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唐太宗善鉴(卷一政体第二)/主明臣直、明遗《帝鉴图说》

文】:白華金刚范辰帆整辑上传,转载请注明出处。贞观政要之唐太宗善鉴。出自卷一/政体第二。
贞观四年,太宗问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以上,引坐论事,宿卫之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明,亦是励精之主。”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虽即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承顺而已。朕意不然,以天下之广,海内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五,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而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如其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因令诸司,若诏敕颁下有未稳便者,必须执奏,不得顺旨便即施行,务尽臣下之意。
此段实言,唐太宗善鉴。明人李贽在史纲评要中亦有提及。唐太宗问宰相房玄龄和萧瑀说:“隋文帝杨坚是个什么样的君主?”二人回答说:“杨坚勤于治国,每次临朝,不知休息,有时直到太阳偏西,致使卫士们不能撤岗,只好把饭送到岗哨上站着吃下,也算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太宗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杨坚并不英明,却喜欢亲自察视,事无大小,都亲自决断,不信任群臣。群臣既然知道了他的旨意,只有任由君主裁决,接受现成的安排,虽有不同意见,也没人能够谏诤,这正是隋朝只经过两代就灭亡的原因。我却不是这样,选择天下贤才,安排到各个岗位,使他们思考天下大事,报告给宰相,宰相们考虑成熟之后,再向我上奏,有功则赏,有罪则罚,谁敢不竭尽心力,完成本职业务呢?”于是告诫百官:“自今以后,凡是我下的诏令指示有不合适的地方,都要及时奏报,不要曲意顺从,而不表达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