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感谢祭——三作品音乐会谈

《吹响吧!上低音号》系列、《紫罗兰永恒花园》系列、《Free!》系列三作品音乐会谈
松田彬人(《吹响吧!上低音号》系列)
Evan Call(《紫罗兰永恒花园》系列)
加藤达也(《Free!》系列)
鹤冈阳太(音响监督)
采访者:音乐制作人 斋藤滋(Heart Company)
将场景的空气感化作音乐
——首先想问一下剧伴的制作过程,各位是如何解读作品,并将其落实到音乐上的呢?
松田:最初,我一边读剧本了解故事和作品的世界观,一边参考着从鹤冈先生那里拿到的音乐清单,随心地用钢琴弹出乐曲小样。我是跟着感觉走的那种类型,看着音乐清单,脑中便会浮现出情景,思考着“为了表现出这种空气感,需要怎样的音乐才行呢”,于是从头开始第一首曲子、第二首曲子……就这样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次日再从第一首开始重新进行修正和检讨。我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创作的。
加藤:我在思考旋律时总会用鼻子哼出来,所以经常一边散步一边构思旋律线。至于坐在键盘前开始创作,则是在此之后的事情了。
Evan:我不怎么制作小样。因为自己本身就不是钢琴家,感觉用钢琴开始作曲的话,表现会受到限制,所以基本上都是从别的乐器开始。比如说,先用弦乐和小提琴来确定旋律线,接着编织出中间声部及低声部,来补足复调旋律。我会参照着剧本和分镜认真思考,并在某种程度上确定了方向性之后,才会开始用键盘将其他乐器加入其中。
——也就是说在制作旋律的同时,将乐团合奏也确定了下来吧。加藤先生在进入实际创作前又是怎样发散思维的呢?
加藤:在深入解读制作资料这一点上,大家都是共通的,但实际面对键盘开始音乐作业之前,我会先构筑出作品整体的音乐世界观,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很长。若是不把世界观明确下来,暗中摸索着创作的话,最终做出的只会是漫无边际的音乐,所以我在一开始会花费很多精力来确立整体印象,而这或许正是我剧伴创作的特征吧。
——是在印象明确下来之后,才开始创作旋律的吗?
加藤:根据作品也会有所不同吧。如果旋律的比重较大,可能会从旋律开始着手,但也有在确定音乐的风格、规模感以及和弦的世界观后,才开始作业的情况。
——在提出剧伴的要求时,音响监督鹤冈先生会先给各位作曲家一份“音乐清单”。这是一份音乐整体印象的资料,传达了故事所需的内容,鹤冈先生会根据作曲家的不同,将清单分开写吗?
鹤冈:就像分开提出演技要求一样,我的设想是:写出什么样的清单,自己大概就会收到什么样的乐曲,因此给每个人写的清单都有所不同。
松田:鹤冈先生的清单简直就是“文学”啊(笑)。
鹤冈:我给松田先生的清单虽然非常抽象,但从中还是能够把握住“曲调”的印象的。因为松田先生非常善于将“乐曲构想”落实到音乐中,所以我并没有加入具体的表现。
——也就是说用清单传达出乐曲的基调,至于整体构想则任由作曲家自由发挥。松田先生曾以“虹音”的名义担任了《中二病也想谈恋爱!》(以下简称《中二病》)系列的剧伴工作,关于本次《吹响吧!上低音号》(以下简称《上低音号》)系列的剧伴,您有什么特别用心的地方吗?
松田:和刚开始说的一样,果然还是空气感。我认为在创作时,一定要考虑在那个场景中应该流淌着什么样的音乐才行。
鹤冈:剧伴自不用说,吹奏乐也很棒不是么?棒到让人不禁觉得,如果能在实际的吹奏乐大赛中作为课题曲演奏就好了。这些曲子不管谁听都会认为很棒的。
松田:我有意做出更容易被理解的曲子。实际吹奏乐比赛中演奏的曲子,大多都比较狂热,不了解吹奏乐的普通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精髓。当然那些曲子也都是非常优秀的,不过这次毕竟是动画的剧中乐曲,因此我的考虑是:要创作出让那些不懂音乐的人也能听懂的音乐。
鹤冈:我自己也很清楚,提出创作吹奏乐曲这样的要求是非常轻率鲁莽的,但松田先生答应了下来,这体现了他胸怀的博大,以及工作范围的宽泛。
——在《上低音号》中担任演奏指挥的洗足学园音乐大学的大和田雅洋老师,也对松田先生创作的谱子大为赞赏。您在《上低音号》中初次挑战了吹奏乐的作编曲工作,感觉如何呢?
松田:刚开始的时候简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首先,我对各种乐器的音域进行了一番调查,什么样的音更容易发出,到何种程度会变得刺耳之类的,听了各种吹奏乐的演奏,学到了很多。虽然有些乐器自己很熟悉,但在此之上,我发现了吹奏乐中还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声音。音与音的组合实验,是吹奏乐曲诞生的要点所在。我对和声的交响方式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整体上齐奏的部分会比较多。另外乐句也只有两条左右,因此很容易将旋律追加其中。
——我想正因如此,这些曲子才让不懂吹奏乐的人也感觉无比亲和。鹤冈先生又是怎样看待松田先生的剧伴的呢?
鹤冈:松田先生在《中二病》中创作了非常棒的流行风乐曲,这次更是拿出了如此出色的吹奏乐剧伴,更何况他还是吹奏乐初学者,真的很令人吃惊。
——《Free!》系列的乐曲又怎样呢?
鹤冈:我对加藤先生下达了比松田先生更为具体的指示,那就是现代风的曲子。但最近,我们也谈论过一些抽象的话题,像是悲伤与难过之间的区别这种。
加藤:是这样的。比起清单中的语言,还是直接的对话交流更能获得启发。《Free!》系列是时间跨度长达6年的作品,从清单的内容也能感受到系列中发生的变化。本系列刚开始的时候,是以流行与现代的风格为要求的,但随着遥他们的成长,音乐也发生了变化。
鹤冈:剧场版《High☆Speed!-Free!Starting Days-》(以下简称《HS》)的变化就很大呢。
加藤:是的,我自己也认为《HS》是一个大的转折点。角色们的过去是《Free!》的主心骨,要描绘它就必须有具备说服力的音乐才行。我认为制作《HS》的音乐,就是在为整部《Free!》提供某种支撑。从《HS》开始,到后来《Free!-Dive to the Future-》的剧伴,我用音乐表现出了角色们的成长,同时音乐也与故事更加贴合,成为了《Free!》这部作品独有的一部分。
——本系列刚开始时电子音的感觉很强,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自然音也开始增加了呢。
加藤:这也是一大变化,另外《Free!-Dive to the Future-》中还使用了很多现代的流行音。为了让系列中每一部都能加入新要素,同时作品整体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剧本,我将故事的重点部分进行了旋律化,并将它与迄今为止创作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同时兼顾广度与深度,这才是《Free!》的音乐。
鹤冈:一开始我们确定了角色及作品整体的风格,之后由于《HS》需要描绘遥他们的过去,因此必须深入地刻画每个人物,系列整体的戏剧性也变得更加突出了。沿着这样的制作方针一路走来,不得不描绘的东西越来越多,6年间各个角色的区别也更加明显,所以如今清单中已不再有诸如“遥的主题”或“凛的主题”之类的要求了。
加藤:没错。最初是要为每个角色作曲,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以角色间关系为主题的曲子开始多了起来。在这个系列中,我能够用音乐表现出角色们的人际关系,以及他们生存的广阔世界,真的十分开心。在剧场版《Free!-Road to the World- 梦》的音乐清单中,以“遥与真琴”为要求的曲子就有好几首。

鹤冈:加藤先生写出了非常出色的曲子,虽然我们有很长的交情,但他总能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印象。就像Evan已经读完剧本并开始思考了之类的。
Evan:欸(笑)!
——您给Evan先生和松田先生的清单感觉非常相似啊。
鹤冈:因为松田先生能在某种程度上回应我的要求,而Evan会拿出什么样的东西则不得而知。与作品相符固然重要,但只要是好音乐,就一定能够用上,所以我希望这个能为他创作出好音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正因如此,我告诉Evan说:“不要被所谓的日本动画这一类型束缚住,做你喜欢的就好。”
Evan:记得最初协商的时候,鹤冈先生给了我一张像是暗号一样的清单呢。
全员:(笑)。
Evan:一开始我也很困惑(笑),这到底是什么东西……里面有很多不深入思考便无法明白的话语,因为无论怎么绞尽脑汁也不可能100%理解,所以我全凭自己的感觉开始了创作。由于音乐制作人提出的要求是,音乐作品不仅要作为剧伴而成立,还要独立于剧伴,因此我有意识地加入了优美的旋律。虽说大乐队的曲目有很多,但为了不使全部作品都向着交响乐一边倒,我换用了一些有特色的乐器,并通过改变情绪和能量来进行不同的表现。
——鹤冈先生听完Evan的曲子感觉如何呢?
鹤冈:成品比想象中的要更加正统一些,因为说起Evan,人们会有一种很强烈的印象,就是他经常创作风格奇怪的音乐。不过考虑到《紫罗兰永恒花园》(以下简称《紫罗兰》)的作品性质,或许这正体现了他作曲的认真态度。
Evan:没错,正是如此。这可不是随便糊弄一下就好的情况(笑)。
鹤冈:因为我无意间听说Evan毕业于爵士乐非常出名的伯克利音乐学院,所以他会作出这样的曲子真的很让人意外。
Evan:爵士乐的编曲及和声是作为基础科目学习的,而我所学的专业则是影片配乐。虽然我认为自己比较擅长《紫罗兰》这种作品的音乐,但一直以来接到的剧伴工作大多都是爵士风格的,可能因此才给人留下了奇怪的印象吧。
——您在接到《紫罗兰》的配乐委托时,曾非常高兴地表示:“我一直都想做这样的音乐!”
Evan:当然之前的作品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过我从一开始做音乐的时候,就非常想试一试这样的曲子,所以能够担任《紫罗兰》的剧伴真的非常开心。
配乐的重点所在
——在TV系列时,要先作出若干首曲子,再从中挑选与画面相符的曲目;而电影则是要配合着镜头进行音乐制作,二者各自的重点是什么呢?
加藤:所谓配乐,需要一边直接感受演技、SE(环境音/效果音)以及演出,一边进行作曲,其中不仅有曲子的时机问题,还要有意识地细致体察角色的情感流动。因为整部影片的背景是一种可见的状态,能够从中获得创作音乐的灵感,所以不管谁来都能做出相对不错的音乐。但也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要写出凌驾于其上的剧伴才行。即便如今不是直接进行配乐,而是采取了使用清单来创作剧伴的做法,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配乐这一环节。而我想要做的,正是为了某一特定场景而存在的曲子。
——《Free!》系列从TV版到电影有很多部,其中您有什么重点关心的地方吗?
加藤:《Free!》系列的配乐大体可分为游泳比赛场景、日常及情感场景两种。游泳比赛场景自然要配合着动作来制作音乐,但动作之中也时常包含角色的心理描写。因此无论是动作还是情节,我在作曲时都留意着其背后的情感动向,而这正是《Free!》剧伴的特征所在。
鹤冈:由于《Free!》的连续镜头都比较短,因此就结果而言直接配乐的方法是最为合适的。为配合镜头而把120秒的曲子剪短成60秒,果然还是……
加藤:是的。特别是在将TV系列故事进行了新编的剧场版 《Free!-Timeless Medley- 绊·约束》中,我没有直接使用原本的剧伴,而是调整了曲子的长度,重新做了改编。虽说有些地方音乐变得过于短暂了,但我想要让它尽量不那么明显。
鹤冈:即便是同样的曲子,在编曲上也会根据所需的长度而采取不同的使用方法,这是理所应当的。
加藤:没错。因此既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同一首旋律主题来营造统一感,又要将其作为系列整体的音乐来赋予变化。我希望能够在反复聆听之中,让音乐被观众的耳朵记住。当然还有一些作品,历经了很长时间,因而创作出的音乐数量也十分庞大。
——Evan先生为《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以下简称《外传》)创作了配乐,请告诉我们您比较关注的地方。
Evan:系列作品的剧伴,其创作前提在于根据每个场景进行适当的编辑,而电影的剧伴则基本上不会采用这种选曲方式,所以能够将曲子从头到尾完整地用下来。由于自由度较高,且在创作中能够参照加入了台词的样片,因此对于场景的控制也就更加容易。虽说与系列作品相比曲子在风格上没有大的改变,但电影的话会更加自然,我能够以舒心流淌的音乐为目标进行创作。
鹤冈:《外传》中也使用了很多TV系列的曲子,不过因为调整了长度,所以倒没有什么重复感呢。
Evan:是这样的。电影的剧伴不需要以小节为单位进行区分,所以能够以曲为单位,将完成度较高的音乐作为目标。《外传》的剧伴中也加入了系列作品的主题旋律,我在泰勒和伊莎贝拉的主题曲中,不动声色地融入了薇尔莉特的主题旋律,虽然不仔细听的话完全不会注意到就是了。
鹤冈:在《外传》中,新录音的曲子与既存曲目几乎没有区别,虽然录音的时间以及曲子的风格完全不同,但从影片整体来看,并没有“啊,这首是新曲”之类的感觉。
Evan:虽然录音场地和声音都发生了变化,但氛围是相同的。

——《上低音号》也是横跨了TV系列和电影的作品,松田先生感觉又是如何呢?
松田:配乐时,首先要确认电影的最高潮在哪里,从而埋下想要进行音乐变化的“核心”部分。在此之后,配合着演技的温度感,创作出整体的旋律线,同时切实意识到主体与其他场景之间的关联,进而对音调进行调整。在整体试听的时候,还应特别注意不要有违和感。不过,最困难的还是音乐的入场方式。这个真的很难不是吗?
加藤:确实。
松田:我非常不擅长那种“音乐加入了!”之类的入场方式。虽说有些时候需要让人注意到剧伴的存在,但我所追求的,还是那种在观影时不经意间流淌的、若无其事一般的音乐。
——这就好像松田先生常说的那句话,“回过神来它就在那里了”。
松田:平时看动画时,最吸引我的便是那样的瞬间。
鹤冈:对于剧伴来说,“入场”和“出场”是极为重要的。在为系列作品选曲时,松田先生也强调了二者的重要性。音乐的意义正在于此,何时开始,何时终结,各有其不同的意义,且在这种时候更容易将之展现出来。音乐不是“祭典伴奏”,其功能多种多样,当然在某些场合祭典伴奏也是必要的,就像“⭕⭕登场!”之类的,我认为这是一种ME(音乐效果)。比如美国的动画,就经常使用与角色演技完全同步的音乐,它作为一种ME真的很帅气。但我所说的“想要好曲子”,指的并不是ME,我想要的大概只是其中的M(音乐)罢了。
作为伏线的主题旋律
——主题旋律这个词在访谈中出现了很多次,一部系列作品中需要制作多少主题旋律呢?
Evan:这个要视作品而定,但《紫罗兰》中的主题旋律并不是很多。TV系列PV第一弹中出现的《Theme of Violet Evergarden》,是《紫罗兰》剧伴的主题。由于登场的客串角色每集各不相同,因此也无需再为每个人作曲了。
鹤冈:在对《紫罗兰》系列提出要求时,我下达了不要制作主题变奏的指示,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全都是不一样的曲子。
Evan:我实际创作时,发现还有其他中意的旋律,甚至还想过把那些曲子再使用一遍。
鹤冈:因为系列作品是一个横轴,所以比起主题变奏,还是每周都出现同一首曲子更能突出主题。而电影则要到最后才能明白整个故事,因此应该将主题旋律配置在哪个场景中,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作业。正如同刚才加藤先生所说,要在故事的起承转结之处活用好主题旋律。对TV系列来说,相较于主题变奏,还有着更大的主题存在,比起将主题旋律一个个地配置好,我认为将音乐放到作品整体中思考才是最重要的。进一步说,如果不是ME而是M那就更好了。
松田:平时我不怎么创作主题旋律,但《上低音号》正好相反,频繁地使用了这一方式,因为对《三日月之舞》和《吹响吧!上低音号》这2首曲子的配置,有种类似于故事伏线的感觉。
——在《上低音号》中,《三日月之舞》的结尾旋律经常被用于重要的场景,这是提前决定好的吧。
松田:是的。把同一主题旋律进行变形并混入其中什么的。
加藤:我也认为要视作品而定,不过还是感觉主题旋律应该尽可能少一些。这虽是迄今为止的经验之谈,但主题旋律有其自身不主动示人的张力,要在无意中将其融入,比如把本来短音的时值拉长,或是加入中提琴之类的。将原本从上方下行的旋律颠倒过来,虽然作为主题旋律会有所不同,但不会产生刻意感。《Free!》系列很长,有着积累了6年的旋律,因此像是岩鸢高中和鲛柄高中的主题曲等,我经常会条件反射般地想要去使用。这些曲子用起来各有不同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观众的情感,因此我想在这方面使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Free!》最终话的旋律会与系列开头处相呼应,这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了呢。
加藤:没错。这个传统从TV动画《Free!》开始,被整个系列继承了下来。观众们对此也有所预想和期待,“这首曲子一定会被写成歌!”,这也令我十分开心,可以回答“没错,正是如此”之类的(笑)。
鹤冈:辜负了客人的期待可是不行的。
加藤:已经变成了《Free!》的传统艺能了。
——各位负责的作品中,都有什么比较中意的场景吗?
松田:我的话是《吹响吧!上低音号~想要传达的旋律~》中久美子对明日香倾诉情感的场景,那种情感的碰撞令人印象深刻。
Evan:TV系列第6话中薇尔莉特从天文台出发时的那首《Wherever You Are, WhateverYou May Be》,真的非常棒!虽然并不是专门为这个场景作的曲,但在利昂与薇尔莉特告别时响起,我认为非常符合他们的心境。还有,第7话中薇尔莉特飞跃湖面的场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声优的演技还是SE都十分舒服,令人感动得无以复加,“这个,也太棒了吧!”
加藤:我最中意的是TV动画《Free!》的8Fr(第8话)中,凛嫉妒岩鸢的接力赛那个场景中响起的《Melody of ever blue》。主题旋律在此时响起有一种意外性,观众们的反响也很热烈,这令我印象深刻。另外,在TV系列《Free!-Eternal Summer-》以及电影《Free!-Timeless Medley- 绊》里,烟花大会之时真琴向遥发泄情感的场景中,响起了《Only for you》这首曲子。该曲饱含着《Free!-Eternal Summer-》监督内海纮子女士的强烈情感,尽管TV系列出现过,但还是用在了电影配乐中,对我来说也是一首十分怀恋的曲子。
鹤冈:与台词的配合也十分完美呢。
加藤:是的。虽然是遥与真琴互相发泄感情的激烈场景,但采用了叙事曲,这点我记得很清楚。
鹤冈:说起《Free!》系列,我最喜欢的还是《HS》,加藤先生创作的剧伴看似无意却深入心脾,我觉得很棒;《上低音号》则是大赛结果发表的场景,从中可以感受到每一天的努力,无论悲伤还是喜悦,日子都在不断延续下去,就像是凝缩着日常故事的纪实节目结尾处响起的主题曲一般,令人感动;《紫罗兰》的话如刚才Evan所说,我很喜欢天文台的故事,虽然安妮的故事(第10话)也很让人感动,不过第6话天文台场景中那若无其事的对话,以及最后若无其事的终结,我都十分喜欢。

——那么,最后请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各位客人说句话吧。
加藤:在与各个作品的相关者进行交谈后,我有一种共通的感受,那就是我们都受到了京都动画作品的指引。为杰出的作品配上音乐,我再次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珍贵。今天能把这些剧伴编成交响乐献给各位,真的很开心。
松田:我想各位读完这本场刊,了解了作曲家们的想法,以及乐曲诞生的艰辛过程后,或许能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享受剧伴和整部作品。
Evan:非常感谢各位来到今天的交响音乐会。虽然我们3人是按照各自不同的方向性来创作音乐的,但都因京都动画这一共通项聚在了一起,用交响乐的方式演奏这些曲子,我认为是一个很有趣的机会。尽管《紫罗兰》本来就是交响乐曲,但能听到吹奏乐和现代音乐的交响乐编曲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所以请各位尽情享受。
鹤冈:这3位作曲家今后的作品也将继续活跃在舞台上,请期待他们的新作吧。
个人简介
加藤达也
以作编曲家身份担任了很多动画的剧伴工作,隶属于Up Dream股份公司。在《Free!》系列中制作剧伴之外,还创作了很多动画作品的音乐,并在相关作品的音乐活动中担任指挥。
松田彬人
以作编曲家身份担任了很多动画的剧伴工作,其中包括很多京都动画相关的作品。从明朗轻快的流行乐到重金属摇滚,其不受拘束且风格广泛的乐曲得到了世间公认。
Evan Call
作编曲家,曾就读于伯克利音乐学院,2012年开始在日本展开作曲活动。从活用交响乐的壮大乐曲,到金属乐和电子乐,以及民族音乐等等,创作了风格广泛的乐曲。
鹤冈阳太
音响监督,乐音社有限公司董事长。不仅负责了京都动画全部作品的音响制作,还参与了其他很多动画作品。

原文:第四届感谢祭 “响彻!从京都到世界” 场刊
翻译:yszk
润色:抚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