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35):“大统一场电磁力部分——电磁力(上)”

2022-09-16 20:28 作者:芙娜F伊斯卡-Official  | 我要投稿

有关电磁力的部分其实我在之前的文章““22”电磁场的形成原理”与““24”磁力的作用原理”已经进行过了大致的解释,磁力的形成仰赖于源质能量团的源质。当源质能量团的源质所能释放的源质引力较强、而该源质能量团的各方向上存在受力不平衡,由此造成源质能量团的外层能量覆膜部分有序地先后崩解,而崩解产生的能量团块仍被源质能量团的源质所吸引、后再次被源质能量团吸收、流入源质能量团内部弥补内层能量覆膜崩坏后产生的能量缺失,由此形成由源质能量团的内、外层能量覆膜共同组成的流动性能量循环,在此情况下源质能量团的源质引力就会以电磁力的形式表现出来。

本篇文章中作为统一场论述的一部分将重点讲解电磁力——静电力公式F静=KQq/r²与万有引力公式F引=GMm/r²的统合,虽然上述内容再次大致地说明了下有关电磁力的形成原理,但电磁力形成的有关内容不是本文重点也不会在本文过多赘述想要仔细了解请阅读文章“22”至“24”,然后让我们回到正题讨论电磁力和万有引力的统合。

在前述文章——“大统一场万有引力部分”中我已经说明过我的一个核心观点:电磁力和万有引力同根同源,其本质就是一个东西。其实这点没那么难以理解,毕竟光是看看静电力公式F静=KQq/r²与万有引力公式F引=GMm/r²就能凭感觉知晓万有引力和电磁力非常相近,事实上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确实同根同源,它们之所以看起来那么相似是因为这两个公式——或者说它们代表的结构的作用原理同为我在文章““33”万有引力(中)”中描述的源质能量团间距离、角度还有力的关系。如果将模型《33》-1中两个普通的源质能量团替换为两个能够形成磁场的源质能量团,对其进行非常精细的受力分析时,其基础依旧是《33》-1至《33》-2的先做由源质引出与另一源质能量团的外层能量覆膜相切然后划分区域分析的受力分析方法,具体内容如下图《35》-1:

《35》-1

但是这里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成为万有引力形成基础的源质能量团能量覆膜在具有一定长度的一段时间内通常被认为是不能完成源质能量团自身的能量循环的,但成为电磁力形成基础的源质能量团的能量覆膜在一定长度的一段时间内通常被认为是能够完成自身的能量循环的。

什么叫在一定长度的一段时间内能(或不能)完成自身的能量循环呢?

以下图《33》-2万有引力吸收与释放能量的示意图举例:

《33》-2

在上图《33》-2中双源质能量团系统自蓝色区域吸收能量,而自绿色区域释放能量。

我有在之前的文章中指出质量M的本质是物体释放能量与吸收能量的瞬时速率之比,所以在万有引力公式F引=GMm/r²中M与m的恒定代表着物体释放能量的瞬时速率与吸收能量的瞬时速率的比值恒定。

——话虽如此,这并不代表M与m各自释放能量的瞬时速率恒定以及吸收能量的瞬时速率恒定。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假设上图《33》-2中的两个源质能量团M与m在最初情况下每时刻能够吸收四个单位的能量而释放两个单位的能量因此其初始质量为2/4=1/2因此在最初情况下M与m的质量均为1/2。现经过一定时间,M与m因整个源质能量引力场的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的分布改变,M与m此时每时刻能吸收六个单位的能量而释放三个单位的能量,此时M与m吸收能量与释放能量的瞬时速率的绝对值相较于最初情况均发生了改变,M与m吸收能量的瞬时速率由四变为六释放能量的瞬时速率由二变为三,但此时M与m的质量也即释放能量的瞬时属于与吸收能量的瞬时速率为3/6=1/2故而仍与最初情况相同仍为二分之一。

质量M维持不变但源质能量团吸收能量与释放能量的瞬时速率改变的本质是万有引力系统内整个源质能量引力场与万有引力系统外的源质、能量以及源质能量团互相作用进而使得万有引力系统内的源质或是源质能量团吸收能量以及释放能量的速率改变的情况。以图《33》-2的模型举例,图《33》-2模型中的双源质能量团系统就是在与未在图《33》-2中标出的源质、能量以及源质能量团互相作用因此会发生吸收以及释放能量速率改变的情况。

客观地来说在整个宇宙环境中源质与能量还有源质能量团的分布并不均匀,并且因为这种源质、能量以及源质能量团的不均匀分布的缘故整个宇宙中的各个区域中的源质能量引力场强度——源质引力大小、源质引力削弱程度并不相同。由于源质引力大小、源质引力削弱程度不同,整个宇宙呈现出能量以及源质向着源质密集的区域或称向着源质引力强度更大的区域聚集背离能量密集度或称原理源质引力削弱程度更大的区域的趋势,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直到填平较广范围内一整个区域中的所有源质引力与源质引力削弱程度的不平衡(或称达到阶段性的熵增极限)或是在密集的源质释放的源质引力的作用下最终汇聚于密集的源质的内部并促成密集源质的分解(也称白洞或是大爆炸)为止。

由于这样的趋势存在,在万有引力生效的场合中参与万有引力作用的系统会因接受来自更高能系统的能量、系统内的能量向着更低能系统转移、因取得源质能量比高于本系统内平均源质能量比的物体而增强本系统的源质引力强度或失去源质能量比高于本系统内平均内源质能量比的物体而降低本系统内的平均源质引力强度等诸多可能的原因而使得系统内的能量总量基本不会维持稳定。此时由于万有引力生效的系统与系统外发生了显著的能量交换,系统内的能量总量发生了改变,物体吸收能量与释放能量的瞬时速率也分别发生了改变,因此也说万有引力的系统不能完成自身的能量循环。

这里顺带一提,在上面的论述中我说到了万有引力系统内与系统外的源质、能量以及源质能量团互相作用并使得系统发生能量交换趋势,由于这一趋势通常更易以不会带动整个系统发生重大改变的能量交换而实现,因此为了阻挡这一趋势的进行就必须向着该趋势的反方向释放或吸收能量,或称之为向着力的来源的反方向用力,并通过释放能量的方法来在这些被释放的能量丧失前达成短暂的能量平衡由此阻碍上述趋势的继续进行——通常情况下我们现代的物理学管这一行为叫“做功”,你一个人站在地上,手上提着三公斤的油,提久了会累,累是因为你的手在提油的过程中在“做功”,而做功就是上述的行为。

然后说回正题,前面说到了万有引力的系统不能完成自身的能量循环但是电磁力则不同,电磁力的能量基本维持恒定,它能够完成自身的能量循环,具体原因如下——

虽然很想这么说,但是我看了下这篇文章都写了两千多字了,所以现在我先当个鸽子咕了,有关电磁力的能量循环的具体内容下篇再说吧。

就这样吧,嗯,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笑)。

有一说一,某种意义上来说当鸽子真爽。

(另外这其实第二稿,第一稿貌似写了点理论上有点问题的东西上去,当时急着吃饭人有点饿蒙了,所以脑子抽了,东西写错了,希望没人看到······················)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35):“大统一场电磁力部分——电磁力(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