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申论预测考点 | 文化篇

2021-11-16 10:39 作者:小斑公考畅老师  | 我要投稿


本周的预测考点如约而至

文化篇常常是大家忽略的部分

其实

去年的2021山东省考申论刚考过


▲2021山东省考大作文▲


而且是

整套申论试卷全部在考文化!!

有多重要自己感受~

(让我看看谁还没有* 住!)



1.
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是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的基础上的传统媒体的有机整合,这种整合体现在两个方面:技术的融合和经营方式的融合。

关键点 

“七微一端”;政务新媒体;融媒体

相关真题

 2019年江苏省公考《申论》题(A类)第三题

如果你是某县政府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参加了“给定资料4”中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请对C县建设融媒体中心的做法和经验加以总结,供领导决策参考。(25分)

2019年江苏省公考《申论》题(A类)第四题

给定资料中各级党委、政府顺应时代,推动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一定带给你很多启示,请联系实际,从媒体融合发展说开去,写一篇文章。(40分)



2.

“饭圈”文化

“饭圈”的生态系统复杂庞大而又专业高效,一些平台资本通过建构一套“逻辑完美”的游戏规则,刺激和培育粉丝的竞争心理,诱导他们组队并形成“利益共同体”,参与冲榜与刷量。经纪公司、品牌方、广告方则以各自旗下或合作艺人为核心,组织起各自的粉丝社群,并通过运营公司、后援管理会、粉头、职粉等专业团队管理普通粉丝。其内部从拍摄、剪辑到控评、外联再到宣传、应援,粉丝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运营链条。

由此,娱乐行业的粉丝社群从自娱自乐的亚文化圈子升级为一种自组织、可循环的商业型平台。一些狂热的粉丝不惜代价地“氪金”,真金白银地投入。自此,没钱别提爱,花钱才有“粉籍”,追星已然是变了味儿。

关键点 

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畸形追星


3.

家风

习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

家庭作为社会细胞,其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能有效减轻基层社会治理压力、显著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不仅折射家庭风貌,而且关乎党风、政风和民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促进家道兴盛、家庭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关键点 

推动家庭家教家风高质量发展

相关真题 

2016年重庆市公考《申论》题(下半年)第一题

请结合“给定材料1—2”,谈谈家风建设在当前的现实意义。(20分)


4.

抵制“三俗”

倡导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一些演艺市场、一些农村地区庙会集市活动中,还存在淫秽色情低俗演出,以贩卖庸俗来博人眼球。一些综艺节目公然炒作拜金主义,不惜伪造嘉宾身份制造噱头,恶意夸大社会矛盾。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所谓的“网红”以丑为美,故意发布低俗趣味短视频、恶搞桥段骗取关注。一些互联网公司通过算法技术推送不良广告,有的甚至传播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性别歧视等违法广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他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关键点 

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空间法治化;加强平台监管

相关真题 

2020年江苏省公考《申论》题(A类)第四题

“给定资料5”中提到: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网络世界为这种想象提供了无限可能。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围绕“网追正能量  担当新时代”这一主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40分)

2017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四川上半年卷)第三题

网络空间已成为公众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的精神家园,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现有的道德体系受到冲击,侵犯和伦理的错位可能发生,净化网络空间,加强网络文明建设需要更多的正能量。请从材料出发,联系实际,以“网络文明建设呼唤正能量”为主旨,自拟题目,写一篇论文。


5.

“双效统一”

是指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当前文化领域有不少行业呈现“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矛盾现象。“过剩”指的是文化产品产量过多,没有被市场完全消费;“短缺”指的是精品力作产出过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是其基础,社会效益是其灵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效统一”既是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准绳,又是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和文化企业经营必须遵循的内在规律;既是保证文化领域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又是激发文化市场活力、繁荣文化生态的前提。

关键点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文化治理


6.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需要兼顾“修内功”和“走出去”,促进中华文化更远更好发展。

文化的“修内功”是指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不断搞好各项文化事业建设,增强我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需要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

而“走出去”则是要积极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促进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彰显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关键点 

传承与弘扬;文化输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李子柒、我在故宫修文物、阿木爷爷鲁班凳等事例

相关真题 

2021年山东省公考《申论》题(A类)第一题

请结合“给定资料1-3”,总结概括部分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方面的成功做法。(20分)

2017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四川上半年卷)第一题

假设你是某市文明办工作人员,给定资料5~6是你搜集的资料,请就“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向领导提出建议。(30分)


7.

文化共享

在共享发展成为社会主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突破高墙深院,以巡展、免费开放等形式走出封闭状态,接受公众观赏。

"文化共享"将通过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彻底消除不同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使文化信息能够经济、快速地传送到各地,使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秀文化精品,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此外,一些重要文化机构收藏的文化珍品,由于传播条件的制约,无法充分利用,有些已面临损坏,"文化共享"将使这些濒临灭绝的文化艺术珍品以数字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并得以广泛传播。

关键点 

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缩小“数字鸿沟”;文化惠民

相关真题 

2018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重庆一卷)第二题

假设你是某文化报的记者,请根据给定资料3-4,以“文化共享惠民生”为题,写一篇短评。(30分)


8.

文旅融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盘点文化“家底”,提炼人文气质,探索文旅融合之道。事实证明,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可以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文化内涵,让旅游不再是“到此一游”式的“打卡”,而成为一场深度的文化体验。这符合当下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适应了消费升级的蓬勃势头。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对于打造品质旅游、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文旅融合带来更多可能性。比如,运用沉浸式技术,游客就可以“穿越时空”与文物对话;5G时代到来,游客可获得更好的VR、AR体验,在家就能感受旅游魅力;等等。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提升人们的文旅体验,仍有不小空间。文旅融合不是文化和旅游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场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不断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才能让文化和旅游实现各领域、多方位的深度融合。

关键点 

文化跨界融合;“文化+”行动;品质旅游

相关真题 

2021年广东省公考《申论》题(乡镇)第三题

根据给定材料,你认为松岭镇打造松岗—沙坪—红山乡村旅游示范片区具有哪些有利条件?(20分)


9.

知识付费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随着“得到APP”、“知乎live”、“分答”等不同模式的知识付费类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知识付费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

知识付费的本质,在于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

关键点 

文化跨界融合;文化产业发展领域拓展;“互联网+知识”、“互联网+文化”

相关真题

2017年重庆市公考《申论》题(下半年)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7,概括目前我国知识付费平台快速发展的原因。(20分)


10.

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体人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人民身体强健。全民健身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一个健全的人,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涵,也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强健的身体。

关键点 

健康中国;建设体育强国

相关真题

2021重庆集中选调《申论》大作文

请深入思考和理解资料1中划横线部分“健康已不等同于‘活着’,而是要‘活好’‘有尊严地活着’,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当前社会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5分)




2022申论预测考点 | 文化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