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onsRoots之伯赫洛斯住民内部派别分析
本来这是发在贴吧里的游戏讨论帖,但帖子被吞得太凶了没法发全,所以在B站完整留一份。当然是含剧透,非通关过建议划掉。

DR里的伯赫洛斯作为故事的发源地和主角大本营,是NPC表态最丰富的地盘,作者用心地随流程频繁去刷新对话。理解当地人在遭受侵略后的多种复杂态度有助于我们立体得感受各方的心境和诉求。所以在这里把当地NPC派别分门别个类,作下全面整理。
可惜的是作者没有设定各个派别的人所占的比率,所以无法确定伯赫洛斯的战派共存派中立派,到底谁能代表更多人心之所向,以及判断魔族的征服后治理方针到底有没有太大失误。大概作者也知道不可能写得讨所有人好。本文只看DR,不联系KE。

1、(表)原教旨伯赫洛斯大人派/(里)迷茫派:教堂里只认伯赫洛斯雕像的那批人
特点:主体应该是最反对魔族的人,大概率在序章战中有损失。前期对心目中的“伯赫洛斯的小小奇迹”还有幻想,中期洋葱爆建国圣女身份后这批人不减反增,拒绝现实。
表面上看,是洋葱的那些“小小奇迹”把他们保护得太好了,不一定是好事,导致这类平民缺少了一些世俗锻炼而有些软,反又不反,投也不投,只能自己麻痹在造神运动里。
……但我觉得这样理解有点low,还有一个糅合多角度的迷茫派解读,这里先卖个关子,后面会重新谈到这部分人(最后的第11节),到时再讲。
代表言行:只有伯赫洛斯石像才是唯一的正统,我们不认第二个伯赫洛斯的存在。


2、复兴派:前中期红毛团长一派,平民代表还有伯赫洛斯树林前敬仰团长的红发女士。
有必要和下面的复仇派稍微区分一下。最后冒出来的伯赫洛斯反抗军算不算存疑,后面统一解释。
特点:明确以讨伐魔族政权且恢复人类统治为目的的群体,作为代表的原伯赫洛斯王国高级干部骑士团长可能因为视野高一点(加上户口本没损失),对魔族个体不见得有很大私仇,你可以看到第一次人类解放军里红毛团长出场时,还想为在场魔族争取下投降保命的。
自身实力不够,需要借助北方帝国+魔法大国的力量行动。
代表言行:我一定要夺回伯赫洛斯往日的和平,这是我的使命。

3、复仇派:代表是有朴素报复念头的洗脑兵,一定也包括前期古伊奈在内的反抗军中坚。
同样最后冒出来的伯赫洛斯反抗军存疑,后面统一解释。
特点:这个洗脑兵特指第2帝国决战皇帝前,使馆门外那个,可以作为最典型的代表。注意中期以后的古小姐不算,她拿到预言书(实为历史书,后面一律戏称小破书)以后就是绝望派了,不再是以复仇为中心行动了。原教旨伯赫洛斯大人派和复仇派也一定有交集人员。从表达手法看,传统的血亲复仇作者态度也基本是支持的。

然后统一说下反抗军方面的不确定点。
首先反抗军下属人员的日常作为完全没有明写。从前后逻辑分析,这批人很可能和帝国军是通气的。红毛团长本来就和帝国有明线联络(千万注意伯赫洛斯原本就是帝国同盟的一员,不是局外国,是绑在一架战车上的,说不定还是伯赫洛斯在位时,恢复记忆前签的,两方互通是明谋),共同参与了第一次人类解放军作战。骑士团长遭背刺下线后,帝国对外肯定是一套甩锅说法维持友好关系,之后他原来的部下理应会继承那条联络线,根本不需要额外解释。结局里伯赫洛斯反抗军和帝国外派部队先后准备万全向魔族进攻,极大可能就是相互情报共享的证明。

想想古小姐的小破书哪里抢的(她哪知道会有这书?),就是从帝国密探那边强行搞来的,也是暗示两边一直互通信息。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猜测,最后冒出来的反抗军行动很可能是必然的,他们一直是受帝国影响,在伯赫洛斯内部的杀手锏,平时不会上头暴露自己,有精心蛰伏,毕竟对他们来说接受盟国暗中支持也不损害复兴大义。
但结局里出现的反抗军属于复仇还是复兴目的存疑,因为故事没交代他们是否和古小姐共享过小破书内容,有需要提前引爆火药桶的共识。如果有那就是抱着同归于尽决心的复仇,如果没有那就是复兴,个人倾向后者,因为魔族的永久洗脑和人魔这些黑科技都是保密的,只有洋葱队友和历代小破书持有者知道。在大众眼里,魔族不仅弱小还越来越弱,所以反抗军在那个魔族全员疲惫之时应该会有“优势绝对在我”的意识,有信心以复兴原政权为目标。
附注:此外我觉得这里有个bug,魔族的融合是会继承记忆的(就算是设定里融合花样百出极不稳定,从魅比亚斯知道团长战前还和女儿玩过家家这点就证明记忆继承成功了),那么魅比亚斯和红毛团长融合后理应知道这批人的底细,也有理由交代并处理风险,和平解决还是武力解决另说。但故事里完全忽略掉了……

4、瞎牢骚派:城下町贵族夫妇、面包店男老板,前中期使馆女仆。
特点:虽然抱怨魔族易宗后的变化,但抱怨的内容都是基于表象或偏见,比如嫌弃魔族颜值不行,喜欢阴谋论和阴阳怪气,没有什么靠谱思考。其实按封建小王国的性质,没有取得贵族支持才是致命的,而作者对伯赫洛斯的描写大框架还是遵循封J性的。
最终战独眼大叔单挑九团时,路爹人格的宣言就是:为“建国圣女”献上胜利,而不是为奴隶解放也不是为波瑠卡什么的,强调这个建国圣女的最高优先名义,就是封建道义的体现。
代表言行:魔族都是些长得什么不三不四的东西?


5、知足常乐派:国有农田的老农民。
特点:对魔族有一定的排斥但也就是口嗨一下,但相比低侵入的日常生活来说不重要,哄哄就能过下去。其实农民还是洋葱入侵战的受益方,本来这个田地受民风影响,年轻人不务农就折腾老人家干活(第一次操控安吉优视角时会说),引入解放后的奴隶倒应该有人帮忙了。
典型的以乡土为尊的旧农民,很容易安抚,人身管束宽松,可以旅游,参考抽到商业国豪华旅馆一日券的支线。
比较有趣的是安吉重新加入后,会有个支线,两个普通魔族在农田里找安吉报仇,被安吉声情并茂给说动了,放弃复仇。事后有个老农民还会嫌这两个魔族那么容易就给说服了,轮不到自己下场。说明农民对魔族的态度虽然不喜欢,但并不太恐惧。

代表言行:誓与田地共存亡!

6、日子人派:卖场里生意更好的商人、神往魔族征服世界后可以免费玩FA国的老头。
特点:注重当下生活好坏,对魔族不太表露什么意识形态方面的倾向,可能带有奇怪的幻想。
顺便补充下,过去有人说商人是支持魔族的群体……可能大家特别注重伯赫洛斯这个NPC,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要具体分析,商业国的奢侈品商人也有抱怨解放后贵族收入降低,他们的收入也跟着变低了,要看他们主打的什么类型的商品。
此外投毒事件前的休息篇章,听汉娜讲漫画的小孩中有个会说,他爸爸很讨厌魔族,但妈妈会和魔族搭话,后者应该也是映射了日子人派。
代表言行:虽然伯赫洛斯被魔族占领了,但不知为什么东西销路很好,没有中间商,关税也很轻,虽然不能大意,但我只想安心做生意。

7、看客派:外地旅行艺人团、蛮勇国大使管家
特点:都是外人,不会太关注伯赫洛斯人的情绪,而是关注个人的生活境遇或未来大势。没有影响力。
艺人团大多数时候是功能教学NPC,关注意义不大,只是后面会告诉你魔族也会来看表演,还会撒小费。什么,人魔这艺术审美观不是明明差距没那么大吗?
大使管家比较有趣,小细节,他的命是在薄荷人逃亡事件中,被魔族从屠杀中救回来的,态度绝对中立,对人魔混治下的未来走向何方饶有兴趣。

代表言行:魔族背着大屠杀的污名还想着征服世界,辛嘉纳向拥有这样执念的对手挑战,失败是理所当然的。

8、反思派:如面包店老板娘,使馆左侧的小蓝帽少年(中盘后出现,第2帝国决战事件启动后会消失)
特点:背景叙事上非常重要的一批人。对魔族-奴隶-平民三方面关系的复杂性有独特认识。代表言行参看下面这两张图,每句话都很重要,很有代表性:


结合城堡前某个NPC关于过去差点引入蓄奴制度的对话,可推断经过近100年三代人后,经世俗影响的现代伯赫洛斯人,特别是年轻人,很可能对于奴隶不再具备平等共识(序章的小黄小红太幼,观念未塑形)。这意味着魔族救助投奔奴隶的长期纲领虽然在战略和道德都是益政,但至少在几年的维度下,并不能为伯赫洛斯的统治提供太多的稳定支撑,因为这批奴隶无论如何都不受众多当地人欢迎。
一方面是奴隶作为外来人会和当地人分享生活资源,本身就和魔族一样受排外眼光审视,这是人之常情根本不需要额外说明。另一方面,就算他们的劳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只要来自北方有关蓄奴好处的宣传不倒台(这作为一个机械性的常识也根本没法反驳,有人受苦就有人受益,道德的阶级性体现),伯赫洛斯自由民对奴隶因后天教育产生的歧视也不是短期能够消除的。当地人如果要抵制魔族,也不会太在意奴隶是否会遭受连带打击。
反过来也是,大家可以参照最终战前的细节,萨拉萨只将皇帝的南部清洗计划向奴隶群体公布并鼓动武装起义,为什么她不和自由民说?按近现代经验是很好理解的:就算伯赫洛斯自由民不是奴隶主,但他们和帝国依然是精神盟友,和奴隶永远不是一路人,没有经历共同的苦难不可信任,此等生死交关的选择,不能承担他们可能向帝国眼线告密坏事的风险。

9、新伯赫洛斯人:各地投奔的旧奴隶,代表人物如小迷妹汉娜。
特点:充分享受解放生活的群体,对魔族非常信任,投毒事件后关系可能会受些微妙影响但结合后面来看无碍大局,使馆里的粉毛猩猩会说剑斗士被发狂魔族干倒了好几个,但谁也没有怨恨,认为这是对魔族应有的报恩。说明他们对魔族的良好关系是绑定在整个种族上的,而不是绑在波瑠卡一个人身上。
除汉娜外,戴安娜外传期间会看到一个原剑斗士和一个魔法装置学生在特卖场旁撒狗粮,看来日子过得很有盼头。

代表言行:魔族对奴隶来说简直就是天使,多亏了魔族,我们终于可以过上人的生活了 —— 虽然这句是托塔斯小国NPC说的,不过伯赫洛斯基本没有放置大众脸旧奴隶NPC找不到代表言论,汉娜太花痴,所以借用一下。

10、感情复杂的横跳派:城下町正门的守卫洗脑兵
特点:前期很讨厌魔族,比如就算被洗着脑,也有一句经典讽刺:伯赫洛斯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是个平等国家,证明就是在这里魔族也能飞扬跋扈!
后期会对魔族对抗帝国的成果表示佩服,内心也明白承认带头侵略他们的魔族洋葱,真的就是建国圣者伯赫洛斯,不像原教旨伯赫洛斯大人派那样拒绝面对现实。

代表言行:听说伯赫洛斯大人以自己的身体为代价结束了战争……心里堵得慌。

既然说到感情复杂,我们可以再回头看开篇写的原教旨伯赫洛斯大人派,作为收尾了。
在流程中,聚集此派的教堂大门是对我们全程紧闭的,虽然洋葱真想闯肯定没人能阻拦,但这不是重点。这个教堂有点象征性要素,不能完全按写实手法看,我们可以站在作者的立场上理解他想传递什么信息。
直觉上我们会觉得,这是传达了民众拒绝和魔族沟通的信息,不可商量。对也不对,其实只有洋葱本人被“官方”拒绝了,事实上这个教堂普通魔族是可以进的,魔族也有参拜伯赫洛斯石像的,书王战后的休息间章里有描述。
所以就算是原教旨伯赫洛斯大人派,和普通魔族的对话空间也不是关闭的,这就值得品味了。在前面的派别分类中,我们都忽略了一起重要事件的当事人,就是伯赫洛斯大屠杀事件的幸存者,帝国对外宣传把这事全抹黑在魔族头上,骗骗其它国家可以,亲历的当地人是骗不了的,南北两方向都有不少被魔族救回来的个体,谁干的脏事,谁救的你,他们都看得见,这种言论肯定会在民间播散开的。但为什么这批人完全没有起到剧情作用?
怀疑洗脑造成的舆论混乱在这里理应不存在,有没有被施加过洗脑,当事人是知道的,加上人类有反洗脑魔法稍假以时日就能搞清楚。这批人被救下后,在剧情里看起来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也许是作者疏漏,但也许,他们的态度就是通过教堂的迷茫派来传达的。
从事件之初当事人的反应来看,无论当地居民还是魔族都是被狠狠破防的,事情完全超出了想象,所以都陷入了极度混乱。待冷静后,幸存者自然会发现不久前发动侵略的传说中的恶魔们在完成占领后没有进一步敌对,对平民的秩序居然是秋毫无犯,正常得在通过被洗脑王族和旧有的行政工具在治理国家,而本来应该是盟友的邻国人却更加没有底限,无差别屠杀非武装平民,肯定整个世界观都会震裂吧。
所以这批会去教堂祈祷的人,应该会对魔族抱持若即若离的迷茫。而作者就以教堂洋葱不能进,其他谁都能进的矛盾(况且魔族救人这事洋葱本人还真没出力),来表现伯赫洛斯人对魔族的正反双面态度,而且中盘提过这批人有增加,可能这就是沉默的多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