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趣的甲骨文(九) | 行、止

2023-02-15 10:44 作者:独孤嘌呤  | 我要投稿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两个“行”字怎么读呢?

【倏言忽语】

象十字街道形,本义是街道,读作háng。街、衢等字都是从“行”字派生而来。引申出沿街的店铺义,如粮行、布行、银行等。此外“行”还有直向排列的含义,比如军旅中的行伍,辈分的排行等。另一个引申义表行走,读作xíng。后又分化出“彳”(chì)“亍”(chù)二字,表示慢步行走、徘徊。《韵会》把彳和亍解释为左步和右步虽然牵强,但也算形象。为了便于书写,隶变后的“行”字已看不出十字街道的形状。

【举例】

“佻佻公子,彼周(háng)。”——《诗经·小雅·大东》

行行行行,与君生别离。”——《古诗十九首》

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倏言忽语】

象人足状,画有三根脚趾(可见古人就有以“三”表示多的习惯)。因为脚用于步行,引申出至、达的含义,进一步引申为停止、停留义。“止”在甲骨文中也是重要的构字部件,比如步、走、正等字中都含有“止”。《说文》中言“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是被金文和小篆的字形误导了。今天的“止”字中可将下方的长横看作是脚掌,上面的短横是大脚趾,两竖代表另外四根脚趾。

【举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至善。”——《礼记·大学》

“行至大海中,波涛复不。”——寒山《诗三百三首》

“望门投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谭嗣同《狱中题壁》

【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倏言忽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中,第一个“行”读作háng,“景行”就是大道的意思;第二个“行”读作xíng,表行走义。“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止”在这里是语气助词。

现在也有“行止”一词,表言行举止之意。“言之所行,举之所止”,一动一静之间,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


注:本人非专家学者,仅以此为乐。且甲骨文字解说争议颇多,各执己见。所述者在我,所思者在诸君。若能引得两三人投身甲骨学说,我之幸矣。

有趣的甲骨文(九) | 行、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