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糊

作者:国红
周末的早晨,没有比喝一碗自己熬的玉米糊,更舒心惬意的事了。一勺新玉米面,半锅水,再加少许面碱,熬粥就这么简单。最好用小电饭锅慢慢熬,时而用勺子搅拌一下,等开锅。期间千万不能离开,不要分心,否则开锅后就会扑出来!不仅擦灶台让人懊恼,而且浪费粮食。这过程有点像创业,需要耐心和坚守,又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偏离轨道,甚至前功尽弃。
很快,一锅醇香浓郁、黄灿灿的玉米糊熬好了。盛在青花瓷小碗里,先晾一会儿,可以加点白糖,味道更佳。加红糖的口感不如白糖,而且变了颜色也不好看了。每种食物似乎都有其固定搭配。玉米糊也算是百搭了,配上馒头包子等面点,咸鸭蛋或煮鸡蛋,各种小咸菜蘸酱菜,都非常好吃。光喝玉米糊,也可清肠、平肝、去火、降燥。在东北,喜欢喝玉米糊的大有人在。东北盛产玉米,以前经济不发达,食物比较单一,玉米是一日三餐的主打。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大米白面成了主食担当,玉米反而变成了餐桌上的稀客。有些餐厅卖包子,甚至一些大酒店,都有提供免费的玉米糊,也是吸引顾客的方式。
我是玉米糊的铁杆粉丝,因为它曾经救过我的命。说来话长,这是一个心酸又温馨的故事。我出生于70年代,当时物质极度匮乏,不仅没有奶吃,连奶粉也买不到。我爸托工友在黑龙江奶粉厂工作的姐姐,好不容易从内部申请买了5袋奶粉,却不到三个月就喝完了。面对嗷嗷待哺的我,老爸急中生智,把新下来的玉米,用插板插碎,再用纱布过滤,留下新鲜的玉米浆,煮熟,加糖,一勺一勺地喂我。黄艳香浓的玉米糊,填饱了饥肠辘辘,也抚慰了小小心灵。玉米糊是我的第一个辅食,倒也是难得的绿色食品,所以把我喂得很胖。没吃母乳的孩子,抵抗力终究差一些,小时候经常闹病。爸爸总是第一时间抱我去医院,从来不敢耽误。同时,想办法给我增加营养,尽量让我长得胖一点,他们认为胖孩子更抗折腾。我能吃饭了以后,家里的面包、鸡蛋、香肠和罐头从来没断过。另外,我们有前后两个大大的园子,种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果树,还有不同季节的蔬菜,鸡鸭鹅狗猪也都养了不少。
然而主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玉米糊。多年以后,面对再多的美味佳肴,我依然爱喝一碗自己熬的玉米糊。以前每次回故乡,我都要让哥哥熬玉米糊喝,临走都要买两袋最新下来的玉米面。如今父母都不在了,故乡很少回去了。但每次出差回来,或周末假期,我还是保留着喝玉米糊的习惯。守在电饭锅旁,慢慢熬半锅玉米糊,细细品那香甜而朴素的味道,是休闲放松,亦是一种心灵治愈。因为,那味道里有很多童年和故乡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