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玩咖评分过山车反思
2017年动画《电玩咖》播出。看完之后我就感叹到,这么多年,葵关南的实力还是那么的强大。《电玩咖》也是我认为2017年最优秀的动画之一。然而没想到的是,《电玩咖》的评分却在B站遭遇了滑铁卢,一度跌至8.5分。很多人给一星的理由是,最后一集多余,剧情老套等等?
看到这些评论,总结为一句话,这届观众不行。
葵关南的作品一大特点就是反套路+作品本身玩梗。动画《电玩咖》可以说将老贼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完美的体现了出来。《电玩咖》的最后一集的标题是什么呢?叫《氪金谈》,主要大篇幅的内容讲述了DLC问题。动画借由角色的口来说,DLC对游戏本体来说基本说一点影响也没有,一般是剧情的延伸或者是日后谈……其实我们将DLC替换为本集,你会发现,这里将动画本身当做了一个梗来玩,前面11集类似于游戏的本体,而第12集时DLC。哎,整部动画都在这一集被当做了梗来调侃,酣战于单机游戏的玩家,对于里面的DLC说法一定不陌生,再结合动画本身,意会后就会笑出来。
而作品本身的梗也有很多。比如本作叫做《电玩咖》,但是和电玩似乎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不是作者的失误,而是一个梗,三角瑛一才是电玩类型游戏常用的主角,作者在这里故意将三角写出一般主角的样式,但是却不以三角为主角,而是选择了平凡的本作主角。这就是一种反套路玩梗。
可以说,这是一部《pop子与pipi美的日常》+《伪恋》的优秀至极的恋爱喜剧。但是作者这些心思和制作组的心血却没被观众看出来……这也就导致了本作的低分。
————个屁呀
这是我昨天写的,结果今天来看,《电玩》的评分上到了9分!!在结合一下一一月番遭遇,我又思考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B站评分之所以被称之为诡异。是因为它没有形成类似豆瓣那样的客观的评分。
豆瓣的评分之所以能成为国内评分最为客观的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豆瓣本身不是视频网站,这就规避了流量争端的互相抹黑或者水军,而豆瓣不是一个视频网站,在豆瓣进行繁琐的发布文章打分的,通常只会有阅片达人这类人参与,这类人大量参与导致了豆瓣的评分客观。而豆瓣最近评分的不客观,同样的原因就是,豆瓣涌入了不是阅片达人这种影视剧发烧友,从而导致了评分信誉问题。

从《埃罗芒》到本作。这类当季热门评分都遭遇了滑铁卢。本作还好,挺过了8.5分的恶梦,逐渐恢复了原本的分数。(埃罗芒老师目前仍在9分以下)。
这类作品被拉低分,我最早将原由归结于云观众喝云评分。云观众即没有看动画本身,从某些UP的视频或者文章中了解故事大概后,进行打分。比如2015年之后,很多动画区的UP为了节目效果,常常喊出垃圾轻改的口号,导致轻改动画基本上全军覆没。但是《落第骑士》这部番却保持在了9分以上的高分……要知道,这部作品剧情和同一时间播出的《学战都市》一模一样,这怎么得到的高分?(而且这俩作品还都反@华,落地是日本打赢二战,学战都市是中国地图缺了台湾,不过今天我看了一眼,估计是B站自己补的颜色,颜色和原本动画有差别,而且有丢帧现象。。。)

这些复杂的问题真的难以解释。但是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电学》的评分会出现反弹。很简单,因为本作完结了,跟风云观众的退出,使得后期来评分的观众都是真的来评分的,而本作是一部极为出色的动画,所以能够取得观众的好评,最终实现了分数的反弹。
这么一想,另一部过山车玩的更嗨的《失落歌谣》出现的现象也有了解释。《失落歌谣》一开始因为跟风黑导致评分一度低到4.2分。由于前面几集,尤其是女主一些人遭到围捕时,那段演出和剧情确实是差强人意,结果很多动画区UP都用这个桥段进行智障番的吐槽,而没有看过本作的云观众疯狂涌入,在越狱那段也是不太好的情节时大爆发,最终导致了评分的极度降低。而随着动画区UP减少对此番的后续关注,云观众在打完分数后也撤退,陆陆续续接着看此番的观众,最后就会被本作的转折、伏笔等打动,最终使得作品实现了分数的反转……但是为何在分数反转后《失落歌谣》又出现了分数下降?看一下,下降有两个推敲的问题,一是下降是建立在反转的大肆传播,二是下降幅度并不大。于是我们可以得出,当本作好评传开后,又吸引了云观众的回归,云观众可能又提升了本作的分数,而后面有些人指出了本作两个比较致命的情节问题后,云观众又将分数刷低了,但是这种行为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因为七月新番可以评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