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嘉靖革新1.1二祖之制守成之弊端(一)

2023-05-28 12:19 作者:肆十畫生  | 我要投稿

 明朝君王往往短寿,而嘉靖却罕见的活到了六十岁,成为明朝自二祖以来第三位高寿的皇帝。这绝非其修道炼丹之功效,反而食用汞丹只会损害其身体。我的思想立场,更不信那些皇运之类的玄说。所讲的也只是从我个人立场出发,而至于我个人知识并不渊博,也不是这方面的专业。只是恰好阅读几本相关书籍,与他人交流学习而已。以下正文:  嘉靖往往除了寿命被人津津乐道以外,便是其政治之昏庸,为人驭臣之阴险聪敏。但大多对于明朝的革新,人们往往第一个想起的是张居正。对于革新和嘉靖这二者难以联系到一起。但这位相较于万历,手上掌权的老妖道皇帝,是第一个在位期间对“二祖之制”发起改革的皇帝。甚至后来的张居正改革,也只是仿照嘉靖革新之制施行。其效果,力度都不如嘉靖的革新运动。  正德十六年,因武宗无嗣,首辅杨延和援引《皇明祖训》的兄终弟及的原则,以司礼监请太后懿旨,宣朱厚熜继位。而当时武宗死因至今说法不一,流传最广是因落水死亡。但史料有证朱厚照好武,身体健硕,若因落水而亡不足以说服后世。个人猜测(只是猜测毫无史料可以参照,仅为个人观点)武宗是与文官集团的斗争中,身边的刘瑾江彬所代表的宦官集团与武官集团在皇权与相权的争斗中被文官集团干掉之后,孤身一人却依旧不肯服从文官,于是被害死。既然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杨延和为首的文官集团权势滔天,之所以立朱厚熜只不过是找到一个年幼的傀儡皇帝以供其士大夫阶级好控制。但是杨延和未曾想到,朱厚熜竟然通过政治斗争,将杨延和为首的腐朽的文官集团排挤出大明朝的政治中心。 而在正德年间,为何文官集团的权力发展如此之大?这就是此篇所讲的二祖之制的弊端。 二祖之制是明太祖、明成祖所建立的一种政治平衡的制度。自朱元璋建立明朝到朱厚熜登基过去了150余年。任何一种制度存在过久,就需要革新除旧。世宗即位初期,不仅仅要考虑文官集团在中央集权力量之大,还有整个国家从上到下腐朽的官员风气,废弛的法律,科举制度的荒废腐败,外戚宗室对于国库的蛀食,以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正德年间,明朝已有濒临灭亡的迹象。  而二祖之制对于中央文官的掌控,自从景泰帝登基之后,就已经完全失控了。尽管英宗与宪宗父子有过对文官出手的行动,但都无疑以失败告终。而在仁宣二帝时期,皇帝还是可以对国家的弊政有一定的调控能力。可自从成祖驾崩,三杨集团的权力渐渐不受控制。后来到英宗巡边以培养武官集团和宦官集团,意图以武官集团和宦官集团压制文官集团的意图被内阁察觉到之后,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这一内部文官勾结外族陷害皇帝的可耻历史。  明代二祖的不足之处根本在于其太祖成祖二人作为明朝的奠基人,而且太祖作为农民起义,定都南京,将中央政权建立在了江苏,浙江,安徽一带经济繁华的区域。太祖的政客与军队都靠东南地区的粮食来养活。而过去封建王朝的古都,例如洛阳,开封,西安诸地,则因交通不便,粮食也并不充足被太祖放弃在诸地立都的想法。其次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淮西,淮东党派,包括后来壮大的浙党,这些人是太祖起义夺取天下的功臣,而这个起义集团最大的一个特点(包括太祖)都大多是农民起义。而太祖为了分封功臣,以及自身的农民思想影响(夺取天下依旧念想家乡周边)就立都南京。而这一决定使得淮西淮东党派如同绿藻肆意生长。不得以太祖后来策划了刘伯温的死亡,以及胡惟庸案诛杀李善长。  可是在这场斗争中,太祖却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他废除了丞相位,可是最后其孙惠帝朱允炆却是一个被文官控制的君主。太祖清淮西淮东两党之后,但文官集团早就埋下一手。洪武十年,太子朱标次子朱允炆出生,而此时距离太祖清理淮西淮东两党还有三年时间。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而在洪武十五年,太子朱标嫡长子朱雄英离奇死亡,这样一来朱允炆的皇位就确定好了。需要细说的一点,朱雄英的生母是常遇春之女,而他的舅祖父正是当时代表武官集团的蓝玉。所以皇长子朱雄英是代表武官集团的,太祖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为了压制文官集团。可是朱允炆的生母吕氏其父吕本是个地地道道的世代文官世家代表,绝不会背叛文官集团(感兴趣可以自行翻找材料)。在这个环境下,十年后,洪武二十四年,嗅到危机的朱元璋下令让太子前往关中洛阳等地去视察迁都。这一决定动摇了文官集团的根本利益,于是当年太子朱标重病,并于次年洪武二十五年死亡。 明仿宋制,所以相同于宋朝,国家的经济法律发展迅速,国力上升。但皇帝的权力很容易被文官集团架空。但明朝的前几位皇帝,除了明仁宗,景泰帝与明孝宗以外,皆是手段硬气,对于文官集团都起到了压制的作用。可是太祖之制根基就在于士大夫治国,太祖以后的皇帝也没有一位能像他一样能将文官集团的事务全揽到自己身上的。所以这个根基不变,就永远都会出现文官集团不断的集权,内斗施压于国家其他机构。太祖与成祖(尤其是太祖)一生从称帝就一直像这个历史制度发起挑战,但其二人也都终于失败。  在这个条件下,朱元璋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一直在杀人。这一点与明末崇祯屠杀内阁大臣有相同之处。但无论怎么去杀中央集团与地方权力大的官员,都是于事无补的。我个人并不赞同现在社会上所提出的历史周期律,但是历朝历代封建王朝确确实实存在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律,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所以在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崩。传位于太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南明追封庙号惠宗。

明嘉靖革新1.1二祖之制守成之弊端(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