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海情》有多好?真实故事震撼人心!

2021-02-01 13:09 作者:英语卡卡西  | 我要投稿

可见真正的好剧,观众自然会认可。

当然了,也有一点遗憾,那就是没能仔细地写出这部剧的好。 它有太多的地方,都经过了细腻的构思和创作,即便剧已经播完了,依旧让人意犹未尽。 比如这部剧出现了很多让年轻人觉得“有点假”的剧情,诸如为了一头驴和水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 又或者产生这样的疑问,天底下真的有这样一群人,愿意跑到这么贫苦的地方无私奉献出自己的人生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微博截图 事实上,这部剧的内容之所以能够打动这么多人,就是因为剧中绝大多数的人物和故事都有现实案例的参考。 就拿黄觉饰演的凌教授来说吧,他的原型其实就是被称为“菌草之父”的福建农业大学教授林占熺。 和剧中讲述的差不多,九十年代的林教授因为闽宁对口扶贫的项目赶到宁夏。通过各种艰苦的实验和努力,他不仅让当地的百姓学会菌草的种植技术,而且想尽办法把种出来的蘑菇卖到了世界各地,继而让那些原本还想着种土豆的菇农顺利实现了营收。

林教授指导村民种植技术 比如作为一部主要描绘农村生活的作品。 这部剧并没有像以往的那些热播剧一样,简单把农民塑造成蛮不讲理,只是简单推动剧情的工具人。他们并非没有缺点,李大有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 为什么《山海情》里的农村人这么真实可爱? 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剧集一直是通过马得福的视角串联起了整个故事。 一方面,他生于涌泉村,能够非常切实地理解农民自身的处境和顾虑。 另一方面,他也是扶贫工程的重要干部,经常需要面对官僚事业和道德上的平衡抉择。换句话说,马得福就像是一面干净的镜子,通过他的挣扎和坚守,在一定程度上让这部剧拥有了真正现实主义的底色。

当然了,这部剧还有一个非常容易让人忽视的地方。 尽管它不是一部大女主剧,剧中女性角色的戏份也不算特别多,但她们依然凭借吃苦耐劳以及追求独立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角色。一个是热依扎饰演的水花。上过学,成绩也很优秀,却因为身边的环境不得不放弃学业。

她曾经想要逃离这样的生活,爬上火车被马得福找到的时候,一脸的委屈:“你是要抓我回去,嫁给安永富的吗?”马得福拿出口袋里仅剩的一点钱,让她照顾好自己,但心地善良的水花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去。 因为她知道,自己虽然可以一走了之,但只会给家里的父亲留下一地的烂摊子。

婚后的水花,遇到了一个爱她的丈夫,却没想到磨难才刚刚开始。 先是丈夫挖水窖遇到意外,好不容易拖着全家人,走了七天七夜赶到移民区,却只剩下了最后一块没人要的地皮。 让人难忘的是,这个不断被生活打击的女人,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乐观的心。 因为她的到来,金滩村终于凑足了六十户通电标准,她竟然开起了玩笑:

“长这么大,第一次知道自己这么金贵。”

村里推广扶贫项目,她又不顾别人的反对,第一个报名学习:

“日子总要过下去嘛,而且要越过越好。”

在菇棚和城里的技术员拨土闲聊,她的目光充满了希望:

“我就想着我女儿,将来一定要像你一样,好好念书,好好恋爱,随着她自己的心意,自由自在的。” 别看她的日子过得没那么好,心里却比大多数人都要知足。 必须要说明的是,这种知足并不是甘于认命,更多的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另外一个则是黄尧饰演的白麦苗。这个角色的年龄虽然和水花相差不大,不过在很多地方都受到了对方的影响。 比如她眼中的水花姐成绩这么好,依然为了几头畜生就被家里人嫁了出去。这就直接造成,尽管她有一个当老师的父亲,依然不愿意好好学习,只想着赶紧到外面打工挣钱。 麦苗的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觉得女人不该这样,那些男人们的活自己也能干。 到南方打工之前,麦苗因为得宝的离开耿耿于怀。水花跑过来谈心,告诉她“人要想不可怜,就该活明白。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世上最重要的事,要争气......自己出门挣钱,见世面最重要。”

毫无疑问,这番话让麦苗知道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在去福建打工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剧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几个住在一起的女工一起去看海。 由于晚上没有及时回到宿舍,厂里的主任以为她们遇到了危险,结果回来之后,麦苗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并认罚, 可以看到,此时的麦苗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天真任性的小女孩。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两个角色,剧中其他的女性角色同样有很多难忘的镜头。 第十五集,马得福临时换了发言稿,说出了蘑菇滞销的现实情况,之后姚晨饰演的扶贫领导和闫妮饰演的杨书记坐在一起商量对策。 杨书记,其实从第一集(当时还是县长)教训张树成的情节就知道,她做事的风格一向雷厉风行,见得福汇报空运的价格问题,立马表态答应下来:“别说了,交给我吧。” 至于福建的吴月娟,遇事沉稳,也更有耐心,两个人的性格虽然不同,不过都想着替百姓解决问题。

和麦苗一起打工的秋红,平日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参加工厂联谊会,别的小姑娘都忙着跳舞聊天,认识新朋友。只有她坐在原地,偷偷把一旁的气球塞到口袋里,想着带回去给自己的孩子。

还有最后几集才出场的阿真。 因为家庭条件好,和李水旺准备结婚的时候,李大有被告知儿子有可能入赘。 父亲死活不答应,李水旺只能干着急,没想到最后是阿真说服自己的父亲,把药店开到了闽宁,一举两得。

包括第二十二集,马得福因为整村搬迁的事情一筹莫展,不小心说出了“刁民”两个字,惹得父亲马喊水砸了饭碗。 谁也没想到,一旁年纪轻轻,穿着校服的马得花跑到广播室,对着全村说出了自己憋在心里的想法。

具体的内容当然很孩子气,也一点没有对长辈的尊重。不过通过这段剧情,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真正的扶贫所遇到的那些困难,尤其是老人与年轻人关于家族观念的冲突和分歧。

你知道吗?《山海情》中放弃县城优越条件,毅然选择去村小支教的“厦大高材生”郭闽航的原型,正是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等援宁支教青年志愿者。

△《山海情》剧照:支教老师郭闽航

22年的支教接力

一直持续着……

从南国海滨到北疆戈壁

这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守望相助

从1999年到2021年

241名支教队员

足迹遍布宁夏海原县、隆德县、闽宁镇

长达22年的爱心接力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一直都是现实版山海情的其中一员

从窑洞、土坯房再到多媒体教室

研支团成员们站上三尺讲台

传递着来自大海的力量

协助当地贫困地区开展基础教育工作

一边见证历史,一边创造历史

△第六届研支团成员在窑洞中的教室上课

△第十七届研支团成员黄一凡在教室中用多媒体上《生活与科学》课程

艰苦的环境

让他们支教的步伐愈加坚定

“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

曾是联合国对宁夏西海固的评价

气候干燥、嘴唇开裂、间歇性流鼻血

缺水、少食、停电……

这是首届研支团成员张秀丽遇到的情况

但困难没有打倒她

反而让她更加坚定

△首届研支团成员张秀丽再次回到海原县时与当年受助学生合影

没有公路

第七届研支团成员叶楠

与其他成员手脚并用

跨越一道又一道山峁

去学生家中家访

△第七届研支团成员叶楠在家访的路上

△第七届研支团成员叶楠在家访

叶楠还将自己的经历集结成书

——《把梦留住》

用自己的梦想点亮孩子们的梦想

让外界看见

西海固大山沟里的“小草”

也有着顽强精神

△叶楠支教过的学生霍佰义后来考上了南京的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基层团干部。

从打工无用到立志成才

第二十届研支团成员苏才立

在他的“支教日记”里提到

“新时代的西部的大众思想

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第二十届研支团成员苏才立与学生的合影

第二十一届研支团成员余哲炜

由于不适应西北的气候

支教生活一直伴随着病痛

一次病倒在岗位上后,他入院治疗

但住院不到一周

他不顾学校老师的劝阻,提前出院

回到乡村,站上讲台继续讲课

△余哲炜住院期间仍参加线上党课,分享支教经验。

讲台之下,教室之外

也要把孩子的梦留住

无论白天与黑夜

屋下还是山间

厦大人的身影

活跃在宁夏山区的角角落落

当年没有电灯

研支团成员就挑着蜡烛深夜备课

△第九届研支团成员深夜备课

一次又一次的家访

把支教地的孩子当成亲人

无私地伸出援手,奉献爱心

真真切切把爱播撒在心田

△第二十二届研支团成员在村口乘三轮车去学生家中家访

他们用双脚丈量黄土地的距离

扶贫先扶智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

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是厦大研支团从未间断的接力

△第十届研支团走访海原县高台寺小学

公益助学 大爱无疆

二十余年来

厦大研支团深入宁夏的沟沟峁峁

年复一年

坚持讲述“一条小鱼”的助学故事

滑动看全文

在厦门大学研究生研支团,一直流传着“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

暴风雨后的清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

在沙滩上,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这些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就都会干死的。

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

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边说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他们在闽宁镇打开第一扇窗

放飞孩子们的小梦想

他们坚信

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中会出现

“蓝色的海洋”

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

厦大研支团募集“一帮一”助学金

近1070余万元

累计资助近2万名家庭贫困的学生

帮助超过5000名孩子留住求学梦想

救助2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研支团成员和受助后治愈的先心病学生家庭合影

发起捐建1所希望小学

——海原县九彩乡希望小学

捐建1个带有标准塑胶跑道的

“上弦月”运动场

△厦大研支团向社会筹集善款为地处乡下的关桥中学捐赠运动场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山海情》剧中故事虽已落下帷幕

但高校人的“山海情”还在继续……


《山海情》有多好?真实故事震撼人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