录》的影响,在起草时共有二十六条法度,后来经过逐渐适应与修改,出现了五十五条规定的版本。至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时又追加两条法度,增加到了五十七条,加上其余版本中收录的三条,共有六十条法度。
武田家制定的《甲州法度之次第》中,主要是围绕着如下几点进行规定的:
1.年贡、公事的征收与纠纷(起草时三条,追加五条,共八条)
2.地头的领地问题(起草时三条,追加六条,共九条)
3.粮米、钱财的借贷(起草时一条,追加九条,共十条)
4.对谱代家臣和下人的规定(起草时四条,追加两条,共六条)
5.斗殴、凶杀等案件(起草时两条,追加一条,共三条)
6.寄亲(家臣)、寄子(陪臣)的关系规定及诉讼(起草时五条)
7.与他国的外交(起草时两条)
8.宗教相关(起草时两条,删减一条,追加两条,共三条)
9.栋别役的征收(追加八条)
10.其他(起草时四条,追加两条,共六条)
从上述的统计中可以发现,在新追加的法度中,大部分都是关于贷款与征税的。说明从制定《甲州法度之次第》开始以后,武田家逐渐开始面对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这大概与武田晴信攻略信浓国受挫有关,我们下文会详细叙述。
战国时代与室町时代不同的是,在室町时代人们大都还能够依照幕府的法度行事,而战国时代群雄割据,战国大名为了建立起以自己为中心的独立王国,便会在领地内制定一些凌驾于幕府之上的分国法。而通过制定《甲州法度之次第》,武田家的战国大名化也逐渐完善,武田晴信在武田领内确立了武田家为最高权威的地位,《甲州法度之次第》则成为武田领国内的通行法。
值得一提的是,武田晴信在《甲州法度之次第》中还提到一条:“如果晴信违背法度的话,无论身份高低,任何人都可以向武田家提交诉讼。”虽然并没有人敢真的状告武田晴信,但是可以看出武田晴信推广法制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甲州法度之次第》中的第十七条,便是十分有名的“喧哗两成败”的法度。所谓“喧哗”,指的就是两个人或者两个团体打架或械斗,由于时处战国时代,一些简单的矛盾冲突往往也会演变成领民内部的战争。当时日本存在着非常普遍的一种名为“自力救济”的现象,就是人们或者村子之间会组织武装力量,用来抵御流寇或者敌军的袭击,保护自己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自力救济”的流行威胁到了领主的统治,例如《胜山记》中便有河口湖附近的豪强河口氏因为与百姓起了冲突,被“自力救济”的百姓杀死的记载。
正是因此,武田家在《甲州法度之次第》中规定,凡是参加械斗的人,不论理由为何,都要予以处罚。另外,如果在两方打斗时,不是当事人却参与进打斗的人被称为是“合力者”,与当事人同罪。而如果在被对方攻击后没有还手,则被打的一方无罪。受到攻击并进行还击,这就是“自力救济”,武田家为了禁止这种行为,确立自己作为领国内的最高“公仪”,规定“自力救济”也要受到处罚,从而在领内的领主、百姓之间推广产生纠纷时,让武田家进行裁决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