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GPT: Grading/Palette/Tools - EP02【DCTL系列】

2023-06-12 00:19 作者:张来吃  | 我要投稿

又是学(复)习filmlight大佬们的成果时间,在大佬们的带领下,我们总会有一些新奇的细节可以发现

回顾

前面几期给大家介绍纹理控制的原理、思路和操作的时候,源自一个专题讲座

其中不止一次地用到一张测试图,你可能觉得看上去像是平时咱们测分辨率的标板

《ISO 12233》

或者类似下图的MTF测试标板

那么现在我们就有了dctl来生成同样可以用于评估MTF的测试图

它所对应的waveform波形长这个样子

为了方便不太了解MTF和还没来得及看前面提到过的讲座的同学们,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

在衡量画面「清晰度」的时候,不仅要看画面内容的高频部分有「多高」,同时还需要了解这部分的明暗反差如何;较高频率的画面「细节」处,反差越大越觉得清晰。如果把不同的频率从左到右,对应的反差/对比度从上到下计算并画成图表,就是类似下图的MTF曲线

注意还有针对镜头的MTF图表,表中除了纵轴外其余各部分的含义并不相同,今天暂不讨论

如果要了解更严谨的理解MTF曲线的资料,可以看看蔡司给的这套PDF

能看到光学系统中,也就是「前期拍摄」时高频部分通常都会不同程度地会减弱反差,而我们在后期的图像处理(调色)、显示、甚至你的眼镜+眼睛都有各自的MTF属性。系统整体的MTF就是由各个环节共同作用得来。

那么我们最容易上手的环节,当然就是在后期拿到素材,针对素材不同的情况对画面的「锐度」「清晰度」进行调整。

如何观察

很容易就能发现,画面中从左到右,黑白条纹越来越密集,频率越来越高,针对高频画面元素的调整操作就会影响画面的右侧,低频的在左侧,在waveform波形示波器里正好也能看到它们的明暗关系,也就是反差/对比度,这就与常见的MTF曲线设计一致。

看过前面我们介绍的Baselight工具搬运系列的小伙伴就知道,我们如果有办法对不同等级的频率区域进行调整,就能在示波器中看到左右不同的区域的反差(波形的高度)在产生变化。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操作,例如常见的「锐化」就是在提高高频部分的反差,「清晰度」就是在提高较低频率范围的反差。比如你就能在iOS自带相册和移动端Lightroom里做到。

这当然属于局部处理的二级调色操作,毕竟是在增强或减弱画面部分区域的反差/对比。而有了这个测试图就能在波形示波器中看到作用范围是在具体哪些尺度上了,要是在横轴加上刻度的话就更像一个尺子了

用法

根据需要把节点放在靠前的位置,配合waveform示波器观察下游节点的调整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在波形上的变化,从而量化对各个镜头的调整

Scale

控制测试图中的最小频率。具体取决于你所需的分辨率,通常默认值在1080p下就够用了

Contrast

控制测试图本体的对比,即在waveform中的「高度」。这取决于你后续节点对于画面对比度的影响,毕竟我们都是在log这样低反差的起点上开始动手

用途

你可以靠它来匹配不同的「Lens镜头」甚至不同分辨率的素材;导出到不同的媒介/观看环境,再拿回达芬奇,或使用其他软硬件示波器观察高频部分的损失情况(例如上图iOS操作录屏中右侧高频的衰减),快速衡量调色后环节的MTF特性,如有必要,就做个节点来模拟这一特性,从而实现和控制画面质量

更多详情可参考讲座内容

看看大佬的演示来获得更多启发



长按识别 或点击原文链接

前往小黄灯独立站点

查看所有DCTL小工具(陆续更新中


GPT: Grading/Palette/Tools - EP02【DCTL系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