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女孩重度依赖》中关于糖糖的一些推测
虽然我觉得没人会看,但是上一篇胡言乱语的排版混乱十分抱歉。第一次投 B 站专栏,还以为有 markdown 或者 latex 一类的排版,结果发现是纯粹的 word 青春版。上一篇好像还云出来蛮多错误的,例如 にゃるら 其实是提出策划以及游戏并没有早上这个时间段,云玩家先谢罪
几十遍流程打下来,虽然不能很好地理解主创 にゃるら 完整的想法和设计,但是我自己也对糖糖这个角色有一些想法。之前在 B 站上看到过很多 UP 主对于糖糖的解读,角度都很丰富。但是真正从我自己的体验出发,总觉得还是可以补充一些内容,所以就又增加了一篇胡言乱语 ,✝糖门✝


游戏对于糖糖的设定是躁郁症患者,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强的标签。躁郁症这个概念可以表述很多内容,例如精神的不稳定性、内心高度敏感以及性格上可能的偏激。这些其实都指向的是糖糖性格中缺陷的部分。
但是躁郁症的标签并不具有对于糖糖的针对性,也就是说躁郁症并不能反应糖糖和其他躁郁症患者之间的区别。那么糖糖为什么会成为主播,糖糖和互联网之间为什么会存在依赖的关系,这些问题就不能只根据躁郁症患者的症状考虑,而是要结合糖糖本人的经历。
游戏中,如果在第十五天前的好感度和阴暗度均不低于 60,糖糖就会在深夜向阿 P 倾诉自己的身世。这些随机刷出来的小作文拼凑起来,大概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糖糖童年的初步印象:家境贫寒,家庭不和,被校园欺凌,体弱多病,被忽视。
糖糖童年的经历直接导致了她的躁郁症。首先是家境贫寒,一方面这说明糖糖的物质条件并不充裕到可以提供精神上的宽慰,相反地,因为家境贫寒的缘故糖糖还差点被母亲拉去卖身。这件事情不仅给糖糖造成心理阴影,同时也使得她和父母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隔阂和不信任感。
这意味着糖糖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父爱和母爱,反而还要承受来自于家庭的压力。同时家境贫寒意味着糖糖的社交受到来自于物质方面的严重限制。从卖身这件事情来看,糖糖的原生家庭几乎不可能支持她和同学一起进行出游、聚餐一类的社交活动。
一个正常的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人相当有限,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然而光是家境贫寒这一点,就几乎将这四类人中除亲人以外所有可以提供情绪价值的都拒而远之。更何况糖糖的双亲对于她几乎是除去衣食住行以外放任不管的态度,因此糖糖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其他人的参与。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必然导致严重的缺爱和不安。这也是糖糖之后极度渴望关注和爱的原因之一。这个原理可能类似于「报复性补偿」,因为在童年极度缺少这一部分的参与,因此在此后逐渐成长的过程为了补完性格中缺失的这一部分,需要远高于正常水平的关怀。同时对于这一概念的缺失导致在补完的过程中无法控制好剂量,从而导致过量补偿。
在 Do you love me? 结局中,糖糖通过阿 P 提供补完所需的关怀,然而触发这个结局的条件所需要的阴暗度却耐人寻味。根据 data0 中的结论,我们直到阿 P 实际上是糖糖幻想出的类似于「假想玩伴」的存在。达成结局所需要的高阴暗度,是否可以解读为糖糖因为对于人文关怀的过量需要而导致她彻底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迷失?游戏中对结局的补充「警惕摄入过量情感」,是否也可以看作是指出糖糖对于情感的报复性补偿?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糖糖性格中对于情感有着超乎常人的需要。同时,糖糖童年被父母忽视以及被校园欺凌的经历还说明她无法及时从外界得到所需的关怀。这直接导致了她的躁郁症,然而因为躁郁症所产生的自毁倾向和自我厌恶,糖糖更加不可能从自我意识中得到这些。这也解释了糖糖为什么在强硬和脆弱的极端之间走向脆弱,因为窄小的社交圈和躁郁症的影响使得她不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哲学。
纵观糖糖的童年,我们可以发现童年对糖糖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糖糖的性格很大一部分是从童年的痛苦经历形成的,包括因为逃避现实而产生的自毁倾向,因为校园欺凌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以及自我厌恶等等。这些要素已经成为了构成糖糖性格的一部分,而非在心理成熟后造成的创伤。
这些经历既造就了糖糖极度缺爱的性格,也使得此后糖糖因为对他人的恐惧感几乎无法正常进行现实中的社交。因此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糖糖实际上都怀着对于他人的恐惧感和距离感。在这种前提下,代偿性的阿 P 和互联网对于糖糖的地位就更加复杂。
至于阿 P 和糖糖之间的关系,有 UP 主的观点认为糖糖实际上是解离症患者。这种观点我认为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因为水平受限不能进一步地分析讨论。我会在文章最后的参考部分给出视频的链接。

根据上面的猜测,我们知道童年的创伤实际上也是糖糖性格的构成部分。出于情感上的需要,她必然需要其他来源来补足这一部分的空缺。这些空缺则大致由人文关怀(陪伴、关注)、适时的情绪价值(安全感、幸福感)以及躁郁症产生的生理病变三部分组成。而游戏的文本又已经明确现实并不能提供这些东西,因此糖糖补全的途径只剩下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的定义实际上很广泛,它的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书籍、电影一类的文艺作品,自我意识中的思考、幻想以及互联网这种海量信息的载体。然而因为糖糖的病症因素,书籍这一类同时需要他人创作和自我解释来接受的来源显然不适合。因此催生出了代表第二类来源的阿 P 以及糖糖对于互联网的依赖。
从这个角度出发,互联网和阿 P 之于糖糖的意义更接近于精神寄托和精神支柱。它们一方面为糖糖提供需要的情绪价值,另一方面也需要产出精神寄托所带来的希望和动力。因此游戏中糖糖的目标十分明确:在一个月内达到一百万粉丝。
这个目标指向的需要非常明确:来自于海量粉丝的关注,当红主播带来的认同感和自我价值,同时也意味着身为制作人的阿 P 拥有继续存在的理由。出于维系精神稳定的考虑,成为互联网主播实际上可以为糖糖提供几乎所有需要的东西。同时拥有明确目标对于糖糖的精神也有着正面的效果。当一个人拥有着目标并且内心认同其价值时,追寻这个目标的过程就可以解释生活的意义。
根据游戏中糖糖关于学历的文本,大致可以推算出糖糖的年龄应该在 16 到 18 岁之间。按照糖糖在高中辍学推算,糖糖的就业前景实际上并不乐观。相较之下,从业主播比起原本充满焦虑的未来也更有发展前景。无论是出于自己的心理因素,还是考虑到此后生活的现实问题,成为主播虽然不一定是最优解,但是对于糖糖而言也不失为一条道路。
互联网是糖糖逃离「糖糖」这种身份的方式。换言之,因为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糖糖可以借互联网上的身份「超天酱」完成对于过往的否定。这种否定或是通过得到救赎消解过往的痛苦,或是通过不断从互联网上得到信息来遗忘过往的记忆。但无论如何,这都指出了糖糖相当程度的自我厌恶感。
然而从互联网中寻找情绪价值这种行为在很多情况下都难有成效。再者,互联网环境的特殊性对于躁郁症患者很不友好。将支撑生命的重量寄托在互联网上,这件事情导致此后的悲剧几乎是必然发生。在游戏的所有结局中,除 THE INTERNET ANGEL Be INVOLKED 外都是 BE。至于 BE 结局的数量,只是展示糖糖最终悲剧的不同可能而已。
主播作为知名度较高的公众人物,很容易受到集中关注。而糖糖的主播身份还具有更强的特殊性质: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的互联网小天使。与观众的情绪链接使得糖糖与观众之间的依赖关系实际上很紧密。
当这种双向的情感链接从互相释放善意到单方面产出恶意,很难想象巨大的落差以及绝望感会将糖糖变成什么模样。来自于互联网的反噬随时可能出现,而这种反噬一旦发生,不仅会抽出糖糖暂时活下去的希望,还会施加更强烈的绝望和虚无感。这种情况下糖糖最终的结局大概率是悲剧。
而这种反噬不一定只来源于互联网,也可以来源于起到同样作用的阿 P。因此无论是阿 P 亦或是互联网当中的哪一方出错,糖糖的精神都会趋向于崩溃。过量的痛苦可以简单地引爆她原本就存在的自毁倾向。甚至更进一步地,阿 P 和互联网对于她的症状只是起到抑制作用。那么这些积压的情绪突然间对糖糖的精神产生打击,糖糖走向毁灭的结局似乎也是必然。
从糖糖选择互联网作为救赎的那一刻起,这些走向毁灭的结局就几乎已经注定。不仅是因为她除互联网之外别无选择,更是因为来自互联网的反噬几乎是一种必然。就令和时代的互联网环境,我个人并不认为它可以永不出错地起到完美止痛剂的作用。

糖糖在选择成为主播之前大概率也知道这条路将要带来的痛苦。但为什么她还是选择承受可能带来的风险呢?
当一个人长期忍受着某种痛苦时,如果她的自毁倾向没有强烈到盖过生的渴望,如果她仍然希望摆脱这种痛苦的生活,哪怕仅仅是一丁点零星的希望,她也会选择尝试。糖糖选择了互联网来支撑自己,而互联网和阿 P,某种意义上也是糖糖自我救赎的体现。糖糖从成为主播开始的整个游戏过程,实际上都是糖糖身为躁郁症患者与躁郁症抗争的过程。
自我伤害、自毁倾向以及自我救赎,本质上都是身处黑暗中的躁郁症患者远离痛苦的方式。区别不过是自我伤害是通过这种行为使自身得到快感,自毁是通过彻底告别世界来结束所有的痛苦和幸福。至于自我救赎,选择这条路必然意味着她仍然留恋着世界。就现状来看,糖糖自我救赎的欲望应当是寄托在未来的可能性上。
同时,糖糖自我救赎的方式是通过互联网补全性格的缺陷。这样,通过自我救赎,她可以得到一个理想中的自己,也就是阳光开朗的元气少女超天酱。通过自我救赎,她也可以从中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也就是得到更幸福的生活,从而告别当下的痛苦。她通过超天酱传播「爱」的方式,期待着接受来自于观众的情绪反哺。同时这种满足感和超越于现实的感觉也能让她远离现实,离着自己幻想出的幸福的「超天酱」更进一步。
超天酱对于网络宅宅的拯救,又何尝不是她对于那个阴暗孤独的自己所做出的救赎尝试?当她在向别人平等地传递着爱的同时,她是否也在渴望着会有人像这样无条件地爱着自己?因为有超天酱的存在,她可以去相信世界上仍然有着像超天酱一样温暖的人会在未来去拯救她。因此即使会承受恶意,她也仍然愿意扮演着超天酱向所有人献上笑容。糖糖拯救他人的最终目的,其实是完成最终的自我救赎。
当然这种情况过于理想化,从三十天达到百万粉丝的这个目标来看,这一个月更像是糖糖在自我了结之前为自己设下的最后期限。她好像是在期待着这最后的一个月,可以有人像她所期望的一样,认真专注地爱着她;可以像憧憬着的愿望一样,成为光鲜亮丽的超天酱而非阴暗的地雷女糖糖。如果在这三十天内找到了这些东西,无论百万粉丝与否她都会选择继续活下去,导向 Healthy Party 等结局;而如果这最后的挣扎失败了,她大抵会彻底失去对世界的希望,选择通过自毁的方式逃离现实。
无论是直接自我了结还是继续活下去,糖糖都缺乏足够的理由。游戏的整个过程,对糖糖的影响就只是令她走向幻灭或是自救。从 秘密.txt 来看,阿 P 或许可以看作是糖糖意识中渴望自我救赎的产物,某种意义上也就是糖糖潜意识对于生的渴望所产生的投影。阿 P 实际上也是糖糖自我意识当中的一部分。阿 P 对糖糖的鼓励和支持,实际上是糖糖自己对现实的抗争。
然而如果这种假设成立,我们就会注意到糖糖本身并不具有足够的能力走出过去的阴影。这也就意味着阿 P 无论是用善意还是恶意去对待糖糖,都无法过多影响到现实。这又证明这个游戏的结局必然是 BE。
B 站有 UP 主给出更悲观的猜测:糖糖选择互联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完成自毁。这样分析固然有成立的逻辑,但是出于私心或者是之前的推测,我个人认为因为自毁和自救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所以糖糖在游戏的过程中应该是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阿 P 的存在也是糖糖渴望救赎的证明。

但是如果,现实真的如她所愿,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就可以改变了?
结局当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Labor is Evil 结局和 (Un)Happy End Wolrd 结局当中,糖糖都和阿 P 一起回归了正常人的生活。然而这些结局最终都以糖糖的不辞而别结束。这是否意味着糖糖其实根本无法接受正常人的生活?
糖糖最终选择离开阿 P 的理由,或许是因为阿 P 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帮助糖糖渡过这最后的三十天。就像是大多数人童年的幻想玩伴会在成长到一定年龄后消失一样,当糖糖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之后,阿 P 也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但是如果只是出于这种动机,完全可以直接将阿 P 切割掉,为什么还要让糖糖在结局中用「黑暗」这个小号说出「不想再过普通人这种虚伪的幸福生活」?
其实理由很简单:糖糖确实需要的不是这种生活。「虚伪的幸福」所描述的,应该是这种「幸福」并不能带来糖糖所需要的东西。物质条件的优渥并不能直接影响到糖糖的精神。就算身为超天酱的网络主播得到了百万粉丝带来的“幸福”,但这一切又和糖糖有什么关系?
根据前面的推测,超天酱象征的是糖糖对于过去的否定。当超天酱得到幸福的时候,不要忘了扮演着超天酱生活的人实际上是糖糖。超天酱并不是躁郁症患者,但糖糖是。于超天酱,或者说普通人而言的幸福,并不能给予糖糖她所需要的补全和慰藉。与豪华公寓相比,第十五天糖糖向阿 P 的倾诉反倒更接近属于糖糖的幸福。
糖糖将希望寄托在互联网上,然而互联网根本无法带给她真正需要的陪伴和关怀。互联网或许可以带来关注和物质,但是糖糖最需要的其实是有一个人可以提供长期陪伴和坚定不移的爱。这个角色原本由阿 P 扮演,但是当三十天过去,糖糖意识到互联网并不能满足她,而阿 P 可以做到的也不过是帮助她达到百万粉丝,否则在游戏到达结局之前,糖糖就应该走向真正的 HE 而非继续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至于糖糖用小号表达「不想再留念阿 P」的想法,我认为这里并不是指糖糖不再需要阿 P 提供的精神支持。相反,我认为糖糖对这件事有着迫切的需要,但是通过「达到百万粉丝获得幸福」这个被设定好的目标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糖糖意识中的真正救赎实际上并没有来临。而阿 P 的存在只是令她在物质提供的虚假幸福中继续欺骗自己而已。因此 (Un)Happy End World 实际上对应的是糖糖没有成功自救的结局。
直接推开阿 P,或许是因为期望在阿 P 幻灭带来伤害之前,直接打破这种虚构的幸福来避免未来的痛苦。Labor is Evil 和 (Un)Happy End World 指向的都是这一点。而与这两者类似的结局 Milky Way Train,指向的则是另一种可能:
在 Milky Way Train 结局中,糖糖会说出「为了你我愿意放手」。从我个人的主观意愿出发,我愿意相信这个追加结局实际上是 にゃるら 写给玩家的。这里糖糖选择离开阿 P 是因为她已经想通,与阿 P(玩家)继续相处只会在消耗阿 P 精力的同时维系一个糖糖很幸福的假象。相比于继续沉溺在幻想当中,恐惧着未来回归现实的痛苦,还不如直接放手,让自己走向自毁来彻底告别一切,而阿 P 也得以离开糖糖回到自己的生活。

糖糖到底应该如何救赎自己?我没有定论,也没有可以站得住脚的想法。或许来自于他人真正的陪伴和关怀可以拯救糖糖,或许抛弃互联网提供的“虚假情感”回归现实才是长远的打算,或许糖糖真正的救赎从来就不存在。但无论如何,《主播女孩重度依赖》是一个讲述糖糖自救的游戏。即使自救的终点是必然的自毁,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个自救的过程。
对于糖糖而言,什么是真正的自救?是治好自己的躁郁症,回到正常人的生活,得到充裕的物质条件,补完自己的性格缺陷,还是得到他人的爱?这些救赎的来源只能来自于外界(包括玩家扮演的阿 P),以糖糖自己的能力是难以做到的。我们不能奢望一个在死志和求生之间犹豫不决的躁郁症患者可以坚定地选择活下去,选择我们眼中正确的、阳光的决定。
相反地,我们眼中获得救赎的方式,对于糖糖而言是否也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怜悯?让对他人产生深深恐惧的糖糖走出阴暗,在现实中和他人进行社交,这种看似正确的解法于糖糖而言真的具有可行性吗?就我个人的想法而言,这种光鲜的想法对于糖糖而言无异于一种责斥:正因为你的生活阴暗,所以才需要像常人一样。
糖糖作为躁郁症患者,必然对于自己有着相当程度的自我厌恶。这种厌恶不一定出于自卑的心理,有可能仅仅是痛苦地活着这个事实就足以让她对这样的自己产生厌弃。用高高在上的眼光去提出不切实际的建议,究竟是在救赎她,还是在用伪善的口吻去否定她的一切?
在同样罹患心理疾病之前,我们永远无法理解一个真正的躁郁症患者究竟是以怎样的心理状态活着。我们单方面自以为是的爱和关怀,对于她而言是否有可能造成更深的伤害?这不仅体现在她对我们产生的依赖情结。哪怕我们始终维持着对她的爱,她又是否会对始终无法走出阴影的自己感到更深的厌弃?这样来看,我们自以为是的举动,于她而言是否又是一种加害?
对躁郁症患者的治疗是一项尚未成熟的课题。糖糖生理上的病变,心理上的缺失和病态,对此我虽有朦胧的感觉,却不能用严密的分析和有效的理论去描述、去改变、去解决。因此,缺乏能力的我们从不应该成为俯视糖糖的高尚的救赎者。读不懂她的我们,始终都只能扮演着一个平等的陪伴者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适当的缄默是否是更好的选择?既不成为她唯一的依赖,然后在某个时刻用自以为的爱去伤害;也不作为沉默的旁观者,看着她在逐渐失去希望后走向自毁。我们能做的只有认真地、长久地、缄默地陪伴。当她需要时,用一个有力的拥抱,或者一次平等的认真的倾听,不断用切实的行动告诉她这样一个事实:
你从来不是孤身一人。哪怕笨拙的我不能将你从躁郁症的泥潭中拉出来,但我会和你一同留在这深深的黑暗中,直到你重新见到希望为止。哪怕我的存在会让你感受到痛苦,但我依然会用我自己最温和的方式爱着你。哪怕自私,哪怕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但我始终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去爱着你。
有些爱不一定需要炽热的言语,无言的爱有时也并不意味着缄默。为什么上面的猜测都不是糖糖自我救赎的方式?因为糖糖其实同时需要着这些东西。她需要药物来治疗生理性的病变,需要通过药物来获得无条件的快感,这是最基础的引出对生的渴望的方式。她也需要他人的陪伴和足够的物质条件来满足强烈的不安和恐惧。当然,她也需要在最终通过自己的力量和方式,完成最后的自我救赎。或许是重新对事物赋予意义,或许是重新建构、补完心灵,又或许只是因为她有了对活下去的渴望,仅此事实而已。
这也是我认为 THE INTERNET ANGEL Be INVOLKED 和 data 0 是真正 HE 结局的原因。在这个结局中,糖糖最终意识到互联网并不是真正自救的道路。她愿意去和大家一起回到现实,去回到最初所有人都通过真实的心去接触彼此的时候。
而在 data0 的剧情中,糖糖最终尝试离开阿 P 的帮助,用自己独立的方式重新开始这三十天的生活。在尝试自救的过程中,她获得了真正的满足,同时也曾撞得头破血流。她也曾不堪重负,在直播中展现出自己病态的一面。但她也愿意主动去见证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去接纳这个不完美的自己和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在阿 P,在我们的注视下,完成对自己性格的补全,和曾经伤害过她的世界和解。
没有 data0 的《主播女孩重度依赖》是不完整的。这种过于理想的结局或许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但是这种微小的可能性确确实实地有着发生的概率。而 data0 的意义正是在于它带给我们的强烈触动。即使已经知道希望渺茫,我们仍然愿意陪伴着糖糖一起去做梦,去相信世界在恶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与之相对的善。从你开始,从我开始,总会有人去为她们发声,去将目光投向游戏中的、现实中的「糖糖」。
data0 的存在,让我相信《主播女孩重度依赖》虚无表象背后的内核,始终都是赤忱的理想主义和人文关怀。如果说此前所有的 BE 结局都是燃料,那 data0 的意义就是将这些燃料全部点燃。在燃烧的情感中,阿 P 和糖糖终将窥见属于他们的,象征着希望的火光。


参考资料
[1] 千雨的夜 《主播女孩重度依赖》深度解析:为何超天酱注定走向毁灭,互联网为何并不虚拟。哔哩哔哩
[2] 栗卡Rica 【栗卡】游戏人物志|糖糖:失落女孩的谎言与幻觉「主播女孩重度依赖」. 哔哩哔哩
[3] 明治系统_Meiji_Sys 糖糖其实是解离症患者?用解离模型剖析《主播女孩重度依赖》。哔哩哔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